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文翰中学教师胡茵:
打造深度课堂 让学生成为主人
■胡茵在辅导学生。 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
人物档案
姓名:胡茵
学校:文翰中学
从教感言:坚持理想,追求卓越
主要荣誉:南海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学员,先后被评为“南海区教育系统十佳教师”“南海区名师(骨干教师)”“桂城街道语文学科带头人”“南海区优秀青年教师”“南商基金教学能手”“南海区潜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检测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曾获佛山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课例被评为部级、省级优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对2017年新建而成的文翰中学,还是对语文教师胡茵而言,这句话都意义深重。在这所拥有厚重历史而面貌崭新的学校里,胡茵从初出茅庐的教坛新秀,成长为学校语文科组长、级长,乃至桂城街道的语文学科带头人,在科研、教学上不断收获荣誉和认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质课堂。
从教十年,胡茵经历过两次提前结束产假回校工作,把一次次“不可能”的课题研究变成教学成果,以“开荒牛”的姿态赋予新教师直面困难的勇气……作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胡茵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原因,可从她的座右铭“坚持理想,追求卓越”中窥见一斑。
创新教学方法
新闻写作课变“小记者训练营”
“今天,我们要上新闻消息写作的课程。”一个秋日的上午,胡茵来到班里上语文课。台下的学子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无论是课前小测还是课堂练习,他们的答题结果都会被系统收录并进行分析,方便老师针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解读;老师也会将课堂资源下放,学生可以不拘泥于讲台上播放的课件片段,而是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这是一个深度课堂实例,也是胡茵近年来与学校教学团队的重点教研方向。作为深度课堂实验项目组长,胡茵带领团队勇担责任,不断探索,荣获南海区深度课堂论文评比一等奖,以及“深度课堂优秀集体奖”。同时,她也是南海区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共承担五次语文新基础教研课,担任新基础班队活动备课组长。
如何将自己研究得出的教学教研成果应用到学生身上,发挥真正的效果?胡茵以上述消息写作课为例进行阐述:课堂上,在引导学生了解消息写作的类型、技巧和注意事项后,她让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写作,并与同桌交换,互相“诊断”对方消息的优缺点。这就是课堂上的“重心下移”和“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学习知识。
“这节课老师让我们把一篇课文通讯改成消息。我和同桌互换后,发现了各自存在的不足,就可以互相学习,查漏补缺。老师巡堂也会即时点评,让我们在掌握消息写作知识后,立马就懂得如何运用技巧进行写作。”初二(1)班的王雯雯说。
新课标之下,强调的是“任务群大单元”。胡茵也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巧妙运用,她将本应在一个单元内学完的新闻课,扩展成一个“小记者训练营”,“小记者”们在学会阅读新闻和新闻写作后,就会迎来“终极任务”——真实新闻采访。“11月正好是学校举办体艺节的时间,我让学生共同设计一份班级报刊,就以体艺节采访报道为主题,以此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树立明确目标。”
工作认真尽责
两次提前结束产假回校“救火”
2012年,胡茵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成为平洲一中的一名教师。从教10年,她亲历了一中、四中合并为文翰中学的历史,在学校加速转型的同时,她也在转型。
身为“二孩妈妈”,胡茵回忆,自己的两次生产,都是提前一个月左右结束产假回到学校。
第一次经历发生在2017年。那年9月,文翰中学正式投用,本该休产假到10月的胡茵提早回校,担任语文科组长、电子书包实验班的语文教师。恰巧这时,她被选拔参加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备赛的时间非常紧迫。“当时白天处理教学工作,晚上宝宝睡了后,还要熬夜看课例和资料进行准备。”胡茵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最终,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获得佛山市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021年5月,生完第二个宝宝的胡茵再次提前结束产假。当时,学校因为人员调动,缺一名语文老师,得知情况的她决定回校投入工作。此时,她开始担任七年级级长和深度课堂两个实验班的语文老师。当时学校刚参与南海区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作为年级长的她,承担了大量的课程调配工作,也在这一年内连续五次承担区级公开研讨课,在校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胡茵老师是一名具有教育情怀的智慧型教师。”评价胡茵的敬业,文翰中学语文主管李职贵以一个细节进行佐证:“教师入职后一般只需要在前三年手写教案,后面就可以使用电子教案了,但胡茵老师10年来一直坚持手写教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不可能做到如此细致。”
传授教学经验
培育新基础教育人才
担任过语文科组长、如今身为级长的胡茵,更想把自己一路成长的收获和经验带给年轻老师。“最近上课时有没有困惑或者难点?”“这篇课文的教学,大家有什么创新的想法?”会议室里,胡茵亲切地询问着几位年轻老师。本学期,她的重点工作是培养新基础教育方面的年轻人才,在繁忙的工作中,她总是努力抽出时间,听听老师们对授课的想法。
“这学期我们要上新基础教研课,心里有点没底。胡茵老师经常对我们加以指导,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从教学内容、教学技巧到跟学生的课堂互动,她都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更有信心把课上好。”文翰中学初二年级语文教师张佑明说。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交流活动,比如青蓝工程和教师培训讲座。作为培训讲师,我今年重点给大家分享一个概念——成长型思维。”胡茵说,刚接触成长型思维时,她感到非常惊喜,学会了把困难当作挑战,从中学习更多知识。因此,在新教师培训时,她把这一概念分享给了老师们:“希望大家共同成长,在文翰中学这片教育热土上不断成长!”
文/珠江时报记者 罗炽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