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醒狮成为绚丽的城市名片
书写文化自信 打开世界大门

■2023狮山狮王争霸赛青少年组决赛,松岗武术龙狮会馆表演《过桥采青》。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村民围观大沥盐步石庙村新春醒狮表演。 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比麟堂醒狮队登上河南卫视小年夜晚会。 (资料图片)

今年春节以来,新华社、央视、凤凰卫视等高端媒体频频报道南海醒狮民俗活动,关注南海醒狮文化的发展经验,让南海醒狮文化再度传遍世界。
天下醒狮,皆出南海。作为醒狮的发源地,南海素以“敢为天下先”著称,在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南海醒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壮大,从民俗表演到体育运动,再到比赛竞技,这项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活动,早已成为一个凝聚民心的载体、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一股推动发展的力量、一张城市特色的名片。
南海醒狮用文化IP演绎独特魅力,延续南海骄傲,并以“世界狮王”的姿态,书写文化自信,引领全国醒狮运动,打开链接世界的大门。
一项民俗活动
成为凝聚民心的载体
逛花市、看狮会、赏烟花,是珠三角每年春节例牌的传统节目。但在南海,最传统、最盛大、最多人参与、最热闹的活动,一定是醒狮盛会。
激烈的鼓点,灵动的醒狮,或腾、或闪、或扑、或转,时而摇头摆尾,时而欢腾跳跃……从正月初一到廿九,醒狮盛会在南海各镇街轮番上演,每一场都吸引数万民众围观,他们带着不同的新年愿景,品尝着这场熟悉的醒狮文化盛宴。
“不仅可以看到精彩的舞狮表演,还可以感受到昂扬的拼搏精神。”正月十四在大沥狮会现场,带着一家4口看表演的本土居民曹敏添说,每年的狮会都和家人一起来看,从中领略勇敢、团结、开拓的精神,让新一年更有干劲和激情。
狮会,又叫“狮子会”或“生菜会”,是正月期间,广泛流行于南海乡村,备受各界欢迎的一项群众性醒狮表演活动。数百年来,春节舞狮贺新岁的习俗几乎从未间断,延续至今演化成几大狮会:正月初一平洲狮会、正月初八里水狮会、正月初九横江狮会、正月初十小塘狮会、正月十一盐步狮会、正月十二松岗狮会、正月十四大沥狮会、正月十六泌冲狮会、正月廿六官窑生菜会狮会、正月廿六黄岐北村生菜会狮会等。
今年2月19日(正月二十九)由南海区政府牵头举办的“南海狮团诞”,更是群狮荟萃,其中“春闱”传统狮艺赛事,各镇街醒狮队同台竞技,合力展示和传播南海在地文化,将南海醒狮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舞狮活动有祈福欢庆、辞旧迎新的寓意,也是民众习武健身的好方式。由狮及人,传统醒狮的最大特征,便是有一种教化的作用,因而广受民众喜爱。”民俗专家梁国澄说,南海舞狮活动传习至今已有数百年,并成为地方民俗活动最有气氛和最受欢迎的项目,关键在于融入了舞狮人坚毅、勇敢、团结、开拓的精神,并在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狮会这种大型的民间文化活动,成为一个凝聚民心的载体,一道岭南民俗文化的盛景。
醒狮起源于南海,不仅是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南海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明代开始,舞狮就成为南海民间重要的民俗活动,几乎每个较大的自然村都有狮队。发展至今,目前南海民间醒狮队有2000多支,每逢过节、庙会各乡村都要举办狮会,每逢庆典、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
锣鼓一响醒狮舞,聚人聚气聚民心。醒狮的到来,必然伴随人气的集聚。如大沥狮会、“南海狮团诞”均吸引近十万人围观,松岗狮会已拥有超过400年历史,醒狮文化早已深入民心。“我知道松岗有醒狮汇演,特意让爸爸妈妈早点来现场。”今年6岁的小朋友叶卓恒说,他一直喜欢舞狮,并打算报名加入学校的狮舞队。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秘书长黎念忠表示,南海醒狮从民俗活动引领良好的民心民风,到推动竞技比赛点燃勇敢拼搏的激情,形成了团结奋发的龙狮精神,传统文化的香火在南海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得以延续并获得新的活力,不断赋能基层治理、推动社会发展。
一张城市名片
打开链接世界的大门
南海醒狮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更是因为它的精神永恒,体现了一种开拓、团结、不畏艰险的民族气概,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获得了民众和政府的认可,并通过影视、活动、媒体等多种形式不断推广弘扬。
从1993年香港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把醒狮文化推向高潮,在国内掀起了一波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潮,到2021年12月电影《雄狮少年》上映,以南海醒狮文化为背景,展现了诸多南海元素,譬如南海醒狮特有的高桩狮、水上飞狮,以及桑基鱼塘、祠堂等。两部以南海醒狮为题材的电影火遍华夏。
今年元旦以来,各大高端媒体再度聚焦南海醒狮民俗活动,频频报道南海醒狮文化的发展经验。据统计,从1月1日~2月5日,全国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南海超过16次。其中,1月30日,南海醒狮登上CCTV-1和CCTV-13《焦点访谈》节目;2月5日,由新华社总社摄影部和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制作的《体育地理|天下醒狮,皆出南海》在新华社客户端置顶发布,图文并茂讲述南海醒狮文化。
