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8月1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今年以来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
    •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 落实中央改革部署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
    • 委员专家齐献策 助力南海文旅破圈引流
    • 搭“相亲”平台 为科创项目和金融机构“牵线”
    •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 拎包入住“太空舱”这家南企帮你实现

    第A02版:要闻

    • 打好“乡亲牌” 用好“流行语言” 讲好“南海故事”

    第A03版:要闻

    • 带着赤子心 奔向乡村去
    • 上好“岗前第一课” 退役军人“华丽转身”
    • 贵州“村超”来了七位南海“仙女”
    • 无证运输危险品驾驶员被处罚
    • 消防“生命通道”请时刻保持畅通

    第A04版:要闻

    • 想拎包入住“太空舱”? 这家南企帮你实现梦想
    • 倾“警”全力 守护当“夏”

    第A05版:丹灶观察

    • 以乡土味民俗节庆激发丹灶活力

    第A06版:镇街

    • 发动全民参与 筑牢健康防线
    • 大沥上半年水质改善率全区第一
    • 省名中医老昌辉捐赠医书支持万善堂修缮
    • 夯实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 噪音超标一企业被罚2.5万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第A07版:镇街

    • 青尽所能 狮展活力
    • 里水部署“四上培育”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 p40

    第A08版:视野

    • 一边吃谷 一边痛
    • 燃气专用金属软管有哪些优点?
    • pA2
  • 数字报首页

A05:丹灶观察

丹灶举办八甲﹃康公诞﹄、苏村﹃天后诞﹄等民俗活动,推动﹃村节焕新﹄

以乡土味民俗节庆激发丹灶活力

2024年08月14日

■“康公杯”五人龙舟赛。(通讯员供图) ■粤剧曲艺晚会。(通讯员供图) ■“苏村拜斗”。(通讯员供图)

■康公夜市。(通讯员供图)

■“康公杯”青少年三人篮球邀请赛。

﹃康公诞﹄文化节落幕

农历七月初七,既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也是丹灶镇西联社区八甲村的传统村庆“康公诞”。从8月7日到8月12日一连6天,盛大的“康公诞”文化节系列活动陆续上演,不仅有传统的祈福、“做大戏”等活动,更融入了龙舟、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元素,还有康公夜市、帐篷营地、户外打卡等环节,给村民、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从苏村的“天后诞”到仙岗的“葛仙诞”,再到八甲的“康公诞”,“乡土味”十足的民俗节庆活动如何激活乡村活力?

丹灶充分调动本土文艺、体育力量,在“村节焕新”的加持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碰撞和融合,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以软实力提升城市吸引力,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8月的丹灶,晚上气温还高达30℃。但仍盖不住西联村民观看“村晚”的热情。

8月12日晚,2024年丹灶镇西联社区八甲“康公诞”文化节文艺晚会在八甲文化公园举行,这是社区创设的一个乡村大舞台,歌舞、独唱、小提琴演奏等表演节目,均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夫妻档、姊妹档、婶母档齐齐上阵,街坊邻里相聚一堂其乐融融,社区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艺晚会的落幕,也为持续6天的“康公诞”文化节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康公诞”文化节有多“热辣滚烫”?

8月7日晚上,“康公杯”青少年三人篮球邀请赛在八甲村篮球场举行,70多名青少年在球场上肆意挥洒汗水,展示青春风采,用激情拉开了“康公诞”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序幕。8月8日,“康公杯”乒乓球团体赛开赛,社区男女老少分组“厮杀”,热闹非凡。8月9日到11日,一连三晚的粤剧曲艺晚会,成为村中粤曲爱好者的饕餮盛宴;8月10日,迎来了文化节活动的最高潮——“康公杯”龙舟拔河及五人龙舟赛,八甲龙舟基地飞龙竞渡,水面上挥桨激浪,河岸边人山人海,既展现了龙舟运动的激情与魅力,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丹灶的活力与包容。

