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时代答卷
    • 习近平向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致贺信
    • 南海:潮涌正澎湃扬帆启新程
    •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 我国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 夜南海也精彩
    • 托起小镇“烟火气”点燃治理“新动能”

    第A02版:要闻

    • 南海 潮涌正澎湃 扬帆启新程
    • 专家来加“油”增强大健康产业“食”力
    • 开展联合执法防治大气污染

    第A03版:专题

    • 烟火气飘出新潮味 夜经济﹃粤﹄夜越精彩

    第A04版:文明佛山

    • 托起小镇“烟火气”点燃治理“新动能”
    • 一家三口齐上阵 带动亲友做公益
    • 《石门华光》启动排演
    • 无视规定私自外出被戴电子定位装置

    第A05版:镇街

    • 三代人锻“金” 让叮当声响起来
    • 凝聚乡贤智慧 助推基层“自治”
    • 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积分抵扣物业费
    • p50

    第A06版:教育

    • 创“和教育”品牌 浸润师生成长

    第A07版:文化

    • ﹃学生拿奖时,我比学生更开心﹄

    第A08版:天下

    • 广东:推动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时代答卷
    •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融入百姓生活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5:镇街

三代人锻“金” 让叮当声响起来

金箔锻造技艺传承人吴炜全不断创新理念,探索“非遗”新的生存之道

2022年09月20日

■吴玮全在罗村中心幼儿园展示金箔产品,吸引小朋友围观。

“我想让金箔锻造手艺得到传承,不然等我们这一代人打不动,就没有下一代了。”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锻造技艺佛山市级传承人吴炜全说。

从小听着金箔锻造“叮当”声长大的他,大学毕业后主动从父亲吴深龙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父子两人坚守在狮山联和社区总排村的联和金箔锻造厂,传承三代家族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佛山金箔锻造技艺新的生存之道。

独家技艺

掌握全套金箔锻造技艺

联和金箔锻造厂由吴炜全的爷爷吴宝光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吴宝光是原佛山“昌盛号”金箔行的老艺人,师承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第一代传人黄权成。

佛山金箔锻造分配比、熔金、拉薄、打铠、切箔等14道工序,大部分需要人工操作。其中“打铠”这一工序尤为辛苦,需要捶打上千次,才能造就一张薄如蝉翼、光亮柔软的金箔片。

吴深龙很早便跟随父亲学习金箔锻造技艺。当时,金箔锻造技艺的不同工序掌握在不同师傅的手中。在联和金箔锻造厂,吴深龙得到了多位老艺人的指导,深入学习并成为了全行业唯一掌握全套金箔锻造技艺的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深龙开始教授学徒,并改进金箔锻造的流程。凭借娴熟的锻造技艺,吴深龙打造出来的金箔产品广受好评,远销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其贴箔作品还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如作品《九龙如意》在2009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览上获得金奖、作品《达摩航掌》在2011年“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上获得金奖。

40多年来,吴深龙一直坚守这门手艺,2014年,被评定为广东省唯一一位金箔锻造技艺传承人。

继承衣钵

制造生活化的金箔产品

随着时代发展,加上金箔传统工艺遭到打箔机器排挤,金箔锻造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叮当”声越来越小。

为了不丢失爷爷和父亲坚守的技艺,吴炜全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学起手艺,每天至少练习8个小时。如何谋求新的发展?吴炜全一边学习掌握全套的金箔锻造技艺,一边思考金箔锻造的新出路。

2016年,吴炜全参加清华美院的非遗研修班。“研修班中老师提到的‘1+1>2’的概念深深影响着我。”吴炜全说,只要找对路子,金箔锻造技艺是可以创新、走出去的。他开始大胆创作,在狮山的众多非遗中,首创走出一条“非遗”出圈道路。

吴炜全和父亲不仅寻找合作机会,将金箔与其他“非遗”结合,如金色狮头、金箔剪纸等,同时为了提高自家金箔的影响力,打造了“吴氏金箔”工艺品牌,推出木梳、书签、挂饰、茶宠等金箔产品,并开设了网店,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在吴炜全看来,制作生活化、接地气的金箔产品才是出路。

在父亲的支持下,吴炜全自行设计联和金箔厂的改造方案,并于2018年花了近半年时间完成改造。同年,他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锻造技艺佛山市级传承人,联和金箔厂所在的老宅也挂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锻造技艺传习所”的牌子。

非遗出圈

城市本土文化焕发光彩

如今走进联和金箔厂,昔日用来生产金箔的老宅,已“变身”为面向大众开放的金箔锻造展示馆,划分出金箔展销厅、打箔房、切箔房、熔金房等区域,吸引不少学生、企业等前来参观。

佛山金箔锻造再焕光彩,游客可以在金箔锻造展示馆了解金箔行业的往昔荣光,学习金箔锻造的工匠力量,强化对本土的文化认同。“我听到村民或者其他人谈论佛山金箔锻造,我的内心是抑制不住的欢喜。”吴炜全说。

传统技艺与现代制造业有着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在湾区大镇狮山,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也没有被忘记。6月25日,“出圈吧,非遗!”狮山非遗文化活化工程启动,包括佛山金箔锻造在内的非遗得到政府、高校、专家、传承人、设计机构各方力量的助推,打造狮山非遗文化新媒体网络宣传矩阵,宣传普及非遗知识,拓展非遗实践与传承。

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凝聚人心、坚定信心的作用,提振精气神。“我希望通过这个矩阵,能从中挖掘对金箔锻造感兴趣的种子。”吴炜全表示,非遗传承任重道远,仅仅是有了知名度不够,还要有更多的传承路径,用更多更大的力量共同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和业态,让更多本地人、新市民都能认识狮山的文化底蕴。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彭燕燕通讯员狮宣署名除外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