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2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就中刚关系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感受艺术设计 献策文化发展
    • 创业团队落户南海园最高奖励 1840万元
    • 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保障供应
    • 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佛山禅医白玉兰大楼正式启用

    第A02版:要闻

    • 今年新增停车泊位 25764个
    • 建设文化长街 激发古驿道新活力
    •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 原原本本读原文认认真真悟思想
    • 南海血站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第A03版:专题

    • 佛山禅医白玉兰大楼正式启用

    第A04版:要闻

    • 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 桂城:检查在建工地筑牢疫情防线
    • 一年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超两千万元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A05版:镇街

    • 狮山“双中心”战略再下一城
    • 拟打造现代化智慧工业区
    • 治理小散乱污 改善生态环境
    •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牵手”大沥盐步
    • 督促工地文明施工
    • p2

    第A06版:教育

    • “知心姐姐”温暖学生成长路
    • 玩互动游戏 学安全知识
    • 义卖亲手种植成果学子齐齐献爱心
    • p42

    第A07版:文化

    • 破案经历写成小说成就儒警美誉

    第A08版:视野

    • 完整社区 衣食住行啥都有“一老一小”服务好
  • 数字报首页

A08:视野

完整社区 衣食住行啥都有“一老一小”服务好

各地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

2022年11月25日

近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表示要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

何谓“完整社区”?顾名思义,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幼儿园、社区医院、老年服务站,到菜店、食堂、药店、理发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设施场所齐备完整。

各地迅速行动,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那么,完整社区究竟什么样?将给我们的社区带来哪些变化?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将带来哪些变化?

到2035年,我国约有70%人口生活在居住社区。居住社区也越来越成为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开展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据介绍,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自10月份开始,为期2年,重点围绕四方面内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社区服务设施将得到完善

以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基本单元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60%以上建筑面积用于居民活动。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等设施,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2

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工作,加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安防、停车及充电、慢行系统、无障碍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顺应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在社区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布局简易的健身场地设施,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

3

智能化服务加速推进

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推进社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4

社区治理机制更加健全

完整社区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对于涉及社区规模调整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配置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为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完整社区建设使居住社区短板补齐。当前,以社区为核心推动城市基本生活单元的更新改造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以安全健康、设施完整和管理有序为目标精准发力,加快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

1

居民生活质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完整居住社区重点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提出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标准,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将得到提升

近年来,城市社区空间的治理成为关注重点,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是构建社区环境体系、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夯实我国城市治理的基础。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是从微观角度出发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细胞,从而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有效促进解决“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各地实践

从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对于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京

“街坊”小程序上线

上得了“云端”,接得了“地气”。11月22日,南京市首个完整社区智慧平台——“街坊”小程序上线。搭建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完整社区”试点之上的“街坊”,是南京探索社区数字化治理的最新尝试。

“街坊”面向全市开放,首批上线的20余家餐饮商户主要集中在朝天宫街道。“我们街区紧挨着素有‘中华第一商圈’美誉的南京新街口商圈,辖内店铺2760多家,大小各类商户云集。”据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杰介绍,“街坊”虽小却“五脏俱全”。目前平台已涵盖本地生活、便民服务、社区服务、咨询投诉、信息发布、社群互动等多个模块。

从吃一顿汤包、锅贴早餐,到逛古玩市场,再到朝天宫景区里走走看看……吴杰说,通过“街坊”小程序,市民不仅能在平台上在线选购商品、参与活动,也能使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报事报修、商户评选、开店直通车等功能板块,享受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

与其他商业平台不同,“街坊”不收取任何平台费用,是纯公益化的交易平台。位于南京评事街打钉巷深处的李记清真馆,是当地的老牌锅贴店,也是此次入驻“街坊”平台的商户,其负责人李永健称,“街坊”不收取平台费是对商户的极大利好。“这让我们更有底气让利消费者,参与更多线上互动。”

重庆

服务好“一老一小”

重庆市立足“小社区”,服务“大民生”,在新建项目、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据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82个市级示范完整社区建设,433个社区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一老一小”建设有序推进。

渝中区双钢路社区配建了100平方米社区食堂,日均用餐人数达150人次,解决了社区内老年人用餐问题。居民表示,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吃得起、吃得好、吃得香”,用不着自己亲自做饭,吃完之后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娱乐,子女也不用担心老人在家里不好好吃饭,或者因做饭产生意外,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贴心的。一位居民说,“附近有菜市场,但社区里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出门买菜也不便利。有了社区食堂后,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沙坪坝区凤天路社区建成社区儿童之家,室内面积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4000平方米,开展家长学校、科普体验园、手工DIY等活动,服务辖区2500余名儿童,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活动需求。

北京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北京近些年先行一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持续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正成为北京的下一步发力方向。

北京市结合责任规划师制度,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儿童参与式设计、社区微空间改造、社区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等多类型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行动,为居民提供各类活动空间,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上海

推进“适老化改造”

82岁的何女士,家住上海市闵行区,是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社区老龄干部向其介绍了上海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后,老人选择了“浴缸改淋浴”套餐,服务团队将旧浴缸拆除,重新设计淋浴区,安装了新的花洒、置物架、扶手、地漏等设备,老人非常满意。据了解,为了让老年人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放心改”,上海市在全市建成6个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体验点,对“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生活场景进行实景呈现。

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重要“民心工程”,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困难老年人、无子女老年人、独居老年人等,由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一定的补贴。2021年已完成5000余户改造任务,实现了中心城区全覆盖。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沈煜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