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化协同为突破口 蹚出传统产业转型新路
南海已投入超22亿元用于数智化转型,力图形成产业集群数智化转型新模式

■6月15日,南海区举办产业链数智化协同转型大会。图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签约仪式。

▲维尚家具数字化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产业转型是南海最大的确定性,也是大势所趋。南海正以产业链数智化协同为突破口,蹚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的新路。
6月15日,南海区举办产业链数智化协同转型大会。这场活动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注点落在产业链协同,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签约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佛山圆方数科工业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落户南海,将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支撑维尚牵头打造“定制家居产业集群”。会上还举行了定制家具、泛五金、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签约仪式。与此同时,南海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96项入池项目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免费工具箱也正式发布。
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群多,是南海产业的显著特点。在数智化转型这一“必答题”上,南海针对这一特点,积极推动维尚等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功能,牵头产业集群转型;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抱团数字化转型,力图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南海模式”。
“链主”牵头
赋能定制家具产业集群
南海定制家居行业在全国有着明显的产业聚集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如何围绕“做活存量、做大增量、做优变量”的思路,加快南海家具定制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速度?优质的软件服务商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
此次大会上,佛山圆方数科工业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方数科”)正式签约落户南海,这意味着维尚家具、圆方软件将以全面开放的姿态将自身发展经验对外赋能,开启维尚集团产业链服务的新征程。
“南海区位优势明显,选择落户南海,既是圆方软件所需,也契合南海家居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圆方数科在南海的落地生根是大势所趋。”维尚集团副总裁、圆方软件总经理张庆伟表示,将立足南海的优势产业,依托圆方软件自身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资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敏捷供应链管理等创新技术手段,打通定制家居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赋能本地产业。
维尚家具被认为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维尚家具的前身是圆方软件,最初,圆方软件主要从事机械的CAD(辅助制图软件系统)和设计的CAD,后来发展到做家具的CAD。为了快速销售软件,创始人李连柱团队跨界开设了家具示范点,展示圆方软件的使用效果,并以此为契机进入定制家具市场,并创办了制造工厂。圆方软件长期支撑维尚家具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出S2B2C模式“家装数字化赋能平台”、“维尚模式”海外输出等诸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成为企业能否活下去的关键。”维尚集团董事长李连柱表示,当前,伴随全球化的疫情、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暴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家居产业全产业链利润收窄,给维尚及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单靠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不足以构筑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快推动全产业链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市场面前,任何一家企业的力量都是微弱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带来竞争优势。”李连柱表示,维尚集团决定打造“定制家居产业链协同集群”,通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产业共赢。维尚将与圆方数科等服务商一起,打造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定制家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据悉,圆方数科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敏捷供应链管理等创新技术手段,为产业链集群企业进行新型产业模式赋能。具体目标包括,将维尚的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实践经验赋能整个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定制家居全产业链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不少于50家维尚的上游供应商和商业协同伙伴,提供维尚的前端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和订单变化规律。
由维尚这一链主企业牵头集群转型,将把南海定制家居产业带入全链路数字化时代,有望输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南海模式。
中小企业抱团转型
为传统产业升级探出新路
集群经济是南海产业的显著特色,除了打造一批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外,南海也聚焦探索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力求形成“南海特色”“南海模式”。
在此次大会上,圆方签约进驻后,维尚家具作为牵头企业,联合多家服务商、供应商启动南海区定制家居集群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签约。与此同时,泛五金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签约、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签约仪式也在会上举行。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也是南海必须要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近期以来,南海密集召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就是释放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
