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欧阳江林:
上千次“试错”矢志做好“中国牙”

■工作中的欧阳江林(左)。

欧阳江林
出生年月:1985年12月
职务: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工匠感言:产品只有0和1的区别,
勇于“试错”才能做到极致。
工/匠/印/记/
他身穿白大褂,戴上口罩和护目镜,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酸蚀液配方”“表面加工区域1毫米的差异”不断去尝试、比对、精进,摸索着认为可能存在的规律。他在研究领域上锐意进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生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并以核心人员参与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心无旁骛,久久为功,他用充满韧性的攻关精神带给“一颗种植牙”更多的可能性。
在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欧阳江林拿着两个不同比例溶液的试管,进行着反复比对,并在纸上记录下密密麻麻的数据。他已不记得自己失败了多少次,直到实验结果显示比对成功,他才松了一口气。“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一千次不行,那就一千零一次。”9年来,欧阳江林把牙种植体的研发“种”进了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写好“牙”的故事,研发出更适合国人使用的牙科种植体及其衍生产品,同时把好质量关,让人们用上“放心新牙”。
上千次“试错”摸索完美工艺
十几年前,研究生刚毕业的欧阳江林,想着从“基础研究”转换到“应用型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一个牙科种植体研究团队。这个团队研究的领域,正与他研究生阶段研究的钛合金材料不谋而合。从此,他就与牙科种植体结下不解之缘。
牙科种植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技术,主要是将坏牙拔掉,然后通过手术将牙科种植体植进牙槽骨,再在种植体加上牙冠,一颗“新牙”就这样诞生了。但早年,牙科种植体的国内市场被欧美品牌垄断,动辄三四千元一颗,而欧阳江林所在的团队想打破这一局面,便决定从基础研究开始,致力做出“中国牙”。
小小的牙科种植体看起来像颗“螺丝钉”,但它的研发涉及制造工艺学、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刚开始接触项目时,欧阳江林干劲十足,但随着研究失败次数的增多,他也曾想过放弃。一想到自己和团队的“中国牙”目标,他又咬牙坚持了下去。
商业化牙种植植体酸蚀处理工艺一般是厂商核心机密。为了能够自主研发出这项工艺,在没有技术支持和可参考标准的前提下,欧阳江林进行了无数次实验。
他依稀记得在研究所实验室工作的情景,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表面加工区域1毫米的差异”,他不断尝试、比对、精进,做好试验记录和过程分析,一年内完成千余次的工艺配方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欧阳江林带领着研发团队完成可满足产品注册申报、量产、工艺稳定的酸蚀工艺配方。
“尽管这种实验是枯燥无味的,却能让我们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小问题,在这种所谓的‘枯燥’中发现研究的规律。”在欧阳江林看来,上千次的试错只为了一次的成功。
在常规的牙种植体表面处理工艺基础上,欧阳江林继续突破自己,坚持不懈地开发具有创新型的酸蚀工艺方案。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及尝试,欧阳江林终于开发出“亲水性”的牙科种植体,并申请相关专利。
到一线潜心研究确保数据零误差
今年是欧阳江林参与牙科种植体研究的第9个年头,目前他带领团队开发了5项授权发明专利和具有知识产权的自动旋转喷砂系统。其专利主要应用于牙科种植体NMPA注册、CE注册和手术工具开发,为公司产品注册和上市销售产生经济效益约千万元;自动旋转喷砂系统,从技术开发到批量生产的工艺量产,可节约劳动力成本50万/年。
说起自动旋转喷砂系统的建设,欧阳江林颇有感慨。一般喷砂机“喷幕”很难实现对“特殊”外形结构的牙科种植体进行均匀喷砂,而且喷砂的表面精度不可控。为了解决这个“痛点”问题,欧阳江林反复研究实验,每天与各种医疗器械方面的书籍等“打交道”。
最终,欧阳江林巧妙地采用“自转-公转”及正反旋转的工具装夹、可调节角度的四喷头进行喷射,实现带螺纹状的圆柱圆锥形牙科种植体的喷砂生产工艺,且日生产量达5000件。
持续扎根研发一线,欧阳江林所取得的成绩呈现在安齿生物展示厅里的一面墙上,上面密密麻麻地列了专利名称,每隔一两个就能看到他的名字。
欧阳江林的同事林晓霞说,见到欧阳江林最多的时间是在生产车间,“他对细节要求很严格,特别在数据方面,不能有差错,有时候也会跟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根据产品的结构进一步减少误差等。”
工作之余,欧阳江林不断追求进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历练和学习表面加工新技术,与牙科医生一道探讨优化牙种植功能化改进策略。
欧阳江林常常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用各种途径汲取知识。他认为,要想培养工匠精神,需要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持续学习精进的激情,才能够不断钻研、精益求精。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婷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