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4月2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就气候变化问题复信英国小学生
    • 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强调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各国要坚定信心 同心合力 和衷共济 合作开创未来
    • 攻坚人居环境整治 加速乡村全面振兴
    • 瞄准四大目标 迈向氢能产业制高点
    • 扎实做好“双统筹” 奋力夺取“双胜利”
    • 依托数字化改造逆势增长 这家南企的经验登上央视

    第A02版:要闻

    • 从“政府干群众看”到“自己家园自己建”

    第A03版:要闻

    • 绘好“行军图” 南海“氢”装上阵

    第A04版:要闻

    • 今年底新增 10个公园对外开放
    • 服务“打包”信访“外卖”送到家门口
    • 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 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 p35

    第A05版:镇街

    • 现场督办整改 消除市场安全隐患
    • “花花世界”前店后厂 能买花赏花能阅读休闲
    • p39

    第A06版:要闻

    • 热心服务群众 传递榜样力量
    • 半年淬炼“学生哥”变“疾控卫士”
    • 亮出小卡片 快速测核酸

    第A07版:教育

    • 叠滘中学 建现代岭南风情校园
    • 中考体育考试:4月24日至5月20日
    • p28

    第A08版:天下

    • 个人年缴纳上限 12000元
    • 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 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强调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各国要坚定信心 同心合力 和衷共济 合作开创未来
    • 接种3针国产灭活疫苗可显著降低奥密克戎感染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 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 5月1日起施行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6:要闻

“疾”速成长的疫情防控中坚力量

半年淬炼“学生哥”变“疾控卫士”

2022年04月22日

    ■陈淼(左一)现场处置。

    (通讯员供图)

    “到一线现场后,我看到了什么是应急响应。”第一次上抗疫前线的陈淼大受震撼:凌晨的街上灯火通明,工作人员运来一车车水马围挡,把整条街都封了;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防止封控区人员出来;医务人员运来了一批批医疗物资,搭建了临时帐篷。短短30分钟,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陈淼,1996年出生,是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刚入职不久的一名新人。17年前“非典”来袭时,他还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学着前辈的样子奉献担当,恪尽职守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个疾控新生力量对于职业敬畏的最好诠释。

    他,在“疾”速成长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半年淬炼成疾控卫士

    武汉战疫时,大三在读“预防医学”专业的陈淼,成了钟南山院士的“小迷弟”,天天盼望着快点毕业上抗疫前线。

    2021年6月陈淼大学毕业,并通过招聘进入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平静工作几天,深圳“6·14”疫情暴发,疫情的源点就是宝安区,宝安疾控承担了主要的抗疫任务。由于陈淼这一批新人没有现场一线的经验,所以主要工作是后台处理数据,时间急、任务重。

    2021年12月通过省统考,陈淼进入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非常繁重,现在又赶上疫情,加班加点连轴转是常态,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刚到工作岗位,陈淼就被告知防疫工作仍然是当前疾控部门的首要任务。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防护服穿脱等轮番培训,陈淼成为南海区新冠肺炎流调处置组的一员。这次,与在深圳工作时在后方处理数据不一样,他真正站在了抗疫一线。

    从学校到社会,从萌新到“熟手”,短短的6个月时间,陈淼完成了学生到战士的蜕变。繁忙中,陈淼摆正心态,对分配到的工作负责到底,值班到凌晨、通宵疫情处置更是常态。

    勇敢与“病毒”正面交锋

    疫情防控是疾控工作的“主战场”,疾控人就是“排头兵”。

    2022年3月31日接到白云机场报告有一名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人员在南海区,接报后南海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呼叫所有应急队员回单位待命,并组织人员到一线现场进行核酸采样和疫情防控。

    当时陈淼正值夜班,其他同事还未到位,于是毛遂自荐申请到现场。看到现场的阵势,陈淼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随后,跟随着队长去给疑似病例采样,他把N95口罩拉紧一些,不停地检查防护服有没有暴露的地方。

    上楼直面疑似病例时,陈淼回忆,他注意到其鼻子的地方有一个手术刀口还没有愈合。“我意识到她是一位做完小手术后的病人,还在恢复期,虽然鼻咽拭子采样的步骤我已经采过上百次了,但我还是害怕弄到她的伤口,又害怕采样不到位,于是我更加小心翼翼地拿稳采样管,站好姿势,看清部位,以熟练的采样技术完成了鼻咽拭子的采样工作。”

    凌晨,疑似病例的采样完成后,因为队长和领导需要在现场进行疫情防控措施指导,大家都在等着这次采样检测的结果,所以送样的任务也落到陈淼身上。这是陈淼第一次开车送样品,平时很少开车的他伴随着紧张的情绪顺利将样品安全送达。凌晨1时左右,接到电话说需要对同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陈淼没有停息一会,立刻收拾好物资就出发了,然后一直忙到天蒙蒙亮。

    岗位就是战场,经过抗击疫情的淬炼,陈淼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大白”。“一开始,我也害怕被传染,担心自己会退缩,但在一次次与同事的并肩作战中,我感受到了作为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只有拿起自己的专业武器,直面病毒,才能避免更多人受到感染。”陈淼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通讯员盘玮温彩银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