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上唠民生 巧解居民烦心事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指导“社区议事会”工作持续优化提升,全方位拓展民主渠道和参与方式


■九江河清人大代表联络站举办“园美在行动家园携手创”社区议事会。
(资料图片)
大榕树下,一排排小板凳,人大代表、居民代表、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围坐一圈,摆道理、解矛盾、话家常……在社区内开起议事会解决烦心事,这样的场景在南海越来越常见,这种议事方式正推动解决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
“社区议事会”是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创造性提出的一项助推南海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自开展以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完善“社区议事会”工作机制,全方位拓展民主渠道和参与方式,解决了许多民生实事,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夯实议事机制助力提升基层工作成效
社区议事会既是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创新动作,也是南海区、镇人大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实际行动。2022年4月,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明确在各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创新开展社区议事会,推动议事机制再向下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为了让这项工作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2023年4月,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现场会,发布了《南海区人大代表“社区议事会”工作指引》,明确了议题确立、会议组织、结果监督的流程与细则。
从2022年的探索开展,到今年的推广提升,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谁开展”“做什么”“怎么做”等基础性问题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大沥人大开展的“网上市民议事厅”和“城市治理面对面”活动是社区议事会机制的“源头”,也是议事活动的样本。
多年来,大沥精心打造“沥城心声”人大工作品牌,创新和丰富代表履职方式,先行先试打造出线上线下两大议事活动——“城市治理面对面”“网上市民议事厅”。这些把话筒交给群众的议事活动,架起了一座座民意沟通桥梁,也在开展中逐步建立起“收集需求—分析调研—介入处置—公示反馈”的运作机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现在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村民需要什么,对于政策方面我们也有新的思路。”南海区大沥城市更新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议事厅”“面对面”等各类议事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
聚焦民生民意让基层民主落地有声
“有了这个候车亭,天晴能遮太阳,下雨能挡雨水,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等车问题了。”近日,在狮山汀圃社区首个“爱心候车亭”里,一名正在等候公交车的家长对前来实地回访的人大代表说。
今年9月22日,汀圃社区所在的沙头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了一场社区议事会。会上,有居民代表提出:“公交汀三线沿线站台受损,停靠点只剩一个简易的标牌了,影响大家出行。”
驻站人大代表将这个问题记录了下来,并进一步了解到,社区的小学生、幼童一般在各经济社祠堂附近候车,再搭乘校巴到学校。由于候车点没有遮盖物,学生与家长在候车时日晒雨淋,对于建设一个可遮风挡雨的便民候车亭盼望已久。
“这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事,还事关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收集民意后,人大代表们积极与社区党委、驻点直联团队沟通,并召集各经济社社委讨论,听取建议。
大家群策群力,有的联系交通部门,有的召集施工队伍,终于在10月25日推动社区首个“爱心候车亭”在邝村经济社建设落成,为周边群众尤其是孩子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提供便利。
“候车亭看似‘事小’,却关系百姓每天的出行需求,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候车亭的建设,直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驻站人大代表这样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里水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通过“社区议事会”,与各方代表协商沟通交流,推动三栋公租危房成功拆除完毕,并在今年改造为停车场,既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还消除了安全隐患,居民直呼“真系掂!”
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权属纠纷,社区议事会切实解决了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民主落地有声。
汇聚智慧力量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2022年,当“社区议事会”机制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时,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了期待:“我们希望,未来大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就想到,南海区有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的‘社区议事会’。”
如今,这个期待在一场场火热开展的社区议事会中得到回应。
今年7月初,南海区狮山镇联星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又一次听到不少居民对122路公交线路相关情况的反映。原来,因2019年罗村机场路段路面维修,122路公交线路改变了行车路线,减少联星、联和社区附近的多个站点,且至今仍未恢复,导致该片区不少居民出行受到影响。
驻站代表深入了解发现,122路是跨禅城、南海两区的公交线路,如想优化调整,别说是村居,就算是镇街一级解决,都很困难。因此近4年来,该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不如就组织一次社区议事会,让人大代表、群众、政府有关部门面对面聊一聊。”此时,驻站代表想到了“社区议事会”这个新渠道,希望通过搭建议事平台,集聚市、区、镇三级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尽快促成解决。
7月11日,这场议题为“122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社区议事会召开。会上,市人大代表郑品亮提出,现在实施五级代表进站,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驻站代表可直接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推动解决;如果遇到跨区域问题,则可向更高一级的代表,如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或省人大代表反映,积极运用进站代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协调解决。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依法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通过监督推动民生问题妥善解决。
议事会后,郑品亮等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市级交通运输、公交公司等有关单位积极沟通,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考察及完善基础设施工作。而担任社区干部的江兆啟、李炽均、黄华炎等区、镇人大代表则积极调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具体做好标识划线、道路修复等细节工作。8月,当居民再次来到联星大道时,惊喜地发现站点路牌已被重新设置,并规范了站点停靠划线,这个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西樵上金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也通过“社区议事会”,推动“封闭式”智慧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在辖下8条自然村正式运行。“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广泛、多方面和多形式地有序参与了此次‘智慧停车’的探索,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西樵镇人大办相关工作人员看来,人大代表履职过程在社区议事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可见,社区议事会工作不仅有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让各级人大代表有了为民履职的新渠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新舞台。
针对进一步推动实践创新,南海区人大相关负责人提出,将强化人大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思维,深入挖掘,把联络站建设与社区议事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组织代表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调研监督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经社区议事会共商共议形成对策,进一步督促对策转化为工作实效、群众实惠。期望以此为有力抓手,用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民主建设故事、南海人大故事讲具体讲精彩。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通讯员南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