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6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 聚力打造湾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 将“南海龙舟”划向“长红”
    • 南海百万技工:集结列阵,尽锐出战
    • 30名年轻干部奔赴新岗位挂职锻炼
    • 首场“波友沙龙”来了听听“波友”聊了啥
    • 南海6所高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7月1日开考

    第A02版:要闻

    • 同比增长36.3%工业投资增势强劲
    • 南海百万技工:集结列阵,尽锐出战
    •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力撑实体经济
    • 共建省科学院里水科创加速工作站

    第A03版:文化

    • 借智引力乘势而上 实现龙舟破圈长红

    第A04版:要闻

    • “波”友见面 别开“声”面

    第A05版:镇街

    • 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 寻访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
    • 大沥再推出三宗“工改工”靓地
    • 唱响心中祝愿为党的生日喝彩
    • 展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果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第A06版:要闻

    • 南海6所高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7月1日开考
    • 职工作业时“晕倒” 队员紧急“施救”
    • 南海“电竞少年”转会著名电竞俱乐部
    • 乘客高铁站内发病南海医生紧急救助
    • 售卖营业性演出门票须获举办单位授权
    • 佛山市汇牌纺织有限公司二车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第A07版:网红

    • 文化南海 显山露水
    • 一周网闻
    • p75

    第A08版:天下

    •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 大宗商品行业整体乐观为经济回升向好“扎好马步”
    • 佛山市汇牌纺织有限公司经纱车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2:要闻

南海百万技工:集结列阵,尽锐出战

2023年06月30日

    (上接A01版)

    技能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重要使命。一技之长,能动天下。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也需要数以万计的一线技能人才。如果缺少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也难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技能人才短缺决不能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掣肘,百万技工集结布阵、尽锐出战,可谓师出有名、正当其时。

    对阵,求教有门

    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培养一名高级技工,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要完成一万小时的专业技能训练,俗称“十年磨一剑”“一万小时定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甚至需要经过数十年的淬炼。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唯有持续不懈学习,方能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大力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让学技之路触手可及显得尤为重要。

    打造百万技工,首先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结合的终身学习通道,让技能人才求教有门、学而有道。一是做强主阵地。做强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大力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各院校之间实训中心共建,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线上教学资源共享,5年内校企共建公共实训中心100个。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大胆尝试“分层教育”“分类教育”,把最适合职教成才、最有技术技能发展潜质的学生锻造成工匠型人才。二是探索新形式。强化校企相向奔赴、同频共振,深化校地专业与产业匹配合作,引导高职院校参与建设契合地方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练好真本领。三是引育全周期。探索更加灵活的外引内培模式,构建全周期、全链条、闭环式培养机制,推动技能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整体跃迁升级。搭建全周期技术培训体系,打造符合“两高四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实训基地,建设年均培训评价量达5000人次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共建共享一批年培训评价量1000人次以上的综合公共实训中心。

    出阵,上岗有为

    在技能人才短缺的同时,南海也存在技能人才就业不理想的现象,2022年区内4所高职院校毕业生10307人,仅有1584人在本地就业,占比18.45%,八成以上流向外地就业。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人岗不适和上升渠道不畅。

    问题所指就是方向所在。打造百万技工,必须要为技能人才“架梯子”“铺路子”,提供广受认可的发展舞台和充满希望的上升通道,使其就业有门、上岗有为。一是推动供需结构调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新兴技能岗位不断涌现,同时,在新技术的渗透下,传统技术岗位有了更高要求,过去采用的手动设备逐步被计算机软件设计、编程所取代,技术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南海要充分利用需求侧的变化,牵引带动全区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持续改善。二是建立人岗相适服务机制。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大力举办线下招聘会,优化全天候线上招聘服务,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确保每年选择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中,在南海首次就业(见习)比例不低于65%。规范和引导区内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改良、科研攻关等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技能竞赛不少于50场次。三是强化政策激励和产权保护。要树立鲜明的政策导向,让技能成为就业市场的“硬通货”,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优化技能人才扶持及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敢于把人才评价的自主权交到企业手上,引导技能人才把论文写到“车间里”,探索实施企业自主认定人才,每年新增企业员工参加技能等级认定不少于1万人次。同时,还要积极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变阵,升级有道

    南海区技能人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7.9%,低于全省的34.1%、全国的30%。打造百万技工,就是要大力升级技能人才队伍,既包括量的增长,也包括质的提升。

    升级技能人才队伍需要综合发力,既要有产业的加速转型,又要有扶持政策的持续优化,还要有引才用才机制的创新,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让有一技之长真正“香起来”。一是畅通开放引才渠道。南海有开放引才的优良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广州国营企业的“星期六工程师”解决本地企业的技术需求。此后探索的“科技镇长”、院士工作站等诸多柔性引才举措,在实践中颇有成效,但大多围绕引进科技型人才展开。技能人才也是宝贵资源,也应纳入柔性引才范围给予大力扶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多多益善,以解燃眉之急。二是搭建各展所长舞台。南海产业门类十分齐全,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30个,形成了14个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工业企业超4.9万家,本就对技能人才需求十分旺盛。随着“两高四新”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氢能、数字化、机器人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岗位,将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三是厚植安居乐业沃土。要以升级南海人才政策为契机,把初、中级技能人才也纳入全区人才服务体系,给予购房、健康休闲、生活消费等方面的扶持,着力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确保每年服务职工群众不少于10万人次,让技能人才在南海安居乐业,后顾无忧,轻装上阵,在生产实践第一线闪耀光芒。

    坐阵,保障有力

    百万技工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提振队伍士气,激发强大的战斗力,为此,必须大力弘扬“军魂”,有力保障“军需”,确保严守“军纪”。一是弘扬“军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技能人才,使其在了解南海、爱上南海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在建设美好家园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强化技能人才是创造者的身份认同,激励其爱岗敬业、争做先锋的精气神,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二是保障“军需”。拿出真招、实招、硬招,让技能人才赢得更多尊严和社会赞誉。政府层面要舍得投入、搞好民生,让技能人才“有奔头”;企业层面要提供平台、提升待遇,让技能人才“得实惠”;社会层面要不唯学历、崇尚技术,让技能人才“有面子”。三是严守“军纪”。严格落实职业教育法,依法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引导树立既尊重科学大师又尊重一线技工的人才观念,让技能人才和学术人才获得平等竞争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

    南海雄师立潮头,百万技工竞上游。相信这支威武的产业雄师必将推动南海制造一路劈波斩浪、阔步向前,书写湾区智造高地历史新篇章。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