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链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技术带头人曾昭健:
跑在研发最前线 严控环保准入关

■工作中的曾昭健。

曾昭健
出生年月:1976年12月职务:广东中链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技术带头人工匠感言:坚守“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坚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探索,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工/匠/印/记/
他从事城市管理数字化、环境信息技术应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研究20多年。作为项目和技术负责人,他牵头完成50多个项目的技术研究、实施和应用推广。多年来,他先后培养了高级工程师10多人、中级工程师50多人、技术开发人员数百人,为南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输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自参加工作至今,曾昭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创新方法研究,长期奋战技术研发与产品研究的一线。“我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永远处在技术研究的最前沿。”作为广东中链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技术带头人的他,工作起来总有一股“冲劲儿”。
用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曾昭健的追求。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牵头完成50多个项目的技术研究、实施和应用推广,培养了超百人的技术产业能手,为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搭建大数据平台打造环保新形态
2011年至2017年,曾昭健从事环保科技行业,建立了多项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带领团队开发了云计算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环境在线监控系统运维服务平台等。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污染源企业的精准锁定,有效管理污染源企业。在污染源的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个节点所需要的每一类数据,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形成基于污染源管理的数据资源分布可视图。”曾昭健介绍,这就如同“电子地图”一般,让环保部门更直观地发现污染源企业。
推动环保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落地会遇到不少“拦路虎”。比如,一些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环保新尝试并没有法律支持,使得环保企业不敢轻易“试水”。“这项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利好的,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推进过程举步维艰。”曾昭健说。
2015年,政府相关部门一系列“互联网+”行动计划铺开,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无疑让曾昭健这个试饮“头啖汤”的先行者吃上了“定心丸”。
作为佛山首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试点工程,如何让企业相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度让曾昭健感到头疼。于是,他带领团队奔赴各企业、装备设备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搭建平台,利用COD在线监控代替以往的人工监控,有效提高了数据检测的真实性。
“我们把数据看作诚信问题。”曾昭健说,为此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上提出了严格的规范,“我们能够对我们的数据负责,给环保监控带来比较准确客观的数据。”
曾昭健带领团队不断进取,创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取得专利技术授权40项,技术合同登记和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个,产值3000多万。曾昭健还牵头完成了广东省重大研究项目“面向环境保护的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共取得20多项发明专利,项目成果服务于广东省20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
言传身教亲力亲为培养技术人才超百人
如今,曾昭健被聘为广东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并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团队为基础,组建了面向企业数字化服务的专业团队,开发了以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为支撑企业数字化服务的产品。
同时,曾昭健积极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全员化的技能持续引领,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制定员工培训年度计划,编写培训手册。
据不完全统计,曾昭健已先后培养了高级工程师10多人,中级工程师50多人,技术开发人员数百人,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不少人成为了企业骨干力量。
曾昭健常说:“一个人的赢不叫赢,带领大家一块赢,那才是真的赢。”无论是技术带头人还是项目负责人,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技术和实践经验,总是亲力亲为,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匠心品质,带领团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价值,是曾昭健在工作中奋斗的动力,他坚守“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坚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探索,二十多年的持之以恒,他秉持着热爱,在环保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严佳瑶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