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沉下去群众安全感提上来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292个“社区110”开到群众家门口


■“邻家警官”推动村里事村里解决。


■上金瓯警务室的“邻家警官”在村中走访。

■“近邻特色警务”进一步更新警务内核,不断壮大近邻“朋友圈”。
■开栏语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贴心警。今年以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近邻特色警务”体系,将292个“社区110”开到了群众家门口,更近、更快、更灵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即日起,南海融媒联合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推出“近邻警务警相邻心相近”系列报道,聚焦“两队一室”改革,挖掘报道基层警务室鲜活案例和经验做法,进-步弘扬南海警队改革创新精神。敬请关注!
鸡鸣三声,秋日的阳光穿透薄雾,一点点洒满上金瓯村的青砖黛瓦上。西樵派出所上金瓯警务室的“邻家警官”张小芳如往常般早早出了门。一路上,不时有村民和她打招呼,热情地张罗着让她来自家屋里吃早饭。张小芳一边笑着婉言拒绝,一边跟村民们解释,“昨天夜里变天,我担心张奶奶着凉。”
远亲不如近邻,在南海,像张小芳这样的“邻家警辅”共有1548名。今年以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两队一室”改革为支点,打造全面统筹社区警务资源、统一调度群防群治力量、快速处置群众报警求助、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近邻特色警务”体系,推动292个“社区110”开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警务“沉”下去,群众满意度“提”上来。今年以来,全区社区民警管事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提高39%,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至92.43%;群防群治力量共协助处置各类警情1030宗,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79人,协助处置纠纷1242宗,百姓“近”享安全感和幸福感。
近邻警务室
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我刚报警,转个身你们就到了!”
“顾客闹口角,巡逻经过的民警进来把心结解开了。”
“出门遛个弯儿都能碰上社区民警,心里很踏实。”
这是南海公安深耕“近邻特色警务”所带来的民意回声和新变化。
今年初,南海公安将292间警务室前移遍布至292个村居,并根据“五室一台”标准设置改造成近邻警务室,接警台、调解室等一应俱全,随时受理群众报警求助。
同时,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新任职年轻干部挑起专职社区民警的担子,300名机关精干警力下沉社区一线,1548名“邻家警力”贴近群众,就地开展入户走访、安全防范、化解矛盾等工作,警民之间不仅地理距离变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更近了。
“近邻特色警务”在拉进警民距离的同时,也将指挥调度权限前移、向下延伸至社区警务室,一有警情,指令可直达街面警辅治及群防群治力量。“实践证明,我们调警效率和快反速度明显提升,社区警力和群防群治队伍到场时间分别压缩6分钟和3分钟。”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凌晨5时许,黄岐一店主发现一男子在店内偷钢材后报警。几乎同一时间,嘉怡警务室的电脑屏幕上清晰显示出警情发生位置,处警指令也被同时送达离事发店铺最近的巡逻警力。仅59秒,“邻家警官”便到达现场擒住盗窃嫌疑人,追回被盗物品。
近邻联盟
1+N共建让平安更有底气
尽管有了“近邻警务室”,但“邻家警官”面对大量且繁杂的警务工作依然捉襟见肘。
“既要让民警甩开膀子去干,也要为民警配上调得动、帮得了忙的‘千里眼、顺风耳’。”南海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海公安持续撬动无穷民力,从共建共治共享中尝到了“甜头”。如今,“近邻特色警务”进一步更新警务内核,不断壮大近邻“朋友圈”,在完善“社区警辅+治安队员+最小应急单元+平安志愿者”的“1+3”社区大巡防模式的同时,强化智慧新警务在基层的应用,引入可视化对讲机,打破时空壁垒,真正盘活全区超4.2万群防群治力量,让平安建设更有底气。
近日凌晨,盐步穗盐西路的一家烧烤店传出激烈的争吵声,店主匆忙报警,但电话那头却只传来一片嘈杂,接警员还没接收到有效信息,电话就断了线。此时,属地警务室的电脑响起提示音,屏幕上随之弹出该店铺的实时画面。原来,正好巡逻至事发店铺的最小应急单元队伍,第一时间介入,打开挂在肩头的可视化对讲机,将店内实况实时回传至警务室,让警务室值班民警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周边环境、人员等研判信息。同时,依靠现场回传的精准定位,“邻家警力”仅用3分钟就到达现场,妥善处置了警情。
“以前碰到类似醉酒闹事的警情,总担心能不能及时控制住现场,如今警力、民力、科技力得到高度聚合,依靠强大的人力支援和智慧支撑,出警更有底气,群防群治力量的社区治理参与感、获得感更强。”在基层民警看来,“近邻特色警务”正将一个个“近邻联盟”变成一个个“平安哨点”,警民衔接紧密、配合默契,发挥出整体联动、高效处置的强大动能,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根基越夯越牢。
近邻服务
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以后拿上港澳通行证,楼下办好签注,就可以出发去香港了,再不用专门开车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了。”上金瓯村民区先生听闻上金瓯警务室投放了自助办证一体机的消息后,特意在下楼遛弯的时候前来“打卡”。
当了解到警务室24小时为群众提供户政、交管、出入境等多种公安政务自助服务后,区先生连连点赞:“没想到家门口的警务室这么高效便民,服务周到。”
在“近邻特色警务”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享受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公安事务的便利。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真正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一步。”南海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坚守,南海公安围绕服务群众这一核心,不断拓展“枫桥经验”的内涵和外延,因地制宜解锁更多“近邻服务”的新模式。
大沥镇黄岐派出所嘉怡警务室辖区有19个楼盘,居民来自五湖四海,邻里之间容易引起摩擦和矛盾。“邻家警官”叶建华看中了警务室旁的大榕树,依托社区居民议事制度,凝聚村(居)委、网格员、志愿者、驻社区律师、社区调解委员会等“和事佬”,打造榕树头下的调解室,推动“村里事村里解决”。
而在距离黄岐嘉怡40公里外的西樵镇听音湖景区,“邻家警官”梁燕宇早早将工作做在前头,提升服务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解纷能力,使游客安心、顺心,景区流量变“留量”。
春华秋实,如今,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越来越多“远亲不如近邻”的生动场景正在上演。南海公安贴近群众、扎根群众、守护群众,在深耕“近邻特色警务”的道路上坚定笃行。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通讯员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