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宣传车上街头进小区
南海多个镇街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反诈”氛围


■巡逻车变身“反诈宣传车”,走街串巷宣传防电诈。
巡逻车变“反诈宣传车”,走街串巷宣传防电诈,派出所联合多部门进小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近日,南海多个镇街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巡逻车变反诈宣传车
住在大沥黄岐的街坊,是否留意到街上有一道新风景?最近,26辆流动巡逻车改造而成的“反诈宣传车”出现在黄岐街头,遍布11个社区。反诈宣传员们驾驶着宣传车走街串巷,在市场、公园、商铺、主干道等人员密集处开展宣传,为市民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反诈体验。
“凡是网上兼职刷单的,都是诈骗!凡是网购‘客服’主动联系退款退货让您付款的,都是诈骗!”在街头,反诈宣传车缓慢前行,车身两侧悬挂着鲜艳醒目的“八个凡是”警示标语,移动音箱大声播放着提神醒脑的各类典型电诈作案手法和防骗要点,浅显易懂的文字提醒、真实详细的案例手法,所到之处吸引市民的目光。
“走过路过的街坊邻居来看一看了,识诈骗套路,听防骗攻略,反诈知识千万不要错过!”在三骏市场内,社区的宣传员在车旁,结合发生在辖区的真实案例,向街坊讲解近期高发的电诈案例,提醒群众防骗要做到“三不一多”: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并向群众强调96110是全国反诈预警电话,一定要接听。
除了反诈知识,小喇叭还会适时播放禁毒知识,让居民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呼吁群众若发现有种毒、吸毒、贩毒的行为时要及时举报,共同参与到全民禁毒的斗争中来。
“反诈和禁毒是‘全民战争’,希望能通过移动宣传车听觉上‘磨耳朵’、视觉上‘入眼帘’、脑子里‘有回音’的宣传,让反诈和禁毒知识更加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反诈禁毒、人人学会防骗拒毒的良好氛围。”黄岐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墙为纸宣讲反诈知识
近日,丹灶派出所联合丹灶镇综治办、农业银行南海分行丹灶支行等反诈联盟成员单位,以及佛山功夫志愿者、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志愿者,在云山峰境小区开展“反诈小区,你我同绘”亲子反诈墙绘活动,推动丹灶镇“反诈示范小区”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诈骗意识。
家长们带着小朋友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在小区主干道沙井盖绘画反诈画作,描绘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此外,丹灶派出所警辅人员连同反诈志愿者,在小区儿童活动区域创作一幅幅图画,形成反诈宣传长廊,潜移默化地宣传反诈知识。
一幅幅漫画趣味横生,一条条宣传标语简单通俗,路过的居民群众和小朋友纷纷驻足观看。警辅人员借此机会联合功夫志愿者,向居民群众派发反诈宣传单张普及反诈知识,以功夫文化打造“功夫+反诈”宣传。
居民陈女士表示:“希望民警能在小区内多多组织开展此类寓教于乐的反诈宣传活动,让大家了解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提升反诈意识和认知。”
警示案例
“异国男友”送惊喜女子被骗近万元
帅气多金的“外籍男友”在前来中国定居前寄送惊喜“礼物”给你,这是甜蜜还是陷阱?近日,黄岐辖区的刘女士(化名)被“外籍网恋男友”以需其先行垫付国外快递“清关费”的方式,骗取了8000余元。
不久前,刘女士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帅气多金的外籍男士,在对方每天嘘寒问暖的甜蜜攻势之下,刘女士很快就陷入了爱河。聊天中,对方提到要来中国发展与刘女士“奔现”,打算提前将自己的重要行李物品寄送到中国,让刘女士帮忙妥善保管,并称行李里面有给她的“惊喜礼物”。
正当刘女士满心期待快递的到来之际,“男友”告知刘女士其收到快递公司的电话,快递公司表示需她支付快递的“清关费”,才能及时将包裹运送至目的地。听到“男友”说在包裹里放了15000英镑现金作为“礼物”,刘女士马上添加了“快递客服”,并根据指引向“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缴纳了一笔8200元的“清关费”。
当晚,刘女士再次收到了“客服”的消息,称包裹里的“现金”涉嫌资助恐怖分子被政府拦截,需要刘女士支付18700元费用来提供“洗钱证明书”,否则包裹会被没收,刘女士也会被“警方”调查。
此时,意识到不对劲的刘女士,立马前往黄岐派出所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查中。
警方提醒
网恋有风险,转账需谨慎。广大市民在“网恋”中不要被虚假身份和花言巧语冲昏头脑,涉及金钱的一律不信。如接到快递公司的主动来电或短信联系,称包裹需要缴纳“清关费”“安检费”“洗钱证明”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
没贷到款还要还15万元警惕网贷“局中局”
对急需用钱的人而言,贷款无疑是个好办法,且网络贷款更方便快捷,但需注意的是,网络贷款陷阱多。近日,狮山官窑的张先生(化名)就陷入了网络虚假贷款的骗局中,幸得民警及时上门劝阻,为其守住了“钱袋子”。
4月29日,张先生接到一通“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向张先生介绍一款“无需抵押且能快速放款”的贷款平台。刚好急需用钱的张先生立即添加了对方的QQ并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某网络贷款APP,并填写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签署平台提供的“贷款合同”,申请贷款15万元。
就在张先生提交贷款信息后不久,“客服”表示,需往张先生的银行账户里打款一分钱,测试银行卡是否能正常使用。随后,“客服”又表示张先生填写的信息出错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贷款的15万元不能转入,并强调这是张先生个人失误所致,因此仍需张先生每月偿还4000余元的贷款,四年内要按时还贷,否则会移交“司法局”立案调查。
张先生被所谓的“司法局”唬住了,信以为真,准备提供个人信息从其他平台借贷还款,幸好民警及时上门阻止了其行为,使其免遭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
市民朋友如需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推销及打着“无抵押”“无担保”“当天放贷”等幌子的网贷服务广告。任何网络贷款,凡是在放款之前,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的都是诈骗。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玮琛杨慧通讯员李兆燊白思霞衡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