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登革热高发出游小心被蚊叮
珠江时报讯(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李伟青冯倩丽盘玮)近日,南美洲国家玻利维亚暴发登革热疫情;2月10日,浙江省绍兴市报告了1例登革热输入病例,为春节期间前往泰国旅游人员……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不少市民因旅游、商贸等出入境的频率大幅增加。现在天气趋暖,东南亚国家登革热进入高发期,南海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时,应密切关注登革热的疫情动态,避免前往疫情严重地区,确需前往要注意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做好防蚊措施。
“旅行前往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等地区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广东省登革热流行期则为5月至11月。”南海区疾控中心疾病控制股股长柯志攀介绍,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5~8天,起病急,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乏力、出现皮疹等,部分患者有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等。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能达到39℃甚至40℃。
南海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出境旅游返回后,入境14天内,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近期旅游史以及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做好登革热排查,避免耽误病情和传染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