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四院新住院大楼启用,全部相关科室完成搬迁
患者大赞环境好服务优设施全


■医务人员转运住院患者。
通讯员供图

■医生在新手术室做手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产科一体化产房。
通讯员供图
“新住院部环境舒适,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再加上有技术好、服务优的产科团队护航,在这里生孩子既放心又舒心。”入住新产房待产的孕妈王女士开心地说。
日前,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四院)新住院大楼(住院部2号楼)投入试运行,全部相关科室已搬迁完毕。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探院”去。
全部临床科室完成搬迁并启用
“阿姨,个人用品都收拾好了吗,我们准备带你过去新住院部啦。”22日早上8时,南海四院住院部1号楼7楼内,普通外科与泌尿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及其他科室协助搬迁的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搬迁转运工作做准备。
普通外科主任张启鹤介绍,为了安全、高效地做好搬迁转运工作,医院多次开会制定相关方案并进行搬迁演练,再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搬迁方案予以调整,“从住院部1号楼到2号楼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我们在搬迁路线规划、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安排转运专梯,每个病人至少有一医一护或两名护士全程陪同。”
上午8时30分,普通外科与泌尿外科全部住院患者已平安从住院部1号楼转运至2号楼,科室设备仪器的搬迁工作也于当天上午完成。
“这里的医护人员很细心,来到新病房就已经开好了暖气迎接我们。”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唐阿姨说,她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出现不适,搬迁到新病房心情更愉悦,“这里阳光好,风景也好,整个人都舒服了。”
此前,产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手术中心、重症医学科、手足显微外科、骨科、综合科、肾病科等科室已从住院部1号楼迁往2号楼。
患者点赞环境好服务周到
走进南海四院住院部2号楼,环境宽敞明亮、温馨舒适,采光、通风良好,处在现代化花园式病区更是令人身心放松。大楼共22层,地下二层为停车场,首层至五层设有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功能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ICU、麻醉手术中心等功能科室,七层至二十层为住院病区,共开设临床科室20余个。
跟随电梯间旁的楼层指引往上走去,记者首先来到位于5楼的麻醉手术中心。据了解,该中心是一个集临床麻醉、手术、麻醉术后复苏、全院危重病人急救、舒适化无痛诊疗于一体的综合临床科室。科室医疗业务涵盖临床麻醉、日间手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舒适化医疗及急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中心现有洁净手术室15间,麻醉恢复室设有8个床位,目前已正常开展各项手术、麻醉工作。
住院部2号楼7、8、9楼是产科(分别为产科一、二、三区),三大病区环境良好、配备齐全,受到不少孕妈和家属的好评。尤其是家庭式一体化产房,让孕妈们能享受到待产-分娩-产后一体化的家庭式照顾,住得放心又舒心。
“住在这里很舒服,医护人员的服务也很周到。”22日平安诞下一子的吴女士与记者分享了她的生娃经历:有经验丰富的导乐师全程指导、有老公在旁边安慰与鼓励,所以整个过程很顺利,再加上打了无痛,变得轻松很多。
“孩子咳嗽得厉害,在门诊查出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医生就建议我们入院治疗。”带孩子在11楼儿科住院的萧女士说,孩子很害怕打针,一说到住院便开始哭闹,等到真正住进来了却很配合治疗,“因为小朋友说在这里有动画片看,有可爱的小黄鸭被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然会更放松。”
走访科室时,记者被头顶的智能轨道系统吸引了目光。据了解,该系统通过网络管理和全程监控,将各病区护士站、中心药房、静配中心、检验室等科室通过传输轨道连为一体,实现智能双向点对点传输,已覆盖新住院大楼20余个科室,用于运送传输临床所需的药品、输液、临床标本、临床用血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等候时间,避免碰撞损坏、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
加速建设“五大中心”
南海四院党委书记陈振华表示,医院将以新住院大楼的投入使用为契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争取早日实现成功创“三甲”、打造南海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健康保障和安全感。”
围绕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危重症救治水平的目标,南海四院将加快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将关口前移,构建起南海西部及周边地区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全方位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护佑百姓健康。目前,该院已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基础版)、省级卒中中心。
产科主任黄利川表示,产科作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的主力军,已从多个方面推动中心建设工作。例如派出多位医生前往武汉同济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医三院等大医院进修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的有关内容。科室现有的配套设施、可开展的病种诊疗等基本达到中心建设的要求,“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在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的提升、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发力,助力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
“更大的空间、更先进的设备、更智能化的病房,ICU的重症救治能力将大大提升。”重症医学科(ICU)主任柯颜基介绍,科室计划开展更多新技术,提高危重症的救治水平,例如现已引进体外膜肺氧合机,并派出多位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将开展人工膜肺技术(EC-MO)。该项技术的开展将为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带动医院危重症救治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许可可通讯员黄春梅李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