而五金、家具都是南海传统产业转型的重点行业。这些行业普遍面临产销结合度低,品牌企业不多,集群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数智化协同转型,成为这些行业企业的重要突破口。
五金是南海老牌传统产业,仅丹灶镇就有4000多家五金企业。此次,由服务商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计划推动有为五金制造共享平台上线,目标是推动实现平台及服务产品数量超过8个,打造7个以上不同类型标杆企业、70家以上企业上平台、500台设备联网上云,合作伙伴招商不少于8家;参与集群转型升级企业整体订单引流增长18%、提升生产效率20%、缩短交付周期20%、缩减库存积压资金35%,为企业培育精益人才,提高集群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模具产业集群转型的短期目标是,在2022年12月前为不少于20家核心骨干企业、200家上下游企业提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服务签订的合同额不低于2000万元,组织行业专业培训800人次,并在集群区域内建立1个5G体验标杆,1个区域共享制造平台(南海)。
大力支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南海数字化智能化的一大亮点。南海致力于推动优势产业集群上下游协同转型,支持南海优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深度互联,带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从而形成高效协同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百家军”成型
深耕产业链协同创新
这些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协同创新,有着大量服务商的参与。其中定制家居产业集群转型的服务商,就包括了圆方数科、鑫兴科技、美云智数、新瑞智安、京东科技、南海联通等多家企业。泛五金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牵头单位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牵头单位益模(佛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均是南海数智化转型服务商的优秀代表。
大会上,南海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名单,共96个工业互联网服务产品入选,其中7个来自平台服务商,81个来自产品服务商,7个来自诊断服务商。
据悉,南海区目前已经汇聚了包括软件系统提供商、平台综合服务商、诊断服务商、机器人服务商在内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企业超过100家,被广泛认为是覆盖转型进程全链条的数智化服务“百家军”。
这支队伍可谓兵强马壮,是南海数智化转型的“最强援军”。过去几年,包括腾讯、京东、富士康工业富联、徐工汉云、欢聚时代、腾龙数据中心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南海。南海区的服务商数量和服务水平受到省市资源池广泛认可。
也正是因其数量多、覆盖广、质量高,数智化转型服务“百家军”才能更好地深耕产业链,延展到转型需求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为了将服务确实落地,南海区瞄准数智化转型供需对接双方,极力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开始数智化转型的门槛,南海发布了数字化转型免费工具箱,20多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出免费试用的服务。
工具箱共收录了23家优质转型服务商,包括维尚、新瑞智安、京东云计算、北明数科、联通、鹰视能效、武汉制信、天腾、智一达等企业,许多企业已纳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此次共推出40个免费工具箱,包括MES、智能仓储平台、设备管理平台等实用工具。
投入超22亿元
形成“四新”数智转型范式
去年4月佛山市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工作后,南海率先行动,提出要三年投入65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数智化转型,实施“千企智造工程”,带动至少1000家企业开展“两化”转型。
一年多以来,南海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已投入近22亿元。包括针对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供给能力领域建设投入超7.7亿元、针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大投入奖补资金和金融扶持资金13.7亿元、高效搭建南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生态投入资金近1亿元。
从指标数据来看,南海多项指标名列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维尚家具获得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工信部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信部智能制造工厂等称号,广东兰湾智能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4个项目入选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26家服务企业入选广东省数智化转型资源池,26个项目入选市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27家服务企业入选佛山市数智化转型供给资源池。
投入也有着极为宝贵的隐形产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企业的信心和转型的热情高涨。在前期南海区举办的“0元诊断季”直播中,众多企业参与、抢购转型的优惠券,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从去年10月至今,半年多的时间,南海累计数字贷备案项目达280个,超过全市备案项目的一半,累计备案金额49亿,占全市近40%,已发放贷款金额达6.7亿元,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是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爆发之年,深耕之年,落实之年。围绕“千企智造”的目标,南海将全力实施“四新”工作措施:包括进一步实行“分行业、阶梯式、纵横成网”的转型新范式,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化转型供需的新名单,争取更高层次更为丰富的新资源,打造逢企必谈数字化的新氛围。
聚合政府、社会、科研院所、市场的力量,南海数智化转型有望迎来新的爆发式进展。南海实施的“千企智造”工程,也将为实现“万企万亿”三年目标的关键一跃注入强劲动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李伟婵
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