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平南社区:
以水脉通文脉 构筑现代版桃花源

■平南社区一河两岸景色优美。

■平南社区梅园片区小公园的彩绘墙古色古香。

▲崭新的平南立体停车场。

▲居民带着小孩在平南公园玩耍。

“我们社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平南依水而建,构成一河两岸,依路而建,划出4个片区。”近日,在东平水道的堤岸边,桂城平南社区片区管理员黄柱来对记者讲起平南的“前世今生”:从前,这里是一片桑基鱼塘、杨梅农田;改革开放后,随着五斗大桥的通车,这里成为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五金、鞋材等产业成行成市;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平南社区村容村貌展新颜。
借助靠近水岸的地理优势,平南公园重新修建,成为桂城滨水生态长廊的观景节点;为解决“老大难”停车问题,平南社区探索建造桂城首个农村社区立体停车场……如今,以映月湖中央人文区建设为契机,平南社区正在推进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以水脉通文脉,构筑现代版“桃花源”。
心系民生
汽车“上楼”破解停车难
平南社区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中一河两岸面积约9600平方米,周围紧密环绕的水系分布,使平南的发展历程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每逢雨季,平南社区总会遇上令人担忧的洪涝问题。
“以前我们村里经常水浸,基本上是逢雨必浸。水浸最严重的时候,水位高达80厘米,有些地势低的房子也进水了。后来,社区大力推进雨污治理工程,重点整治水浸黑点,水浸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平南社区片区管理员李志华说。
围绕雨污治理工程,平南社区率先对祥罗片区的沙井盖进行更新和增设,并且免费为每户居民加装排水管道,实现雨水、污水的分流处理。现在,每逢暴雨天,平南社区大小街道的雨水集聚都不会超过25分钟,市民的日常进出得到保障,房屋也不会浸水受损。
作为平南社区土生土长的居民,黄柱来从事社区治理工作14年、乡村振兴工作3年。在黄柱来看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对民生工作的关注和保障,一直贯穿在平南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当中。
一直以来,停车难是社区面临的一大民生难题。去年,为破解停车难问题,平南社区探索建造桂城首个农村社区立体停车场,让汽车停“上楼”,向“空中”要车位。目前,社区内的沙基围立体停车场、新圩大街地塘立体停车场已开放使用,共有400多个车位。
记者现场看到,立体停车库指示标识清晰,升降循环的载车板宽度达到2.2米,市民可以轻松停车入库,日常存取车基本能在1~2分钟内完成,操作十分方便。
“为充分满足车主需求,我们配备了充电车位、无障碍车位、超限车位等,还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看管,随时指导车主停车、取车。如今停车场很受社区居民欢迎,车位使用率已达到95%。”佛山市分众智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永强说。
美化环境
打造高颜值乡村
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平南社区还努力美化环境,为家园添色增彩。目前,社区围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已拆除违章建筑约3.5万立方米,重新铺设沥青路5公里,建成四小园46个,完成彩绘墙面积超5000平方米。其中,平南公园是最受居民喜爱的“遛娃胜地”。
“平南公园依平洲水道而建,是南海碧道也是桂城滨江水生态长廊的景观节点。这个公园每天都很热闹,在这里,市民不仅能够观赏到美丽开阔的河岸景色,还可以带小朋友玩五彩攀岩、滑滑梯。”黄柱来说。
走进平南公园,一阵阵凉爽的江风拂面而来,公园里鲜花盛开,芳草碧绿,儿童玩乐区、康乐健身区、露天剧场、阅
读休憩区、亲水通道等功能分区趣味十足,还有弹跳床、五彩攀岩墙、滑梯、传声筒等设施一应俱全。
此外,平南社区的46个四小园也各具特色。在梅园片区的一处小公园里,绿植、墙绘、桌椅等装饰古色古香,颇有岭南风味。彩绘墙上记载着明末清初时期村民在此种植杨梅的历史故事,以及平洲粤剧文化的发展历程等,凸显出平南社区对传统文化的修旧如旧,历久弥新。
“我在平南生活了60多年,亲眼见证着社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这里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道路,还经常水浸,夏天一到就臭气熏天。现在环境变好了,空气也好了,人都精神爽利了!”平南社区居民卢阿姨说。
今年2月6日,桂城发布映月湖中央人文区战略发展规划,提出实施6大工程,全力打造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烟火味足、幸福感强的中央人文区。而映月湖片区中的平洲老城,就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映月湖中央人文区建设为契机,平南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社区内共有5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推进,其中包括五斗片区的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未来,平南社区将以水脉通文脉,营造田园风光,搭建岭南文化场景,构筑现代版“桃花源”。
同时,随着桂城沿江路(五斗桥—平西大道)道路工程的逐步修建,平南社区居民出行到城市主干路的里程将大大减少,对外联系更加便捷,资源互通更加紧密,社区的整体发展越来越有盼头。
文/珠江时报记者叶绮晴通讯员孔锦滔
图/珠江时报记者梁卫展仇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