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外贸如何稳订单拓市场?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进口分别达到11.46万亿元和8.64万亿元。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
民航旅客运输量2.8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327.6万吨,行业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数据截至上半年)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但和前5个月数据相比,上半年进出口及出口增速分别收缩2.6和4.4个百分点。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的同时,近两个月进出口增速放缓,背后的压力不容小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交织,外贸运行面临不小挑战。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
在此背景下,外贸如何稳订单拓市场?记者近日走访了江苏、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也深入到四川、湖南等内陆省份,探寻多地外贸发展动能、增长潜力。
走出去 拓市场 稳规模
直面挑战,积极走出去、拓市场、稳订单,已成为外贸企业的共识与常态。
72天出访8个国家和地区,飞行236小时——这是无锡市金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南今年以来的出差行程。
“今年订单较去年有所减少,我们正在积极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为明年打基础。”杨南说,2022年底,他就带领团队60天出访12个国家,落实2023年订单近3亿美元,占据公司今年全年订单75%左右,稳住了业务基本盘。
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这些在我国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出口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上半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7万亿元,增长0.0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
5169.4亿元,增长0.7%。
杨南坚信,中国纺织服装业凭借完备的供应链和先进技术优势,不断增强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直面挑战,积极走出去、拓市场、稳订单,已成为外贸企业的共识与常态。
“不能在家里吃老本,主动走出去才有市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友正在哈萨克斯坦商谈订单。
这家位于四川广安邻水县的中小企业,生产的摩托车及零部件等机电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地区。根据市场最新变化,袁志友主动开辟新市场,哈萨克斯坦就是其中之一。
新引擎 新业态 优结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是实现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关键。
眼下,国产汽车排队出海的场景,呈现在各大港口码头。
7月8日8时许,“中远盛世”轮顺利靠泊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开启“中国—欧洲”班轮航线首航之旅。该航次累计装载车辆3731台,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2700台,驶往欧洲的英国、比利时、德国三国。
作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素有“新三样”之称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在全球消费疲软背景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的高科技应用型企业出口势头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极智嘉全球研发测试中心,一台台物流机器人井然有序地在货架之中穿梭运行,自动避让、托举、到站、排队、放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极智嘉最新的PopPick智能物流方案,与人工仓相比,该机器人方案可让仓库吞吐效率提升5倍。
“今年以来极智嘉物流机
器人出口额和利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极智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勇说,物流自动化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全球市场需求仍然稳定上升,企业产品和服务已遍及40多个国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是实现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关键。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说,全球对于高科技产品及应用的需求仍在增长,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势不断提高,上升空间依然较大。
越来越多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直播,带领海外客户“云观”生产线、研发中心,全面展示品牌实力。
“我们将机器人拍摄到的工厂作业画面接入直播,海外客户可以同步看到工厂作业情况。”深圳市硕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畅说,直播主要面向B端企业,“卖的不是货,而是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
重研发 促转型 创品牌
从过去的大批量、低成本代工生产,到如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新品研发。
在位于晋江的福建莱登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康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公司出口的一款潮鞋。“这款鞋在海外市场售价为1000美元左右,鞋底尾部有金属豹子的头部造型,整双鞋极富科技感和时尚感。”
瞄准高端化、个性化、时尚化,近年来,福建莱登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积极研究可降解材料的运用和定制款鞋服,在人体工学、版型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不少具有品牌特点的产品。
在陈晓康看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对产品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多且便宜”转向“个性化”。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有助于中国企业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的最新变化。
从过去的大批量、低成本代
工生产,到如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新品研发,福建莱登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转型,是我国外贸企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生动写照。
福建省集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茂成曾在创品牌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深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他告诉记者,“莆田鞋”集体商标的问世给鞋企带来了发展机遇,有助于实现抱团发展。公司正在逐步建立企业内部整套品控机制,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2022年,在当地政府的牵头和引导下,由莆田市鞋业协会申报的莆田鞋业集体商标获批注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联动、互利共赢,“莆田鞋”品牌生态圈的逐步构建,推动莆田鞋产业从代工为主走向创立自主品牌的新道路。
更多元 更多样 更开放
一系列开放平台既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搭建桥梁,也为各国产品与服务进入中国大市场创造机遇。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生效,标志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青岛海关关员胡潇介绍,上半年,青岛海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9万份,出口享惠货值1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53%和20.3%。
“凭这份原产地证书,过去产品出口菲律宾的3%关税税率降为零。”青岛朗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波说,受益于RCEP关税减让,企业贸易成本降低,预计今年出口菲律宾订单同比增长约10%。
中国与新加坡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举行……今年以来,自贸协定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朋友圈”越来越大,为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带来广阔机遇。
今年以来,消博会、广交会、文博会等系列国际展会相继举行,第六届进博会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推介活动……一系列开放平台既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搭建桥梁,也为各国产品与服务进入中国
大市场创造机遇。
走进海南生态软件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从成立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到建设海南首个数字医疗健康创新基地,再到打造集IP设计、内容生产和分发于一体的数字文体产业,这个花园式产业园区成为国家首批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之一。
众合云科集团旗下的海握科技坐落于园区,是一个面向电商主播等自由职业者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我们看好海南自贸港发展潜力,计划从服务国内网络直播平台扩大至海外网络直播平台,目前正在和客户、政府部门探讨落地可行性。”众合云科副总裁方兴说。
今年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商务部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海关总署推出16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将继续推动我国外贸创新发展、释放潜力。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