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市监全年开展百余次治理行动
源头治理 切断电动车安全隐患

■执法人员检查电动自行车零配件是否合规。 (通讯员供图)

12月16日,记者从桂城市场监督管理所(以下简称“桂城市监所”)获悉,执法人员在辖区内发现有2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商存在专用充电器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随即对其进行立案调查。今年以来,桂城市监所重点开展电动自行车源头治理行动,成立专门的治理行动小组,在全年铺开超100次相关治理行动,为桂城的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严厉打击
全覆盖监督检查
据统计,目前桂城辖区内共有4家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超过130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店铺,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安全问题,事关千家万户。
自开展电动车源头治理行动以来,桂城市监所执法人员精准对标市委市政府“五限一禁”决策部署,对辖区内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在售电动自行车是否持有有效3C强制性认证证书,锂电池实物是否与说明书电池信息一致,是否存在改变电池电压装置、篡改车速装置等违规改装维修行为。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动自行车的私自改装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追求跑得快、续航长,部分经营者把将48V电池改装成更高电压、更大电流的电池,擅自增加电池容量,或更换原装电池(如将锂电换成铅酸电池),这是十分危险的。”桂城市监所质监组中队长劳业贵说,现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中规定,电池标称电压应该不大于48V,如对电池进行违规改装则容易引起线路发热,造成电路过载,甚至击穿短路,引起自燃和爆燃,在行驶、充电和存放过程中存在极大火灾隐患。
此外,擅自解除车速限制、篡改车速装置也是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重灾区。“一些市民为了贪快而购买改装电动自行车,甚至部分年轻人还认为开改装车很‘拉风’,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有‘翻车’的风险。”桂城市监所质监组组长周明辉说,电动自行车的车身重量是很轻的,并不能达到高速行驶的标准,根据现行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为25千米/小时,一旦超过该上限值,非常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针对以上问题,桂城市监所秉持着严厉打击的态度,发现一宗,处理一宗,发现一辆,查处一辆,对存在质量违法问题的相关生产厂家及销售企业进行立案查处。截至目前,桂城市监所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检查生产销售单位100多家次,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技术监督检查等手段,发现违规企业15家,均已立案查处。案件总值达到9万多元,查封(扣押)电动自行车38辆,对违规违法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联动合作
多方位综合整治
“经过查处整改,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问题已大幅度减少,商家的遵法守法意识也显著提高。”劳业贵说,严把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关,全方位排除安全隐患,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社区、专业机构的联动发力。
为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力度,桂城市监所联合公安交警对路面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追溯改装源头,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并联合应急、消防部门开展全面检查。同时,对达到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联合经发部门走访送政策,大力扶持促进企业进行“小升规”。
与此同时,桂城市监所还与专业技术机构合作,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例如,委托佛山市计量质量标准化研究院,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开展技术监督检查;委托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研究院,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桂城市监所共抽查了8家单位涉及8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其中发现4家单位涉及4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执法人员当场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把关好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是一项常态化工作,需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根本上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劳业贵说,今年以来,他们多次发动社区督促销售企业、门店落实张贴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质量安全整治宣传海报200多份,组织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00多份,并要求企业将承诺书贴在店铺显眼位置,尽到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责任,同时,也指引消费者正确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近期,桂城市监所还特别推出了一期《小强配琪市监语你》短视频,通过生动的短剧演绎提醒市民,切勿盲目追求“速度与激情”,视频网上播放量1万多次。
守住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底线,让所有市民都可以用得放心、坐得安心。接下来,桂城市监所将重点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锂电池等关键零配件进行检查,创新相关治理手段,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源头治理行动,确保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全方位,电动自行车安全质量问题零投诉,电动自行车购置使用全放心。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叶绮晴通讯员邝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