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南海十三郎》佛山首演
脱胎于粤语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将开启全国巡演

■粤剧《南海十三郎》。(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洪晓诗通讯员/吴文芬)6月14日、15日,由佛山粤剧院、佛山电台联合打造的大型粤剧《南海十三郎》一连两晚在佛山琼花大剧院首演,好评如潮。该剧还将于12月在香港进行三场巡演,随后计划开启全国巡演,向全国观众介绍岭南历史文化。
粤剧《南海十三郎》脱胎于粤语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自1993年首演以来,这部粤语舞台剧已演出逾150场。2014年起,粤语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复排并在香港、北京、佛山等地巡演,打动万千观众,被媒体评为:“北方有《茶馆》,岭南有《南海十三郎》。”
佛山粤剧院推出的粤剧《南海十三郎》,是由佛山粤剧院、佛山电台联合出品,高志森导演,杜国威编剧,演员李江崊饰演南海十三郎。该粤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粤剧天才编剧南海十三郎艺海浮沉的一生,并融合粤剧、岭南美食、广东和香港人文等众多元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南海十三郎》粤剧演绎老广东风情,别有特色和新鲜感,演员对角色的刻画也入木三分。”观众陈先生特地带上家人来看戏,他说,全程精彩不断,尤其是主角出场的时候,立马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粤剧《南海十三郎》不仅传承经典作品的精华,还用新的形式传递时代声音。”导演高志森表示,粤剧《南海十三郎》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与电影镜头叙事不同,更强调粤剧的“唱、做、念、打”,融入了更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艺术高度。
“我对电影版《南海十三郎》情有独钟,自觉有义务将这个本土粤剧编剧名家的故事搬上舞台,在与高志森导演沟通后一拍即合。”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表示,本次的粤剧版《南海十三郎》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南海十三郎
”其人——
原名江誉镠,别名江枫,为清末太史公江孔殷十三公子,广东南海县张槎塱边村人。因在家中排行十三,他的剧本出名后,被人们称为“南海十三郎”。江誉镠在香港大学习医时,为爱情而中途离港追随女友到上海,适逢一二八事变而不能回港,无法完成学业。为情所伤后回到广州,以教书为业,业余去戏园听戏,结识名伶薛觉先并自荐剧本《寒江钓雪》,大获成功。而他的徒弟是日后誉满香江的粤剧名编剧唐涤生,两人亦师亦友。
南海十三郎恃才傲物,创作事业如日方中时,却遭逢爱情和事业的打击,生活潦倒,更因神智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晚年四处流浪,露宿街头,最后在青山医院病逝,时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