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身小农夫 割稻打谷挖番薯
九江开展亲子家庭沉浸式体验农耕活动,了解乡村振兴成果

■孩子们在割稻谷。
珠江时报讯(记者/朱明菲通讯员/刘颖君曾昭弘摄影报道)“左手握水稻,右手拿镰刀,对准根部”“下镰要准,收镰要快”……这一声声的叫喊来自九江海寿村百亩稻田现场,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变身“小农夫”收割水稻。12月9日,九江镇在海寿村举办“风吹稻浪”九江丰收割稻和挖番薯活动,亲子家庭走进田间躬身劳作,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农耕文化,了解九江乡村振兴成果。
活动现场,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涌起金色的稻浪。乐团成员在稻田间演奏,悠扬的琴声伴随着稻浪的沙沙声、鸟儿的鸣叫声,奏响了秋日的美好序曲。
村民及有经验的家长在一旁指导,很快,孩子们就学会收割的技巧。不一会儿,有小朋友抱着丰收的稻谷走出稻田,还有很多孩子拿着收割后的稻子,在家长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打谷脱粒。
“现在的孩子很多没见过稻谷,不知道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让孩子们来到田间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有着特殊的意义。”家长陈裕明表示,孩子体验了农民伯伯耕种的辛劳,才更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另一边的田间地头上,亲子们正抢抓农时挖番薯,挖土、扯藤、翻找,一个个有红又大的番薯破土而出。
据了解,为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九江深挖粮食种植潜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7亩,其中夏、秋收水稻304亩,总计产量110吨;同时,九江镇在海寿村垦造超千亩耕地,实现镇域范围内零散耕地的调整集中,既可以集约土地资源,更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高效农业除了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农文旅融合打下了基础。
今年以来,九江镇聚焦“百千万工程”、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计划联合海寿村对全岛进行规划,依托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引进规模农业企业运作,以耕地为基础,开创“农业种植+农业旅游+科普教育”模式,带动观光、休闲、餐饮、农家乐、农耕文化研学等项目,推动当地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持续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九江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亲子实践活动搬到充满丰收喜悦的百亩稻田现场,不仅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让孩子们体验珍惜美好生活,而且加深了干群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生态宜居九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