在此期间,文化节活动还设置了帐篷营地、打卡活动、康公夜市等,为传统民俗活动插上潮流业态的“翅膀”,使文化节更时尚、内涵更丰富,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

据统计,6天9场次的系列活动共吸引超6万人次关注。无论是长者还是年轻人,无论是叔伯婶母还是乡亲乡贤,都是文化节的见证者、参与者。新潮与古韵共融,乡情与发展互促,为文化节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写好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文章

这已经是西联社区八甲经济社连续第二年举办“康公诞”文化节了。

在村民眼中,“康公诞”在西联乃至整个丹灶都久负盛名,其重要程度堪比过年。

相传康公名保裔,他锄强扶弱,劫富济贫,是受人尊敬的江湖侠士,是宋朝名将,骁勇善战。后人建康公庙纪念,承载着村民们对康公的敬仰与感激,也体现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对健康、平安的期盼,使得相传保平安、护健康的康公在八甲村深受敬仰,代代相传。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前一些繁琐的节日仪式日渐简化甚至消失。但时至今日,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八甲家家户户都会蒸贺节松糕,准备丰盛的宴席来招呼亲朋戚友,到了晚上,便会邀请粤剧团“唱大戏”,乡亲们坐着胶凳、手摇折扇,看着舞台上扮相靓丽、唱功深厚的戏曲人物,“听出耳油”。

西联村民对粤剧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西联是“柳仙腔”开创者、粤剧名伶徐柳仙的故乡。为更好地留住这份珍贵的记忆,早在2020年,西联就依托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对徐柳仙祖居进行重新修缮,建设徐柳仙文化艺术馆,成为乡亲们心心相通、文化认同的纽带。

在今年的“康公诞”文化节中,粤剧晚会当仁不让成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现场座无虚席,演唱了《再折长亭柳》《梦觉红楼》等徐柳仙经典曲目,重现令人魂牵梦绕的“柳仙腔”。

“‘康公诞’文化节将会一直举办下去。”西联社区党委书记徐世光表示,希望通过办好“康公诞”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和乡贤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文化人、凝聚民心、促进发展,共建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讲好﹃村节焕新﹄的丹灶故事

在丹灶,市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会以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来承载。

如何提炼老文脉中的历史故事、传统民俗、非遗等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表达,展现文化软实力?

丹灶用一系列“村节焕新”民俗盛宴给出了答案。

除了西联八甲的“康公诞”文化节,早在今年3月,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南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村拜斗”在丹灶银河苏村热闹开启,活动增设了木版年画、汉字书法(康体)、南海竹编、佛山剪纸、佛山狮头等非遗及文创产品体验,打造极具艺术感和体验感的本土民俗文化盛会,“墟撼”的场面也吸引了丹灶乡贤、香港影视演员张兆辉前来打“call”。

5月12日,盛大的苏村“天后诞”文化节系列活动也如期而至,一连4天上演了包括文艺晚会、斋宴、赛龙舟、粤剧晚会等精彩内容。正在南海拍摄记录的央视记者团队都特意前来观看龙舟赛并为之点赞称叹。

5月17日,同样有数百年历史的仙岗古村“葛仙诞”活动开锣,在传统的吃斋饭、听曲艺私伙局等基础上,融入了文创集市、体验养生手作等众多潮玩元素,连仙湖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巢毅敏、落户仙岗古村的艺术家陈洲等科学家、艺术家也来“凑热闹”。

还有端午节扒龙舟,中秋节烧番塔……在丹灶,越来越多拥有厚重历史人文精神内涵的节日,在附上更多新潮流、新场景和新业态后,以全新的姿态回应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期许。

文化是“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相融相通,才能真正实现身份认同、地域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推动城、产、人、文的良性互动。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丹灶把“村节焕新”计划向纵深推进,不断积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让传统民俗文化之“光”,照耀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

村节焕新的故事还在继续。可以期待,具有丰厚文化土壤的丹灶,将持续散发出无穷魅力,成为更多人向往和追求的热土。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劳显强通讯员容嘉欣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