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数智化领航制造业当家
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01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超50家


■启明光大金属检测中心。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由季华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台稀土氧化物TFT驱动可拼接AMMini-LED全彩显示样机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显示技术大会。 通讯员供图

■广东星联精密生产车间。(资料图)
正是人间四月天,桂城喜事接踵来!广东省工业信息化厅日前公布了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南海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桂城企业广东星联精密、广东智科榜上有名;
广东星联科技参与的项目斩获202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季华实验室二期园区交付使用;由季华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台稀土氧化物TFT驱动可拼接AMMini-LED全彩显示样机登上国际舞台,新型显示、半导体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的高科技成果首次亮相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好评如潮……
桂城制造业正以实力担起“当家”重任!
势头迅猛成果丰硕
桂城制造业底蕴深厚、底色鲜明、底气十足。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3年1月17日,桂城在部署新一年工作时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顺应科创都市化趋势,把桂城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快构建“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当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领跑者,全力建设成为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全力以赴拼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竞标争先是重中之重。
正是人间四月天,桂城好事连连。
季华实验室二期园区交付使用;
季华实验室携新型显示、半导体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的高科技成果首次亮相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好评如潮……
在广东省工业信息化厅日前公布的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中,南海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桂城企业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智科凭借多功能热泵控制器这一产品获得8项发明专利,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第三,公司还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以后更要不忘初心,做好创新引领,让智慧成就梦想,科技创造未来。”广东智科董事长李百尧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创新研发走在前,比别人多走半步,就能够抵御风险。
广东星联精密专注于PET吹瓶模具、注坯模具的研发与制造。年初,公司就定下了“力争2023年实现营收增长20%、综合纳税超3000万元”的目标。“未来5年,我们将以大数据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实现个性化产品从研发到工程制造流程化、常规化的战略目标。”广东星联精密生产总监林昌武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数据显示,桂城制造业底蕴深厚、底色鲜明、底气十足。截至2022年,桂城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8家,涵盖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领域,门类丰富。
2022年,桂城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高技术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0.5%、34.1%,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截至2022年,桂城在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01家;拥有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21家;33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
一系列的“荣誉勋章”和数据,彰显着实力,蕴含着信心和动力。但桂城同时面临不少挑战,如桂城现在的土地开发强度高达70%,如何集约、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引入规模大的头部企业,考验着桂城的智慧和魄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推进将会给桂城工业增长带来阵痛期;而一些领域的产业链亟待完善,如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企业希望政府在招商的过程中,多关注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为企业加速成果转化带来更多支撑。
产业进城工业上楼
加快形成“桂城苗圃、周边基地,桂城总部、周边协同”格局。
“制造业当家”即是让企业家当家、让企业家精神当家、让创新精神当家、让市场经济当家。这需要一流的环境、暖心的政策扶持、贴心的政务服务作支撑。
去年下半年至今,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文勇、街道办事处主任余辉以及其他班子成员不断深入企业,并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倾听企业家心声,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互相鼓劲、共谋发展。
陆文勇表示,桂城将聚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做强做大制造业家底,继续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发力科技、金融、物流、人才、品牌、集群、园区、制度“八大台柱子”,不断把家底做厚,把家当做大。
栽好梧桐引凤凰,桂城将加快优质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优质资源集聚,推进制造业当家。
接下来,桂城将深入优化和整理土地空间,提高供地效率和开发利用率,为企业成长、人才集聚、产业发展腾挪更多优质空间。以十大城市主题产业社区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600万平方米工业载体建设,围绕构建“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进城、工业上楼,加快形成“桂城苗圃、周边基地,桂城总部、周边协同”格局。
今年以来,三龙湾数智科创产业园、希荻微电子总部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目前,星中创夏南二产业中心、千灯湖智造产业中心等16个在建工业载体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预计释放超3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余辉表示,桂城将不断健全大招商机制,以百分百的诚意和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最优质的载体、最一流的平台、最及时的资本,持续在招大引强方面下功夫。
平台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桂城将充分发挥季华实验室、中科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优势,全力配合季华实验室“璀璨行动”计划实施,推动佛山三山显示制造装备产业园加速建设,吸引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团队、创新要素集聚桂城。并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数智领航产业集群
2023年,南海计划推动55%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桂城是一座非常包容、具有活力的现代城市,好看、好吃、好玩、好生活、好赚钱,是让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沃土,所以我与团队成员一致决定在这里扎根创业。”佛山纳纤科技有限公司带头人兼董事长王成说。
王成是海归博士,刚到桂城就被评定为南海区五类人才,获得人才安家补贴。纳纤科技成立不到两年,就初步实现超临界流体无水染整技术的研发目标,并开展生产和销售。其团队获评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A类团队,获得南海区、桂城街道扶持资金共450万元。
政府给足“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桂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福权表示,桂城将继续用好用足亿元桂城科创直投基金,发挥引导基金、投贷联动作用撬动50亿元产业资金池,引资金“活水”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直投基金已投6个产业项目和一个子基金,分别是世寰科技、启明光大、中科清紫、好易点、助流科技、胜泰生科和桂瀚基金。
3月27日,《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争创全国制造业数字领航标杆区县和加快数字领航产业集群转型两项具体计划举措。南海将出台“数字领航”配套政策,鼓励制造业打造数字领航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并支持引导机械装备、定制家居、家具、泛五金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资源优化、协同制造、效益共享,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制造模式。2023年,南海计划推动55%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形成5个以上行业级数字化产品链。
根据《佛山市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以及《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桂城将以数字领航为牵引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动红木家具、玉器珠宝、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数字化智能化成套产线,实现工厂、车间、工序、工段生产装备换代。同时建设一批数字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示范项目。
数说 桂城制造业
●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完成高技术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6亿元、2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34.1%。
●截至2022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8家。
其中,先进制造业163家、高技术制造业36家、优势传统产业4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38家。
●在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0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占南海“半壁江山”(南海区共19家);
●拥有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21家;
●33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比2021年增加15家。
文/珠江时报记者关帅屏通讯员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