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小时少儿扎出小狮头
狮山大浩湖社区暑假夏令营开营,涵盖非遗体验、作业辅导等课程

■黎婉珍指导孩子们制作狮头。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福云通讯员/李颖贤摄影报道)“这个小狮头真可爱,可以和我家的大狮头作伴了!”8月15日,狮山镇大浩湖社区暑假夏令营开营,40名小学员跟随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学习扎狮头,感受非遗魅力。
当天上午举行了简单的开营仪式。仪式上,狮山镇妇联副主席杨丽华、大浩湖社区妇联主席周友莲为40名小学员送上“夏令营专属书包”。随后的STEAM创客小手工太阳能风车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下午是有趣的非遗文化课,大浩湖社区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狮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与黎家狮第六代传承人周嘉欣,讲授佛山彩扎狮头体验课。
“狮头的制作,分为扎、扑、写、装四大工序。扎狮主要以竹篾、纱纸为材料,为了让扎出的狮胚牢固精巧,要经过1300多个接口。”黎婉珍围绕狮头起源、黎家狮历史、狮头制作工序等方面讲解,加深小学员们对狮头扎作的了解。
随后,小学员拿起浆糊和剪刀,在黎婉珍与周嘉欣的指导下,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狮头。10岁的覃尹蘅拿着拳头大小的狮头,用兔毛、绒球等材料仔细装饰,不到半个小时,他手上就出现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覃尹蘅说,自己喜欢看醒狮,家里已经有一个大狮头,也喜欢制作模型,所以动手的事情难不倒他。
“狮山的醒狮文化氛围很浓厚,是一片传统文化的热土,孕育出乐安花灯、官窑生菜会等非遗文化。我们也经常到社区、学校开展类似的体验课。”黎婉珍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传承更要传播,有了传播,才能提升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喜爱程度,为传承提供后备力量。
据悉,本次夏令营共两期,每期5天,根据居民切实所需、家长关注焦点、孩子兴趣爱好等方面,围绕非物质文化传承、STEAM创客、安全综合教育、爱国教育四大特色主题进行设计,涵盖非遗体验课、作文课、暑假作业辅导、观看红色电影等课程,在扎实做好暑期少儿的照料和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少儿“充电”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