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力量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效能
团南海区委以“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
■南海志愿者进村(社区)宣传平安南海建设。 通讯员供图
从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到参与“四小园”建设、推动垃圾分类……近年来,志愿服务已成为团南海区委服务中心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蓬勃发展中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逐步激发出更多基层治理的活力与效能。
6月13日,南海召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出台《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由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印发的《南海区“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配套方案之一。《方案》指出,南海将集结数百支志愿服务队伍与村(社区)结对,并服务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共同找准村(社区)及经济社治理需求、精准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以实际成效引导带动村(社区)、经济社及村(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谋划
以志愿服务为基石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对基层治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助推南海基层治理”这件事上,南海志愿服务队伍呈现出应有的实力与担当。
“群团组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南海青年要做爱国者、做实干者、做奋进者、做奉献者、做践行者!”一直以来,团南海区委立足于让青年志愿者成为基层治理的可靠力量。如今,南海有注册志愿者39.5万名、2388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起1个区级7个镇级的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格,有力开辟出一条基层治理的路径。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底,团南海区委开始着手准备制定《方案》:召集镇街、村(社区)、经济社三级代表开展座谈,筛查“i志愿”系统线上数据,对志愿服务队伍情况、镇村意见建议进行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以开展南海区“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志愿服务行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通过发动百支以上志愿服务队,结对到全区有经联社的村(社区)并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集结万名志愿者,带动村(居)民共同开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闯出一条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探索
整合志愿服务力量
以“结对
”共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南海有庞大的志愿服务群体,更有过硬的志愿服务实力,如何将大范围内的志愿服务力量更好地融入基层治理当中?是团南海区委重点探索的问题。
早前,南海在佛山市率先成立社区巡逻志愿服务队,切实将机关党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与社区巡逻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南海七支高校青年志愿队伍和基层社区结对,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校地合作,创新青年志愿队伍服务社区的方法。
经验告诉团区委,要充分挖掘各个志愿服务队伍的亮点,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的效能。
《方案》明确,要集结“1+N”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伍,立足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将全区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都全面发动起来,确保各村(社区)均有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与N支其他各类主体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力量为“强动力”,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除此之外,《方案》中也指出要培育壮大本土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动员各类群体积极参与,强调可积极发动本地党团员、青年、退役军人、新乡贤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并带动本地热衷公益、乐于服务的村(居)民加入队伍,激发经济社一级志愿服务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一级主动成立志愿服务队。
这也意味着,“志愿服务行动”面向的群体是广泛的,志愿服务队伍将“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通过志愿服务的引导作用,调动起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政府干,群众看”这个难题。
创新订单式服务精准对接村(社区)“急难愁盼”
“村(社区)需要什么?志愿者们该干什么?”
《方案》瞄准解决“供需”问题,一方面加强志愿服务与党组织直联工作的对接联动,带动群众共同解决直联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建立资源、需求两张清单,以此分配各队伍与村(社区)结对。
为了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志愿服务行动”还将推行“订单式”服务机制,村(社区)下单、队伍接单,村(社区)将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报至镇(街道)团委,由镇(街道)团委分配结对的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我们除了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也在不断创造南海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方案》将“志愿服务行动”重点聚焦治理类、关爱类、文体类三类主题的志愿服务,与之前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相比,这三类志愿服务更立足于基层,也将为南海的志愿服务创造更多亮色。
“‘志愿服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常态化开展。”《方案》中明确指出,鼓励推广“志愿服务星期六”,实现“一社一项目”“一月一主题”,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志愿服务行动”中已有50多个村(社区)与志愿服务队伍确认结对。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马路边,还是小桥流水的村居内,都有南海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红马甲”“黄马甲”也将成为基层治理新画卷中的一道和谐温暖的风景。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洁通讯员黄敏华黄喆冯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