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6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启程回家
    • 习近平向墨西哥当选总统辛鲍姆致贺电
    • 习近平向冰岛当选总统托马斯多蒂尔致贺电
    • 南海进入“龙超时间” 55场活动飙到年底
    • 南海发布实施全省首份喜宴服务指南
    • 我国以“对口帮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
    • 5方面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粽子飘香迎端午南海氛围感拉满

    第A02版:文化

    • 一桨一乡一城 从《五个划水的少年》我们读到什么?

    第A03版:要闻

    • 加强自主研发 进军高端数控机床“新赛道”
    • 邀您推荐心目中的“大爱”人物
    • 医企合作 赋能医药产业发展
    • 丹灶多管齐下遏制“两违”行为
    • 狮山专项行动整治华南水果市场

    第A04版:要闻

    • 南海区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
    • 惠及260户居民 预计年底完成
    • 划出免费看台 亲子一齐“睇波”
    • 加强区情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
    • 组织龙舟赛先要去报备
    • 用气误区二:为省气省钱,给燃气灶加装防风罩、聚能环等聚火防风装置
    • pF5

    第A05版:文化

    • 古村小改造 大范更有范儿
    • p22

    第A06版:要闻

    • 粽子飘香迎端午 南海氛围感拉满
    • p30

    第A07版:健康

    • @考生和家长 收好这份备考指南

    第A08版:天下

    • 政策支持加码 引导外资企业“链”上布局
    • 新工具助推消化存量房 去库存模式逐步清晰
    • 9个联合体试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
    • 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6:要闻

粽子飘香迎端午 南海氛围感拉满

2024年06月05日

■樵山诗会上,众人合唱《樵山锦龙盛会》。

■端午将至,龙舟队加紧夜训。

■里水沙涌下沙举行“起龙”仪式。

■桂园社区志愿者分工合作包粽子。

端午将至,南海的节日气氛已经热了起来。“叠滘弯道赛龙船”将于本周六开赛,近日的夜训已吸引了众多街坊观看,提前感受端午的热闹氛围。与端午相关的庆祝活动也陆续展开:乡村的起龙仪式、社区的“创熟”活动,西樵山下的以诗会友,多样的活动,旨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幸福和谐的节日氛围。

速度与激情

“叠滘弯道赛龙船”本周六开赛

6月8日,全国唯一的龙船漂移赛正式开赛,桂城叠滘将再次成为全国、全网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上弯道竞速民间体育项目,“叠滘弯道赛龙船”一直备受关注,每年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和国际友人前来观赛。叠滘龙船分茶基直道、圣堂L弯、潭头C弯和东胜S弯四种赛道,其中S弯和C弯所在地分别是东胜村、潭头村。

6月3日晚,桂城叠北社区潭头村第二文娱馆外的赛道附近,被游客和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为观看参赛队伍的夜训而来。“不只是端午节的比赛,今年多了很多人来看夜训,从5月开始每晚十分热闹。”每晚捧场看夜训的叠北社区街坊清姨说。

龙船漂移夜训的火热,与赛道一河两岸的升级密切相关。为助力“叠滘龙船漂移”这一文旅IP再出圈,叠北社区乘着“绿美桂城”建设的东风,全力打造以叠滘水乡为主题的文旅精品线路。经过近半年的调研、设计与施工,如今,沿着东胜赛道、潭头赛道,一路繁花美景,一只只木色花箱印有特有的龙舟图案及龙舟文化展示口号,展现社区独特的龙舟文化氛围。八仙花、天蓝鼠尾草、墨西哥鼠尾等花卉已种植完成,朝气蓬勃喜迎八方游客。

修旧如旧的叠滘圩也是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叠滘圩路口的叠滘老街乡贤林,由南海新乡贤杨荣洪支持赞助,旨在号召有能力的乡贤捐树,一起共建绿美家乡。

“叠北社区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我们希望能通过河涌两岸风貌提升,展现村居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绘制一幅韵味十足的岭南画卷。”叠北社区干部孔德志说,社区将继续做实做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叠滘龙船漂移”这一文旅IP增色添彩。

“起龙”聚乡情

沙涌下沙热闹“起龙”

