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2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就中刚关系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感受艺术设计 献策文化发展
    • 创业团队落户南海园最高奖励 1840万元
    • 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保障供应
    • 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佛山禅医白玉兰大楼正式启用

    第A02版:要闻

    • 今年新增停车泊位 25764个
    • 建设文化长街 激发古驿道新活力
    •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 原原本本读原文认认真真悟思想
    • 南海血站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第A03版:专题

    • 佛山禅医白玉兰大楼正式启用

    第A04版:要闻

    • 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 桂城:检查在建工地筑牢疫情防线
    • 一年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超两千万元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A05版:镇街

    • 狮山“双中心”战略再下一城
    • 拟打造现代化智慧工业区
    • 治理小散乱污 改善生态环境
    •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牵手”大沥盐步
    • 督促工地文明施工
    • p2

    第A06版:教育

    • “知心姐姐”温暖学生成长路
    • 玩互动游戏 学安全知识
    • 义卖亲手种植成果学子齐齐献爱心
    • p42

    第A07版:文化

    • 破案经历写成小说成就儒警美誉

    第A08版:视野

    • 完整社区 衣食住行啥都有“一老一小”服务好
  • 数字报首页

A07:文化

85岁南海老公安郑时增:

破案经历写成小说成就儒警美誉

2022年11月25日

■郑时增创作的文学作品。 ■南海公安分局墙上挂着郑时增的书法作品。

在佛山公安系统,今年已85岁的郑时增是很特别的一位。“教授”“儒警”“警察作家”……同事好友常常这样称呼他。毕业后,郑时增在里水当起了小学语文老师,后加入南海公安成为一名刑警,一做就是40余年。

因为热爱文学书画,他根据自己的破案经历,写成了多本警匪小说,经常参加南海公安分局的文学活动。在南海公安分局民警心中,郑时增就是一位对事业非常热心执着的南海公安战线文化人。

2021年6月30日,由南海公安文联出品的颂党励警原创歌曲MV专辑《追随》发行,专辑收录了10首原创公安歌曲,郑时增被邀请参与拍摄。期间,他再次穿上警服,不禁感慨万千。“我的生命,包括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所以我对党永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郑时增来说,虽已退休多年,但使命依然刻在骨子里。

人物简介

郑时增,1937年出生于南海里水河村。一级警督、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警察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任南海公安局政委,历任广东省警察学会理事。

1996年出版纪实长篇小说《警匪较量珠三角》,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广州电视台将其改编成20集电视剧。2002年2月,侦探小说《玩命女人》出版,获省作协赞许。2006年、2016年以房地产界凶案为题材,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流星》《房事之殇》,分别刊登于省公安文学作品专集和佛山市文学期刊《岭南文学》。

郑时增书画作品亦多次获奖,1999年其国画作品入选广东政法干警书画展,2001年其书法作品获“中国书画作品大赛”铜奖、入选《全国老干部诗词书画作品大观》,2017年、2018年又先后在省港澳及大湾区退休警官书画作品大展中获奖。诗词作品多次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粤海风》上刊载,并入选2002年出版的《中国老年诗词艺术全集》。

潜心刑侦事业屡破大案要案

1937年,郑时增出生在南海里水河村,幼时他跟随父母在韶关求学,老师评价其“聪明好学,恂为可造之才”,还赞许其文章字句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1952年初中毕业后,郑时增又跟随父母回到家乡,当上了人民教师,在里水大涌、横沙的小学教了三年多的语文课。

1956年,郑时增被招入南海公安局,成为一名刑警。1956年至1958年连续三年,郑时增一直想考大学都未成功。“在其位谋其政。”在爱人的劝说下,他安心做起了民警,这一做就是40多年。期间,局里设立“红专大学”,当过老师的郑时增走上讲台,为同事们讲授《三国志·吕蒙传》,“教授”这个绰号便不胫而走。

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主抓刑侦的副局长,再到南海公安局政委,郑时增始终没有离开刑侦一线。他坚持向科技要警力,成为屡破奇案的“儒警”。1980年后,他又以智慧警务为抓手,在刑侦一线屡破大案要案,成了警员们以命相托的“定海神针”。退休多年后,局里的同事一说起他,仍旧肃然起敬。

