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尚华:
自筹经费办大赛笔墨飘香寄情怀

■朱尚华在大沥沥东小学给学生上课。

■朱尚华
人物简介
朱尚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佛山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南海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大书法优秀书法教师、注册高级书法教师、国家硬笔书法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大书法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评委专家库成员。
4月18日下午,一阵铃声划破书法室的静谧。
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尚华接通手机,急促声传来——
“是朱主席吗?我想参加硬笔大赛。”“不好意思,参赛名额已满,座位都排好了。”朱尚华婉拒。
“我是沙头社区的六叔,今年69岁,我可以自己搬个凳子坐在最后。”……
当时,距南海区第五届硬笔书法即席书写大赛决赛举办还有11天,朱尚华带领组委会正在紧张筹备中,不时接到报名电话。
4月29日,决赛在狮山实验学校顺利举行。圆满落幕“重头戏”,忙碌几个月的朱尚华松了口气,但传承书法的路,还在继续。
耳濡目染
从小播下书法种子
1969年,朱尚华在梅州一个小村庄出生。幼时家贫,父亲教小学,家有八兄弟和一姐姐,他排老七。人口多,收入低,挨饿成为他一生最深刻的记忆。
父亲人穷志不短,一手好书法远近闻名。镇里人凡有红白事,都爱携纸登门求墨宝。每次有人来求字,朱尚华都会跟在父亲身边,帮忙研墨,看他写字。村民带来的纸用不完,他便“占为己用”。
“家里没有宣纸,只能剪废报纸来写字,村民用不完的纸最好写。”朱尚华说,父亲没有特别教他写字,他只是有样学样,在潜移默化中,练就了一手好字。
三年级时,县里要办硬笔书法大赛,校长看中朱尚华,“点将”要他代表学校参加。但学校离县城有20多公里,朱尚华没钱搭车,萌生退意,于是校长“专车”接送。
那日天刚亮,校长骑着老牌自行车,搭着瘦小的朱尚华,一路颠簸前往县城。旭日渐升,拉长了师生的影子,一个多钟后才赶到县城。进场,签到,入座,书写,评选……成绩现场公布,朱尚华斩获第二名。
这是朱尚华人生中第一个大奖,虽只有奖状,也是狠狠高兴了一把。回到镇里,已过晌午,肚子又饿,经过村庄时刚好路过校长家,校长进屋,摸出两个鸡蛋,煮熟了给他吃,也作为奖励,让他“奢侈”了一回。“我家鸡蛋都拿来卖钱换米的,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鸡蛋!”
如果说,父亲在他心里播下书法的种子,那么小学三年级那次大奖,则让种子发芽。
后来,朱尚华先后在西江大学(今肇庆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求学。其间,他勤工俭学,利用寒暑假打工,做过最苦的活就是在码头扛货和采石场采石。有一次,他们七八人要搬运近百吨水泥,水泥灰沾上皮肤,导致皮肤溃烂,又疼又痒,这些磨砺了他不怕吃苦的品格。
心有情怀
自筹资金办书法大赛
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朱尚华曾在西樵镇官山中学、南海电视大学任美术、书法教师,还进过国企,开过公司。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生多坎坷”。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他所做的都与书画有关,心中始终孕育着书法传承的“苗子”。
而一件“大事”的出现,才让这株“苗子”,逐渐长成“小树”。
2015年,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南海硬协”)成立,朱尚华是创办人之一。经过一番思考,他放弃其他工作,决心利用硬协平台,走书法传承的路子。
万事开头难。他带领志同道合的书法老师和书法爱好者们,搞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为书法传承鼓与呼。其中,最广受好评的是连续举办了五届南海区硬笔书法即席书写大赛(以下简称“书写大赛”)。
