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8月0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 鼓足干劲 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 佛山救灾勇士返程 涿州乡亲夹道相送
    • 40多场活动点燃全民健身热潮
    • 两部门再次预拨3.5亿元支持京津冀等地及东北地区防汛救灾
    • 会商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
    • 再推服务新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初审票数第一!南海大地艺术节入围三联人文城市奖

    第A02版:文化

    • 南海大地艺术节入围三联人文城市奖
    • 小选手 舞出新时代少年形象
    • 舞蹈机构 秀出看家本领
    • 打造国际平台擦亮功夫名片
    • 大沥“老友记”幸福大合唱

    第A03版:要闻

    • 打造科技智慧标杆园区
    • 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做精高端优势产业
    • 10分钟办好通行证 市民赞够“丝滑”
    • 推广银龄守护卡守护长者安全
    • 总投资8.2亿元预计年底前动工
    • p47

    第A04版:要闻

    • 南海勇士返程 涿州群众哽咽相送

    第A05版:镇街

    • 50万尾鳗鱼苗游进贤鲁岛渔场
    • 诚信经营回馈社会 援疆支教载誉而归
    • 找差距学先进 让美丽乡村更宜居
    • 共享民俗盛宴共叙同乡情谊
    • 流动党员亲子团沉浸式走读狮山

    第A06版:镇街

    • 党群合力 提升人居环境颜值
    • 医养结合 长者居家也能享“住院”待遇
    • 服务来“找”人 景区游玩更便捷
    • 整治河岸“四乱”改善生态环境
    • 未取得许可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A07版:教育

    • 石门中学166人考入中大
    • 向梦想进发在中大继续向阳而歌
    • 南海中学高一军训结营
    • 2023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于近日启动
    • p51

    第A08版:天下

    •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 应急救护技能,如何“加急”?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8:天下

应急救护技能,如何“加急”?

我国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率仅1%,亟需加快推广

2023年08月07日

    新华社发

    “台风天急救指南”“泥石流来临如何躲避”……最近,极端天气中自救与互救知识频上热搜。大家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基础的应急救护技能,一些地方持证救护员数量年增速达到20%以上。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懂自救、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较低,洪水等灾害来袭时人们仍难免不知所措。如何加快推广应急救护技能?记者进行了走访。

    ■趋势

    越来越多人主动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7月31日至8月4日,太原市民孙杰一直在河北保定参与救援工作。孙杰等20余名司机组成的“滴滴公益救灾队”共转移北京房山、河北保定当地的被困群众930人。

    “90后”孙杰原本只是一名网约车司机,2022年出于一腔热情参加了“滴滴公益救援队”。此后,他每周末都会参加水域救援、山地救援等培训,很快成为一名颇有经验的救援队骨干。“希望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像孙杰一样主动学习应急救护技能,期望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和他人。

    以天津市红十字会为例,今年上半年培训近3万人,培训人数每年递增20%以上。暑假是应急救护培训的旺季,这个假期报名人数增长2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主动报名学习的个人占到所有培训人员的30%以上,较往年大有提高。“这说明人们学习自救技能的意愿在提升。”天津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负责人于博介绍说,18岁以上人员可以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16岁以上人员可以取得心肺复苏证。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持续推进相关技能培训。2022年,甘肃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29.97万人次,培训救护员5.02万人次;四川省普及培训97.6万人次,培训持证急救员13万人次。

    杭州市推出救护技能公益培训项目,考核通过的人将获得“电子救护员证”。当地还上线支付宝小程序“救在身边”,持证救护员可注册成为“急救侠”,接收附近的求救信息、参与救助。

    天津蓝天救援队多位救援人员反映,掌握了初步应急救助技能的人在险境中可以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能更好地配合别人施救,尤其是可以较早判断风险,抓住逃生的时间窗口,降低伤亡概率。

    ■困境

    1%普及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急救培训工作进展较快,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掌握救护技能的人员比例仍然较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

    记者了解到,普及率较低背后是应急技能培训人才匮乏。记者走访发现,消防、公安特别是医护人员是应急救护培训的主体力量。然而,通过对东部某省120急救中心的调研,一些专家发现,医院人力资源不足,没有余力对公众进行大规模技能培训。

    一位医科大学负责人反映,医学院课程体系中,急救、灾害、重症医学和医学救援等技能的系统训练相对较少,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已经落后于医学救援事业发展需求。

    市场化应急培训潜能也有待释放。一家气象科普展馆建设方负责人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体验场所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得到青少年青睐,但目前规模还不够大,常态化开放、运营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

    近年来,一些地方打造了应急安全产业园区。深圳市应急安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河生介绍说,部分产业园区的收益结构中租金及相关收益达九成左右,应急安全产业目前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市场化的应急培训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对策

    如何实现3%的目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为稳步实现这一目标,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快普及群众应急救护培训。

    多位专家认为,应由相关部门编制科学规范统一的教材,由国家主管部门审定后,向企业、学校、社区及社会服务行业推广。

    同时,应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在更大范围内

    普及急救知识。记者了解到,各地消防站、民间救援队等机构、组织已开始利用抖音等平台推出公益性急救免费课程,受到网民欢迎。

    据了解,目前应急知识进校园多为临时性讲座,比较简单、不够系统。专家呼吁应将应急知识作为大、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固定下来。其中,中小学以提高防灾意识和常识为主,大学阶段鼓励全员掌握必备的自救互救技能。

    企业也可在入职培训中加入应急救护知识。比如,今年7月,中建三局一公司为300余名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经过实操考试后全员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有基层干部提到,我国气象灾害呈现出一定季节性规律,可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结合本地区易出现的灾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更多发挥消防员、家庭签约医生、街道办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等群体的力量,全方面开展急救知识的培训及宣传。

    此外,应加强对市场化应急培训教育、应急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的有力帮手,快速提高应急培训普及率。

    (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