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业务培训
文博专家揭秘南海与“海丝”的故事
南海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业务培训
文博专家揭秘南海与“海丝”的故事
珠江时报讯(记者/王方亚)6月7日,南海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业务培训。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文物博物研究馆员李灶新带来《窑火千年货走天下,岭南美酒香飘四海》专题讲座。
202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佛山市、南海区两级相关文博机构,对南海奇石窑址、文头岭窑址开展调查与发掘工作。其间,发现宋代少见的平焰式斜坡龙窑和障焰柱斜坡龙窑,出土大批层位明确的器物标本。结合前期考古调查资料,综合运用类型学及科技考古方法,确认了“南海I号”等东南亚古代沉船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堆层出土的酱釉罐等器物产自奇石窑址和文头岭窑址。
此前,“南海I号”为什么会在广东海域沉没,船上是否有广东生产的器物,它是否到过唐宋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广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
“2005年至2009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宋代公使酒库遗迹,出土大量戳有‘酒墱’‘百花春’等与酿酒有关的酱釉罐。同类罐在‘南海I号’和佛山市南海奇石窑、文头岭窑也有发现。”李灶新介绍,经多学科综合研究,确认“南海I号”装载大量广州生产的公使酒和私酒,装酒的酒墱(罐)是由南海诸窑生产的,这为确认其到过广州,最后从广州港离岸提供了关键性实物证据。
考古研究表明,佛山地区陶瓷烧造历史悠久,特别是自唐宋以来,受海上贸易发展的影响,本地区陶瓷制造业迅速发展,其产品远销海内外,促进了岭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年,因为“南海I号”等东南亚古代沉船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堆层出土的酱釉罐等器物产自奇石窑址和文头岭窑址这个重大发现,佛山还成功入选“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这三处遗址为构建和复原更加完整、清晰、生动的古代陶瓷生产、海外贸易、市舶管理等历史图景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南海区窑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证实了佛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海丝陶瓷货物的重要生产地。今年,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考古成果,入选了“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
“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要加强大家对南海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工作,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组织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化的力量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讲好南海故事、彰显城市个性,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海、向往南海、爱上南海。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分管领导、镇街宣传文体旅游办和文化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