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医生建议做好“五点三气”
“每当秋季到来,门诊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会明显增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曾崎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肺功能较差的市民,易受秋寒影响出现感冒症状,而一些患有慢阻肺、肺气肿、老慢支等肺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胸。
“中医认为秋天与肺气相通,因而秋季是养肺的好时节,特别是对于一些肺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此时更需呵护好肺脏,做好‘五点三气’。”曾崎冈建议。
●做好“五点”
多喝点
干冷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损害较大,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而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鼻涕、痰液中带血的症状,这也是中医常说的燥邪伤肺的表现。
西医学认为,秋季时人的皮肤日蒸发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曾崎冈建议秋季要喝热水,并多次少饮,这样可使肺脏和身体更为滋润。
多动点
适当加强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但运动不可剧
烈,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以达到“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的目的。
少吃点
饮食上,应食到七成饱。因为大量进食后,胃肠血液供给增多,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组织和大脑的供血就会相应减
少。对于大脑来说,它不能储存能量,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直接影响到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感到困倦。
走慢点
天气渐凉,人体代谢缓慢,运动能力会受到一定阻碍,因此不适宜做爆发性强的无氧运动。而有氧的慢运动,能消耗一定热量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疲惫。慢跑、瑜伽、太极、普拉提等慢运动都非常适合在秋季开展。
规律点
《黄帝内经》中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曾崎冈建议大家在秋季一定要有规律地睡好每天的子午觉,即“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午时”中午11时到下午1时。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或避免夜风直吹人体,夜晚气温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发哮喘等疾病。
●要少“三气”
少吸毒气
秋季吸烟,危害加倍。烟雾本身会刺激支气管,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诱发肺部恶性肿瘤。此外,秋季吸烟还会加重气
少发脾气
少点叹气
道黏膜损伤,导致上呼吸道受到严重刺激,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房屋装修气味等都会伤害肺。
人发脾气的时候容易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咳嗽等表现,经常生气会对肺脏造成影响。
每到秋季,也是气胸的高发期。特别是瘦高体型的青年男性,以及患有慢阻肺、肺气肿、老慢支等肺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是气胸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在秋冬季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秋季受天气影响,人会陷入莫名的“悲秋”情绪。但其实这些不良情绪都很容易伤肺伤神,所以秋季养气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点不良情绪,多接触美好事物。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梁健桃曾崎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