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创新,释放新一轮技改政策利好
中小企业集群数字化改造 单个最高奖励1000万元
珠江时报讯记者邹颖敏报道7月31日,“佛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在佛山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季华实验室、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介绍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坚持数转智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以“四大决心”促“四大改变”,大力推进“一防范两突破”,制定实施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工业发展规模、数转智改、培育新产业、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我市制造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甘志宇表示,接下来将奋力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扛起大梁、闯出新路。
而针对产业界关注度较高的数改智转政策走向,甘志宇介绍,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政策,如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数字化改造,单个产业集群给予不高于1000万元奖励。将借助技术改造再贷款和超长期国债,打好“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拳等,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落地一批可推广的应用示范标杆。
坚定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当家
近年来,佛山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创平台支撑,细化企业梯次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技赋能制造业当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佛山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逾100家,总投资超百亿元,覆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比如,广东微纳院半导体微纳加工中试平台通线,联合地方国资成立首期规模1.2亿元的“南芯一期”产投基金,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43家。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辉介绍,研究院建设“半导体微纳加工、材料外延与表征”两大中试平台,目前累计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超100家。依托中试平台,研究院还建设了6万平方米专业化半导体产业载体,打造技术驱动型产业孵化园区,累计孵化引进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科技企业40余家,上下游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是推动佛山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径。季华实验室副主任李贺军介绍,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导向政策的支持下,季华实验室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成立了全资的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季华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广东粤科季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打造了孵化平台——季华实验室产业基地,组建了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佛山季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在这些体系的推动下,实验室近3年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孵化企业成果转化收益累计合同额超5亿元。
在持续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同时,佛山也坚定不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起“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紧扣“高精尖缺”导向,形成了“依托科研平台集聚一批、走出去面向海内外主动招引一批、依托科技活动吸引一批”的人才引育模式。目前,全市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超240个,拥有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45万人。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薛立伟表示,将继续坚持投科技就是投未来,聚焦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育结合,努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工业化发展亮点】
●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增加值突破6千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50%。
●2024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941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15%。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50%以上,全市6543家规上企业已实施数改智转,占比超64%。
●培育新产业
近年来佛山大力发展战新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工业机器人产业倍增发展,去年全市智能机器人整机营收超50亿元,是2017年的13倍。
●塑造新动能
佛山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超过1万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886家。
全市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9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成功获评工业设计特色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