20世纪90年代初,郑时增参与指挥多宗大案要案的侦破工作,积累了大量公安案件素材。平时的他热爱书画和诗词文学创作。离开公安系统后,他便根据自己的破案经历,先后创作了《警匪较量珠三角》《玩命女人》两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篇小说《房事之殇》,其中《警匪较量珠三角》还荣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被广州电视台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

执笔书写时代展现民警形象

“我最早发表短篇小说是在1965年,当年在本地媒体上连载三天,字数约6000字。”郑时增说,真正让他走上文学之路,还要感谢当时广东省公安厅的一位老领导。有一次,郑时增去拜访这位老领导。两人聊天中,老领导就建议他:“你何不把你参与侦破的重大案件,写成文学作品,以飨读者!”

1996年,郑时增以“龚成”为笔名,创作了长篇小说《警匪较量珠三角——公安局长手记》,11万字连续写了8个月。小说素材全部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他带领南海公安民警与悍匪斗争的故事,由《国道线歼匪记》《黑道重案第一号》《枪匪梦断横坪》三个故事组成。

“这本小说相当于当时南海公安破获的三个大案实录,我只是把里面案件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改了。”郑时增说,当时写得很顺,因为都是自己熟悉的案件。

凭借这部小说,郑时增获得了公安部金盾文学奖。当时媒体报道称,这部小说是“一本公安写公安的小说”,是广东省第一本由基层公安领导撰写的警匪题材纪实小说。

《警匪较量珠三角——公安局长手记》写好后,郑时增送给了广东省作协主席陈国凯与专职副主席伊始,让他们提修改意见。他们当晚连夜读完,翌日一早便说作品很精彩,叫他立即填写加入广东省作协的申请表。

2001年,郑时增创作完成粤味长篇侦探小说《玩命女人》。这也是其根据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件改编而成,字数扩展到了14万字。故事讲述了珠三角一位女大学生,被香港黑社会拉拢腐蚀,最终堕落成黑社会杀人的帮凶。这部小说故事线索集中,记叙方式也从公安局长手记的形式,变成了故事讲述的方式。

2016年,郑时增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房事之殇》,最初只有1万多字。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张况阅读后,将其发表在《岭南文学》上,并建议郑时增对小说进行扩容。

去年,郑时增将《房事之殇》扩容成5万多字,并在《佛山警察》刊物上进行连载。“这部小说的文学性更强了。这次故事案件并不是真实的,全由我创作出来。”郑时增说,希望自己每次创作侦探小说都能有所突破和进步,而不仅仅停留在纪实层面。

“作为新时代文化人,应该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写小说也怀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弘扬正能量。”郑时增说,创作公安题材小说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公安民警的正面形象。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曾面临社会治安恶化的强大压力和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珠三角城市率先富裕起来,面临着与枪匪、黑帮绑匪、车匪团伙的严峻斗争。郑时增通过《警匪较量珠三角》与《玩命女人》两部长篇小说将其展现出来。

“进入21世纪,珠三角城市的房地产业井喷式发展,期间出现的一些重大案件,非常有代表性,我通过中篇小说《房事之殇》展现出来了。”郑时增心里总是怀揣着“为时代立言,为人民发声”的文学理想。

“我还计划针对当前五花八门的诈骗案件,写一篇反诈骗小说,目前正在筛选材料。”郑时增说。

友人评价

“85岁仍坚持文学爱好,很难得!”

“郑时增在公安战线奋战了40余年,为人正直谦虚,办案经验丰富,非常熟悉侦查破案流程,同时也是公安战线很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通过自己的破案经历,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张况介绍,佛山有代表性的警察作家有三位——包悦、吴学军、郑时增,包悦是警察诗人,创作了大量现代长诗;吴学军写过长篇革命题材小说;郑时增擅长写公安破案类小说。“郑时增是位非常可爱的老爷子,80多岁了还坚持文学爱好,很难得!”

珠江时报社原工会主席陈仕棠也是郑时增老友。“我认识他几十年了,算是‘老友记’。他性格阳光,也很健谈,我经常和他开玩笑的。”陈仕棠说,郑时增是佛山文坛的“多面手”,有“警察作家”等雅号,诗歌、书法、绘画、写作样样精通,羡煞旁人。

文/珠江时报记者王方亚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