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走量”更“走心”
南海区司法局坚持质量是法律援助服务的生命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

■南海区法律援助工作室在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近年来,南海区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提升上,多措并举,确保法援工作“走量”更“走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区、镇街两级法援机构共受理并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35件,其中民事案件576件,刑事案件359件,提供法律帮助2162人次,提供法律咨询4401人次。
提升受援人获得感
法律援助服务直接关系着受援人的相关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不是单方受益的慈善行为。对于受援人而言,法律援助服务尽管是无偿的,但如果服务没有质量,就会给受援人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法律援助服务不能只盯着数量,还必须持续提高质量。
南海区的法律援助工作从最初的优先保证刑事被告人的法律援助权利,发展到更为广泛的民事法律援助;由实现程序公正的目标,发展到以保障弱势群体实现平等为目标;从注重相对狭窄的诉讼领域的法律援助,发展到更加广泛的非诉讼领域的法律帮助,质量得到全方面提升。
“获得感”源于质量,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才是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要的核心和关键。
全程监督保质量
作为承担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责部门,南海区司法局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机制,全程保驾护航。
事前,制定骨干律师管理办法,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律援助办案队伍,目前共有骨干律师281名,专家顾问42名。
事中,建立人民陪审员评价法律援助案件机制,陪审员会根据律师的开庭表现评分;建立工作人员办案机制,由南海区法律援助工作室工作人员协助办案并跟进案件办理进展;建立案件旁听机制,安排法援室工作人员定期旁听案件,把握律师开庭质量。
事后,邀请第三方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并安排专人负责审核案件归档材料。
今年以来,南海区司法局协同全市落实市域通办机制,属于市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管辖的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都会按要求通过内部协作机制处理。为提升法援律师的积极性,区司法局在优化法援工作补贴方案的同时,邀请市、区法律专家评选出南海区2021年度十大典型法律援助案例。其中,3个案例入选司法部全国法律援助案例库,6个案例入选佛山市2022年民事、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施行的第一年。为提升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加大对法律援助法的宣传力度,南海区司法局携手佛山市司法局联合主办“以法律名义,援弱助困——庆祝佛山市实施法律援助制度25周年”法律援助宣传论坛活动。活动邀请了省、市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和佛山市科学技术学院法学教授出席,群众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宣传影响力和效果。
“质量是法律援助服务的生命线。”南海区法律援助工作室主任李文滔表示,接下来南海区将持续高质量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左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