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联合珠江时报“市民议事厅”举办基层治理讲堂
凝聚乡贤智慧 助推基层“自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彦光围绕基层治理主题进行授课。
珠江时报讯(记者/邓施恩何海燕通讯员/郭璀欧阳姝瑾摄影报道)“将‘裁判员’变成‘运动员’,让群众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做好基层治理工作。”9月19日,里水联合珠江时报“市民议事厅”举办基层治理讲堂,12名乡贤齐聚一堂,共话发展新路。
专家支招推进基层治理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佛山乡居乐民宿创始人吴彦光围绕基层治理主题进行授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台湾的基层治理探索历程。
吴彦光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城镇化发展进入稳定阶段。在此背景下,台湾以前积累的生态环境破坏、人际关系转型、人口流出、地方传统文化消失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90年代,台湾的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居民自发推动,当中比较典型的方法是组建社区发展协会。每个社区的发展协会工作人员人数不多,绝大部分工作由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完成,工作内容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文化建设等。自社区发展协会组建发展以来,社区环境、居民关系、资金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与会人员表示,这些经验对里水深化基层治理探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他们打开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激发乡贤“参事”活力
“要做好乡村治理,就要深入基层。”大步社区新乡贤文化促进会会长易炯良认为,基层治理需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切实认识到“乡村治理好就是自己好”。
作为乡贤,又应该如何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乡贤要先做好自己,从而带动身边的人来参与基层治理。”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督学谢泽光认为,里水乡贤要针对各自职业领域甚至居住环境,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作用。此外,里水应结合新市民群体日渐壮大的背景,促进新市民与本地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以收获更好的治理效果。
里水镇党委委员罗愉流对乡贤一直以来对家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近年来里水镇着力培育现代乡贤文化,注重发挥乡贤文化的优势,在群众自治、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不能只做‘裁判员’,而是要做参与其中的‘运动员’。”罗愉流以生动比喻指出基层治理应从“保姆式”工作模式转变为由政府指导、村(社区)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自下而上、有的放矢地探索基层治理。
里水镇副镇长秦搏表示,一直以来,里水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道路,如在城市社区派发《梦里水乡·城市邻里+》月刊、推行融和圆桌议事会,在农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推行“创熟”工作、成立慈善会等,工作成效值得肯定。接下来,各相关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联动、积极链接资源,还要借助乡贤等社会力量,逐步提升群众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参与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