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石石肯社区党委书记伦耀波
做足“绣花功夫” 盘活文化资源

■伦耀波与绣娘交流。

■伦耀波与同事走访社区古建。

“快到中秋了,今年‘舞火龙’有哪些看点?”7月的桂城石石肯社区班子会议上,“兵支书”伦耀波率先打开话匣子。
“引入灯会,活动形式更多元。”“做集市,能看能玩能逛能买。”听着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伦耀波不由得兴奋起来,“大家的意见都很好,今年‘舞火龙’一定比往年更有声有色!”
今年54岁的伦耀波,担任桂城石石肯社区党委书记已有5年,一直致力于挖掘石石肯广绣、“舞火龙”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其赋予新内涵、新内容、新功能。
“伦书记当兵出身,干事创业敢于开拓、身体力行,多亏有他,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村民周自强感慨道。
不遗余力
唤醒“沉睡”的广绣记忆
10年前,伦耀波决心放弃经营多年的事业,回家乡做一名村小组组长。朋友劝他再三考虑,他心里却清楚,“说不可惜是假的,但光顾自己过得好,我心里过不去。”
不图职务、只尽义务,伦耀波想法纯粹、干事实在,渐渐赢得村民信任。2019年,大家一致推选他担任社区党委书记。
彼时的石 社区,正进行轰轰烈烈的三旧改造,伦耀波又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即开展传统文化的发掘、保育工作。
石石肯广绣成为首个突破口。石石肯广绣流传数百年,伦耀波对儿时家家户户热衷刺绣的场景印象深刻,“不识绣花,难为石 女”的谚语一路伴随他成长。在他看来,石 广绣不仅是一项技艺,还饱含着石人的情怀和记忆。
“以前也尝试过,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到底怎么干,我们实在摸不着头脑。”一些村干部心怀顾虑,文化保育需要长期投入,产生经济收益慢,并不划算。
“传统文化既能充实精神世界,提振文化自信,也能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既然担当这份职责,就要不遗余力、不计得失地办好这件事。”伦耀波说。
他率先探路,与一批老绣娘合力开展刺绣展览、刺绣比赛。石石肯广绣重新走进居民视野,2019年至2020年,石 广绣先后被列入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文化传承“穿针引线”,伦耀波做足“绣花功夫”。在他的发动下,石石肯社区扬帆社工站成立刺绣坊,培养志愿者骨干参与社区文化传承工作;居委会打造绣才学堂,老绣娘担任导师,为有兴趣的居民提供教学指导;中学开设刺绣特色课程,定期邀请绣女或刺绣爱好者给青少年授课。
2021年,石石肯社区举办石石肯广绣LOGO征集赛,面向社会征集了53幅作品。作品结合岭南建筑、书法、花鸟等元素,展现石人文自然等美好特色,被广泛传播。精选的作品被注册成商标,成为石石肯广绣作品的标签。
伦耀波还盘算着,村史馆建成后展出广绣旧物和作品,用广绣和绘画重塑石石肯八景……在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这条路上,他不敢懈怠,“军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凡事要做,就做出个名堂来。”
创新形式
提升社区吸引力竞争力
除盘活传承已有的乡土文化符号之外,打造新型乡村文化活动,也是伦耀波让传统文化展现出蓬勃生机的另一有力抓手。
每逢中秋佳节,石石肯都会举行“舞火龙”这一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往,5个经济社各自热闹、规模较小。“这项民俗活动有特色,何不打造为社区的文旅IP?”2023年,伦耀波创新形式,将传统的单龙巡游发展成五龙汇聚。
活动前一个月,伦耀波组织社区广泛宣传,有年轻人从外地赶回,一起筹划、扎龙。活动当晚,5条88米长的火龙穿街过巷,数万市民闻讯而至,男女老少手执一把龙香往火龙上插,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少人直呼:“太过瘾了,比过年还热闹!”
不止“舞火龙”,伦耀波盘活在地文化资源,形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全局视野:以祠堂、蚝壳屋、广府民居等古建筑为载体举行开笔礼、乡村徒步等文体活动,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弘扬梁储、伦文叙等历史名人为代表的状元文化,发动乡贤参与文叙园、状元亭建设,提高居民文化自信。
在地文化资源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伦耀波开始琢磨着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2023年,他将社区一批旧商铺拆除,筹建起刺绣街,大力培育广绣产业,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经过多轮筛选,社区计划引入婚纱、旗袍等既能与广绣融合,也符合潮流审美的商家。”伦耀波认为,广绣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局限于龙凤被、枕头,可以做成挂件、手工包、手机外壳等文创产品,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出消费新场景,引来流量、聚起人气,极大提升社区吸引力、竞争力。今年7月,佛山金铂中心开业,成为石继顺联公园里、大正小成、佰围商业中心、奥骏商业体之后第5大商业体。
伦耀波既呵护了石石肯岁月深处走来的历史,又关照了从现代生活中涌来的人流,石石肯连续三年被评为桂城街道优秀社区,获得桂城街道2023年乡村振兴擂台赛冠军等称号,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2亿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