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8月1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今年以来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
    •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 落实中央改革部署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
    • 委员专家齐献策 助力南海文旅破圈引流
    • 搭“相亲”平台 为科创项目和金融机构“牵线”
    •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 拎包入住“太空舱”这家南企帮你实现

    第A02版:要闻

    • 打好“乡亲牌” 用好“流行语言” 讲好“南海故事”

    第A03版:要闻

    • 带着赤子心 奔向乡村去
    • 上好“岗前第一课” 退役军人“华丽转身”
    • 贵州“村超”来了七位南海“仙女”
    • 无证运输危险品驾驶员被处罚
    • 消防“生命通道”请时刻保持畅通

    第A04版:要闻

    • 想拎包入住“太空舱”? 这家南企帮你实现梦想
    • 倾“警”全力 守护当“夏”

    第A05版:丹灶观察

    • 以乡土味民俗节庆激发丹灶活力

    第A06版:镇街

    • 发动全民参与 筑牢健康防线
    • 大沥上半年水质改善率全区第一
    • 省名中医老昌辉捐赠医书支持万善堂修缮
    • 夯实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 噪音超标一企业被罚2.5万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第A07版:镇街

    • 青尽所能 狮展活力
    • 里水部署“四上培育”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 p40

    第A08版:视野

    • 一边吃谷 一边痛
    • 燃气专用金属软管有哪些优点?
    • pA2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打好“乡亲牌” 用好“流行语言” 讲好“南海故事”

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来自港澳台三地的委员、专家、部门为南海文旅建言资政

2024年08月14日

■南海政协加强港澳文旅合作专题协商会现场。

声音 朱敏华 南海区政协委员、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台港澳事务局局长 未来南海文旅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宣传策划,重点抓手在于发挥美食这一世界“通用语言”。

叶兴华 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工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南海的工作、生活环境很有吸引力,建议增加中长期的游学设计。

何家文 南海区政协委员、澳门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常务副会长 南海丰富的岭南文化、武术、舞狮及其独特的美食文化,也迎合了澳门游客对多样化旅行体验的需求。

王晨 南海区政协委员、玄憬龙博物馆联合创始人 要用大家喜爱的手段赋能文旅行业,以符合当代受众人群的形式去推动文旅行业发展。

殷秩松 南海区政协智库专家、南海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 建议重点开发博物馆旅游、高品质研学游,建设美食集聚区、美食夜市等。

林和忠 亚洲餐饮厨艺协会创会主席、香港入境旅游接待协会主席 要着重抓好包装和宣传工作,人来了就有市场,各种配套自然而然就会起来。

刘伟立 佛山市煜丰机械有限公司经理 南海在交通接驳、标识指引上需进一步完善,建议推出一批沉浸式、交互式、文化体验性强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近两年,南海文旅频频“出圈”,从大地艺术节、草莓音乐节,再到今年全网火爆的广东千古情、叠滘龙船漂移,南海通过一系列文体旅活动,惊艳了世界。

2024年是南海人文经济发展元年。发展旅游业,是南海发展人文经济、以文旅产业推动经济跃升的重要一招。

香港、澳门与南海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三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互补性强。8月13日,围绕“加强港澳文旅合作,促进南海文旅发展”这一主题,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来自港澳台三地的委员、专家、部门围坐一起,谈变化、话发展、思未来,为南海文旅携手港澳破圈引流闪耀湾区建言资政。

港澳委员眼中 南海是怎么样的?

朝饮广式早茶,午品南海美食,夜赏浪漫维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早已照进现实,不少游客也将“打卡”湾区列入自己的旅游清单。

南海区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主任谭国洪作为本场专题协商会的主持人,一开场就抛出数据,2023年至今,南海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人数、游客过夜人数三大指标均明显上涨,说明南海近年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得到了市场认同。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港澳台委员眼中的南海是怎么样的?来自香港的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工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兴华直言,南海文化、美食等资源禀赋与特色,需要时间去感受和体验。他说,这个暑假组织了24名香港大学生到南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有大学生向他咨询能否“续费”,希望增加3个月的停留期,“这说明南海的工作、生活环境很有吸引力,建议增加中长期的游学设计。”