4月29日,第五届书写大赛在狮山实验学校顺利举行,1700名选手即席挥笔。69岁的六叔顶着一头白发,正襟危坐在400号座位上,伏案书写。报上名的他,不用自己“搬凳子”。“参赛者中他年纪最大,是书法传承的榜样,这个机会要给!”朱尚华笑着说。
为了这场大赛,朱尚华忙碌了整整两个月。“从大赛方案策划、场地选取、物料设计制作、流程申办、人员对接、后勤保障等,无论大小事,他都亲力亲为。”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杜烽说,朱尚华做事认真负责,连赛场书桌凳子怎么摆,他都要现场把关。“有好几次,凌晨两点多他还发信息交代提醒我一些事。”
但在朱尚华看来,最难的是费用的筹集。“大赛是公益性的,不盈利,没有经费不好办。”朱尚华说,从第二届开始就因资金问题差点办不下去,后来只能自筹资金,担子再大自己扛。
“朱主席很不容易,自己节省,自筹资金办了三届。”曾杜烽说,大赛组委会成员全部义务帮忙,大家能省就省,连获奖作品集设计排版等都是自己人拍照扫描编排的,没有大的扫描仪就一小块一小块地拼接。
“2000本作品集,送给所有获奖者以及全区240所参赛学校,我们曾想每本收取印刷费成本,但后来还是放弃了。”曾杜烽说,最难的是2022年,比赛因疫情原因两次发动两次取消,两次不同的物料只能作废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党支部书记钟卫东看来,朱尚华认定的事,就会用心做下去。
钟卫东也毕业于西江大学,是朱尚华师兄,两人相识于校,但没交往,2019年才应邀任协会党支部书记。朱尚华笑着说,如今师兄弟一起传承书法文化,也算遂了心愿。
“他的字很正,多学赵孟頫、唐寅、董其昌,他的硬笔带有软笔风格,内容正能量,做人也很正。”钟卫东对师弟不吝褒奖,“从懵懂到爱好,再到钻研,我们这一点书法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是很荣幸的事!”
“有一次为了参赛,他待在房里整整六天搞创作。”在妻子潘姐眼中,丈夫热爱书法,责任心强,追求完美,她很支持丈夫的工作,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唯一担心的是丈夫过于忙碌,身体扛不住。
身体力行
进校园传承书法文化
“小眼睛,看过来!”“我们要跟‘横折’做朋友。”“横要左低右高,转折要用力顿笔,竖要往内收。”……4月25日17时,大沥沥东小学一楼教室,近30名一年级学生正跟着朱尚华学写字。黑板上贴着“口、田、已、马”四个字,讲台上一个小型投影仪,把几个规范字映上黑板。
朱尚华个头不高,穿复古工服,戴顶小帽,下巴蓄几许胡须,为人蕴藉。然而一上讲台,话如开闸。课堂上,不时有个别学生调皮,他都会通过不同的声调、动作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讲台。在讲解完每个字的书写技巧后,他还请小朋友上台书写,并当场点评。“我平时教老师多,教学生和教老师方法不一样,小学生上课会走神,讲课要更加生动,要有吸引力。”
教学好不好,学校最看成绩。沥东小学和南海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合作开展书法教育工作已有四年,该校副校长邝佩华是朱尚华的粉丝,每次朱尚华给老师或学生上课,邝佩华有空都会坐到后面听课。
“学校书法普及素质教学成果很好,在往届区硬笔书法大赛中还获得过金笔奖。”邝佩华说,硬协硬笔书法课程在大沥沥东小学“五育融合”素质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全校师生以及学生家长最受欢迎课程奖。这是对硬协书法进校园的付出表示的肯定。
记者了解到,硬协进校园的教材有《中小学硬笔书法规范教程》《汉字基本笔画对应常用字练习册》《汉字基本笔画教学教参》《独体字结构归类练习册》《小学书法社团教学方案》《幼小衔接控笔练习册》等,这些都是朱尚华编写的,其中最早的一本还是纯手写的。
“朱主席编的教材很规范,我们上课统一使用。”南海硬协何湘平老师说,自己原是小学教师,辞职后加入书法进校园教师团队。“我是近‘朱’者赤,希望能跟协会老师们一起发光发热。”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朱尚华说,无论练字还是教学,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我会以实干笃定前行,传承书法文化!”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欧晓敬通讯员刘晨图/梁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