日前,里水镇沙涌社区下沙经济社迎来一年一度的“起龙”盛典。

“起龙”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龙仪式包括祈福,起龙船,清洗、装饰龙船,扒龙船等多个环节。沙涌下沙的传统龙船用坤甸木制作而成,已有155年历史。船重约5吨,长37.3米,最多可坐68人,船身材质硬重,强韧耐腐,不适宜长时间风吹日晒,而浸在水中会越加坚实,更易保存,因此每年端午扒完龙船后,下沙村民都会将龙船深埋河涌,用河泥包裹船身,以防损坏。

当日清晨,下沙龙舟队老队员邓铭祺跟队员们拿着祈福用品和水桶,早早来到河涌边,为即将举行的起龙仪式做最后准备。随着一声鞭炮声响起,起龙仪式正式开始。

73岁的邓铭祺深爱扒龙船运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每年都参加沙涌龙船起龙和比赛活动。“扒龙船是沙涌人民团结向上、拼搏奋斗的象征,希望将龙船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现场,参与起龙的“桡手们”齐齐下水,他们一边用力摇松船底泥浆,一边用水桶等工具将船舱积压的水和泥沙尽数掏出,老龙船在众人合力之下逐渐“出水”。

起龙后,队员们还要把龙船扒到开阔的江面码头上,用藤丝、布刷等工具把龙船上的泥污、杂物一一清理干净,待龙船擦拭干净后,经数日晾干水分就可重新上油,刷油后就可组织队员参加训练比赛和活动了。沙涌下沙是龙舟强队,在2023年里水锦龙盛会中成功夺冠。

除了扒龙船,沙涌还有派龙船饭的传统,祈求龙马精神,事事顺利。下沙经济社副社长冯志宏说,扒龙船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体现了沙涌齐心、齐力、齐桡的龙船精神,接下来的端午节会组织村民扒老龙船到里水河游船。

樵山话诗情

以诗会友感受文化魅力

日前,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南海诗社、西樵文联、西樵诗社、佛山西樵如是书院在白云洞景区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樵山诗会。

近百名本土诗词爱好者,跟随古人脚步,以诗词与书法会友,缅怀先贤,传播西樵文化。本次樵山诗会共收到一百多幅诗歌及书法作品,诗词爱好者以吟诗、作对、抚琴、跳舞、舞术、歌曲等形式,展现诗词的独特魅力。

主办方表示,樵山诗会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坚持举办13届了,在白云洞举办诗会,更有不同平常的意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在白云洞结社吟咏。在清代,白云洞有两个诗社,其中三湖书院的创始人岑怀谨,开辟了“若谷岩”和“漱芳园”,结“漱芳诗社”,另一个是在云泉仙馆的云泉诗社。当时诗风浓厚,不乏诗会、征诗、诗钟等留芳活动。应征者不乏有功有名的学士,如翰林、进士、举人和秀才,他们为理学西樵做了深厚的铺垫。

下阶段,西樵镇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岭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让市民进一步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西樵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和谐邻里情

志愿者包粽子送关爱

昨日,桂城街道桂园社区开展“邻里有约,粽享端午”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包传统粽子,为社区长者送粽子,十年如一日践行邻里关爱互助。

在桂园社区活动中心,粽叶、糯米、咸肉、棉线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志愿者纷纷拿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卷粽叶、填糯米、压实、封口、系绳子,动作十分娴熟。志愿者华姐说,为了提高包粽子效率,今年专门买了包粽子“神器”,1分钟左右就可以包好一只粽子,“以往我们都是凭经验,每个人的手法不一样,所以包出来的粽子会大小不一。现在用了‘神器’,粽子大小基本一致,更扎实,刚刚好。”

前天开始,志愿者就已经在做准备工作,购买材料、食材准备、洗粽叶、切猪肉等都是她们亲力亲为,包括提前一晚浸泡粽叶,洗米、洗豆,给米、豆、五花肉等调味。“其实调味最重要,我参加这活动十年了,希望每年送出去的粽子,都是大家喜欢的、熟悉的家的味道。”华姐说。

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85岁的江姨。江姨说,退休后的30年时间里,她一直在社区当志愿者,“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传统饮食,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

经过大约4小时煲煮,整个桂园社区飘来浓浓的粽香。

“这个星期我们就会组织志愿者将粽子送给长者,同时开展相应的分享会、义工相聚活动,让大家一起感受端午节的传统节日气氛。”桂园社区党委委员、创熟专干李舒璐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区勇坚曾蓉陈志健邝宇成蔡声宏区翠霞廖焜李梓鹏通讯员吴燕群严其生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