“桑基鱼塘、岭南水乡、渔耕粤韵。”来自澳门的南海区政协委员、澳门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常务副会长何家文用三个词来形容家乡南海。在他看来,南海便利的交通网络、粤语环境,能够为澳门游客提供无障碍的交流。同时,南海区丰富的岭南文化、武术、舞狮及独特的美食文化,也迎合了澳门游客对多样化旅行体验的需求。

佛山市煜丰机械有限公司经理刘伟立以其台湾同胞的真实经历举例,直夸南海是一个“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但同时他也认为,南海在交通接驳、标识指引上需进一步完善,建议推出一批沉浸式、交互式、文化体验性强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世界的南海”全新文旅名片。

携手港澳 文旅发展机遇何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携手港澳,南海文旅发展的机遇和方向何在?南海文旅如何破圈引流?在南海区政协委员、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台港澳事务局局长朱敏华看来,南海的交通、粤语、美食、侨乡等都是吸引港澳游客的优势。未来南海文旅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宣传策划,重点抓手在于发挥美食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找准宣传渠道,用好短视频这一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南海文旅,以小切口吸引人气,让“流量”变“留量”。

一直在文旅、科技、新媒体“摸着石头过河”的南海区政协委员、玄憬龙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王晨,对文旅发展感触颇深。她认为,要用大家喜爱的手段赋能文旅行业,以符合当代受众人群的形式去推动文旅行业发展。她建议通过文化IP+商企+短剧+带货“四者归一”的方式,将南海传统的龙狮、功夫元素,与强大的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通过有效策划,融入时兴的短剧、短视频,起到宣传、带货的效果。

南海区政协智库专家、南海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给出具体建议,南海可以重点开发博物馆旅游、高品质研学游,建设美食集聚区、美食夜市等,以区别与传统山水游的城市新文旅角度,充分运用短视频、海内外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塑造南海新形象。

“包装、宣传是关键,做到位了,人自然来。”亚洲餐饮厨艺协会创会主席、香港入境旅游接待协会主席林和忠认为,当前南海文旅宣传存在重点不清晰的情况,难以有效“抓人眼球”。因此,要着重抓好包装和宣传工作,“人来了,就有市场,各种配套自然而然就会起来。”

打好“乡亲牌” 如何闪耀湾区?

事实上,越是人文色彩浓厚的地方,就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可以说,一个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往往决定着它的文旅品质。作为广东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南海孕育了醒狮、武术、龙舟、粤剧、粤曲、香云纱等岭南艺术特色的精髓。

文化“爆款”时常能催生文旅“爆点”。专题协商会上,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对委员、专家提出的建议意见作简要回应,并表示未来将重点从南海美食、盛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开展文旅工作。

“做文旅就是做口碑。”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游客眼中就有一千个南海。接下来南海既要关注大多数,也要关注极少数,一方面加快景区升级,抓好广东千古情景区扩容、开心麻花联名剧场等龙头项目,并借禅城、南海、荔湾联合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契机,策划推出串联三区及顺德各文旅景点的精品路线,打包吸引港澳游客来到南海。

当前,站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风口上,南海将着力打造港澳国民教育研学目的地与湾区演艺新高地,高质量办好南海“龙超”、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两个南海特有的品牌活动,并承办一批国际国内高端赛事活动,如国际咏春拳大赛、西樵山狮王争霸赛等,拉动文旅产业协调发展。

南海区政协党组书记刘光辉肯定本次协商议政工作,认为区政协港澳台及南海本地委员、专家准备充分,为南海文旅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有效参考。

刘光辉表示,南海有1400多家港澳企业,约22万的港澳乡亲,在港澳两地拥有可观的社团资源,这是南海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港澳游客的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因此,接下来南海要打好“乡亲牌”,用好“流行语言”,如35亿流量的南海“龙超”龙舟,讲好“南海故事”,做好宣传推广,促进文化、旅游、社会、科技等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同时,南海区政协也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委员履职创造更好条件、更大平台,持续助力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通讯员麦盛彬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穆纪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