南海醒狮不仅在国内红火,在国外也声名远播。今年春节,2023伦敦新年大巡游活动吸引了60多万名伦敦民众,以及来自英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游客观赏。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新西兰奥克兰、哥伦比亚波哥大市、泰国清迈、加拿大温哥华等海外侨胞聚集的城市,华人社团每逢中秋、国庆、春节等节日都会举行大型的庆祝巡游活动,其中醒狮表演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醒狮散发出的独特文化魅力,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捧,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风采,还给外国友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中华文化的平台。
以狮为媒链接世界。从影视演绎南海醒狮武术文化,到媒体高度聚焦,南海醒狮作为一种吉祥纳福的象征,风光地走出国门,让世界人民对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刮目相看。
从2001年开始,南海西樵镇连续20多年在西樵山天湖公园举办“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每次都吸引上十万民众游客观看。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参赛狮队技术水平最高的狮艺比赛,被业界誉为“永不落幕的狮艺盛宴”,打响了本土赛事品牌。
“南海醒狮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蜚声海内外,关键的一点是南海不断创新丰富了醒狮文化的内涵,并由南海发起组织了醒狮比赛,制定标准化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将醒狮竞技带进了市运会、省运会和全国农运会、全国运动会上,引领全国醒狮运动。”南海区武术龙狮体育协会会长何伟洪表示,南海醒狮已经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吸引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在不断向外传播中发酵,这种传播效应提升了城市美誉度,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来南海看醒狮盛会。
南海醒狮一次次出现在世界面前,不仅检验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形象和城市实力,同时打开了一扇更加开放的窗口,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
一种精神力量
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而醒狮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宝贵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南海区一直深耕“南海醒狮”品牌,推动“南海醒狮”这个城市形象超级IP的融合发展。去年11月,南海区颁布实施《深入实施龙舟、醒狮文化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南海要发挥龙狮文化“塑形”“铸魂”功能,不断夯实“村村有龙舟,村村有醒狮”基础。此举目的就是讲好南海龙狮故事,传播好南海城市形象,激发南海雄师精神。同时邀请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担任学术指导,共同发起“南海醒狮焕新发展计划”,推动南海醒狮文化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新路。
今年2月19日,“南海狮团诞”在西樵山举办,这场由南海携手清华大学文创院创新策划的“南海狮团诞”节庆活动,集巡游、祈福、春闱于一体,将南狮、武术、舞蹈、民乐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界的国潮盛典,展示出醒狮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众多海内外朋友也通过线上直播大饱眼福。
优秀的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是文化输出的纽带,而南海醒狮正是如此。借助醒狮文化活动,南海深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将其作为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动能,不断寻找机会,借力而行、借势而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把文旅产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以文塑城。
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表示,“南海狮团诞”活动是南海区推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助力南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南海将继续发挥雄狮精神,依托“南海狮团”“狮诞”等载体,加强醒狮文化与国潮音乐、动漫、电竞、文创等新兴产业的结合,让非遗涵养城市文化品格,持续创造具有温度的城市IP,打造大湾区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样板。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当下,雄狮精神正照进现实,塑造着生活在南海的每个人,通过凝聚精气神、汇聚强大合力,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助力。
醒狮文化作为民心交流、跨越国界的“世界语言”,正在南海演绎着“文化为媒,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
文/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