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6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启程回家
    • 习近平向墨西哥当选总统辛鲍姆致贺电
    • 习近平向冰岛当选总统托马斯多蒂尔致贺电
    • 南海进入“龙超时间” 55场活动飙到年底
    • 南海发布实施全省首份喜宴服务指南
    • 我国以“对口帮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
    • 5方面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粽子飘香迎端午南海氛围感拉满

    第A02版:文化

    • 一桨一乡一城 从《五个划水的少年》我们读到什么?

    第A03版:要闻

    • 加强自主研发 进军高端数控机床“新赛道”
    • 邀您推荐心目中的“大爱”人物
    • 医企合作 赋能医药产业发展
    • 丹灶多管齐下遏制“两违”行为
    • 狮山专项行动整治华南水果市场

    第A04版:要闻

    • 南海区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
    • 惠及260户居民 预计年底完成
    • 划出免费看台 亲子一齐“睇波”
    • 加强区情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
    • 组织龙舟赛先要去报备
    • 用气误区二:为省气省钱,给燃气灶加装防风罩、聚能环等聚火防风装置
    • pF5

    第A05版:文化

    • 古村小改造 大范更有范儿
    • p22

    第A06版:要闻

    • 粽子飘香迎端午 南海氛围感拉满
    • p30

    第A07版:健康

    • @考生和家长 收好这份备考指南

    第A08版:天下

    • 政策支持加码 引导外资企业“链”上布局
    • 新工具助推消化存量房 去库存模式逐步清晰
    • 9个联合体试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
    • 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5:文化

大沥镇沥西社区

古村小改造 大范更有范儿

2024年06月05日

■大范河。 ■沥西社区环境。 ■大范二街历史墙绘。

■风雅村宗圣公家庙。

■历史墙绘展现了沥西社区商贸繁荣的历史。

一座古桥,一段与河水的缘分。站在桥头,仿佛能听到悠长的叫卖声,看见商贾往来,店铺林立,感受一个时代的繁荣盛况。这里就是南海区大沥镇沥西社区,因水得名,古称“大范”。一曲流水见证岁月的繁华,大范,光听名字就知道“有范儿”。时光漫漫,又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什么故事?

6月5日,芒种,一个播撒希望、收获梦想的节气,《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摄制组走进沥西社区,带读者探寻过去痕迹,感受当下变迁。

有范 传统古村因水而荣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城市沿水而建。在千年流水的浸润下,南海以水定形,依水而兴,由水而荣。在沥西社区,大范河穿村而过,曾经造就了一方繁荣,如今已成为老村的经络。

过去沥西社区的模样要从“大范”说起。

“大范”乃古村乡名,最早称“大汎”,因水得名,后因明清两代不断修筑、加固河堤,溪慢慢演变成固定有基围的河涌,汎溪变成大范河,以此得名。这里曾是繁华的商贸之地,大范商铺林立,客货码头繁忙,往来客商,熙熙攘攘,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荣,也留下了属于它的商贾文化。

“明代开始,这里的人居比较稠密,加上当时以水路运输为主,依水而兴的大范成为了商贸重地,大范墟演变成大范市。‘市’是全日经营的场所,十分热闹。”南海地方志专家人才库成员曾昭演介绍。

如今,走进二街历史长廊,可以从一幅幅的墙绘中感受沥西曾经的商贸景象。人来人往的大范小组小卖部,熙熙攘攘的农副产品市场,还有农家院落、饭店……仿佛在为来访者打开一道时光之门,让人们感受那个年代的质朴。

历史上的“范溪”,也曾桀骜不驯。宋元始有先民在此择地而居,若是溪水的丰水期,珠江涨潮倒灌,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泽国。而至枯水期,又变成很小的细流。丰枯无状,像个喜怒无常的孩子,时而泛滥,时而干涸,让这里的居民饱受苦难,直至元末明初,治水始见成效。

勤劳的人们也逐渐摸索出了水文和潮汐规律,顺时耕耘,大范渐渐繁华。更兼这里物产丰富,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地名从“汎”也改成“范”,寄托了美好的希望。

有貌 “小改造”带来“大幸福”

周末的早上,大范文化公园十分热闹。下棋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漫步的居民悠然地走过林荫小路,说笑声随风飘来,一片和谐与安详。

时光,让沥西社区变了模样。闲地变成公园、房子外墙换上新装,街角闲地鲜花盛开,原本杂草丛生的废弃建筑变成了一处处红色景观、健身公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小改造为社区带来大幸福,一草一木都焕发着崭新的光彩。

近年来,沥西社区合理规划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各式各样的“四小园”,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全覆盖。集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小公园,早已经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推动着乡村文明的持续提升。

为了满足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沥西社区从实际出发,完善社区体育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室、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构建起群众性的文化阵地。

在公园旁,崭新的篮球场内和乒乓球台前常常人头攒动,便捷的场地设施成为青少年舒适、安全的运动场所;由村集体出资、村民集资共同建设的风雅文体楼,集文体活动与党群服务于一体,让居民有了更多休闲活动的空间;大范文化室作为教育与展示的基地,社区的年轻活力和民俗文化传承在这里相得益彰,触发历史的感触和共鸣,提升居民的乡土认同感。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村民更是自筹经费,历时一年,风雅宗圣公家庙完成了第二次翻新扩建并重新开放。走进修缮好的宗圣公家庙,目之所及,古韵犹存。

近年,南海发布并全面实施“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希望统筹全区水域资源,文化先行引领,建设岭南水上名城。依水而兴的沥西社区以“水上南海”为切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坚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及乡村文化提升工作,探索出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方面,借力大沥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工作,沥西社区发动河涌整治、违章清拆、三线整治等行动,推进“百社千园”建设,打造起集党建、乡土文化于一身的大范历史文化古街。

另一方面,沥西社区以文化作为互动符号,大力开展醒狮文化、龙舟文化等的推广活动,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通过深挖龙舟、醒狮等传统文化资源赋能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

当下,美丽的人居环境、深厚的乡土文化,唤醒沥西社区的乡村新风,又赋能“美丽经济”,大范的繁荣故事,也从历史一直讲到了今天和未来。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晓诗通讯员蒋素媚熊奏凯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志成李梓鹏郑钧元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