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齐心抗疫
热心服务群众 传递榜样力量


“广东好人”凌送军
做行动不便市民的“拐杖”
4月15日,桂城育才社区核酸检测点来了一名腿脚不方便的装修工人。前段时间,他不小心被瓷片砸伤了右腿,缝了10多针。
当时正在做志愿服务的桂城义创文化志愿总队队长凌送军看到这名几乎“跳”着过来的市民,便主动走过去用肩膀让他一直扶着走,完成了核酸检测,又扶着他上了车。凌送军说:“他行动不方便,我很愿意当拐杖,让他顺利把核酸验好。”
完成了南约社区4月9日的核酸检测工作后,凌送军又在4月11日接到育才社区的支援请求。他第一时间发出招募,召集队员到达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凌送军表示,虽然召集得比较急,但他和队员们毫不慌乱,志愿工作反而开展得更加有条不紊。无论是维持秩序,还是手机操作录入信息,凌送军对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已经十分熟悉。
“1、2、3、4……8个人进去”“请大家打开粤康码、行程卡、葵花码,保持一米的距离。”凌送军手持“喇叭”,维持着检测现场的秩序。连日来高强度的志愿服务,让凌送军声音变得沙哑:“一天连续坚持12小时,脱下来的防护服是湿透的,腿也有点受不了,但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总要有人带头站出来。”

省最美志愿者 陈卿
接线到凌晨疗愈受伤的心灵
夜幕渐降。每周三晚6点,陈卿准时守候在电话旁,这是一份漫长守候,一直持续到12点。这是他免费心理热线的固定值线时段。九年来,他一直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南海区启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24小时免费心理热线。
陈卿是一名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他身兼数职,也是佛山市多条社会心理热线接线员和培训师。这几年,他先后荣获“优秀德育工作者”“杰出义工”“最美志愿者”“最美援藏老师”“广东好人”等荣誉。
“疫情随之而来的,是加倍焦虑的情绪,自身的不安会被放大。”陈卿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打来的心理咨询电话多了起来。
“喂,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4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因疫情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小洪,对自身各方面都感到自卑,于是拨通了心理热线。在电话另一端,陈卿结合小洪的处境耐心开导,劝他将自卑化为上进动力。“电话不止一次打来,我们断断续续聊了很多。他完全想通了,情绪回归平稳,致谢后就主动挂断了电话。”
因家庭矛盾感到焦头烂额,因工作不顺感到压力大到无法呼吸的“打工人”……无数个深夜里,陈卿“治愈”了无数人的心灵。“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加倍关怀,我会在心理咨询这条路坚持下去,期望能帮助更多的人。”陈卿说。

“佛山好人”李想葵
用微笑安抚受检人“小情绪”
在大沥公园核酸检测采样点,一名身高不足1.5米,背驼得厉害的志愿者忙里忙外,指引市民排队等候采样,格外引人注目。
她就是曾获“佛山好人”“最美佛山人”称号的李想葵,大家都亲切称她为“葵姨”。作为大沥公园志愿V站站长,从11日开始,葵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在这期间,她从早上8点半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只有在饭点时间给家里卧病在床的丈夫送饭时,才暂时地休息一下。
李想葵是一名脊椎严重变形的三级残疾人。尽管如此,她积极向上,脸上挂满笑容,说起话来令人如沐春风。
4月11日~14日,南海天气炎热。大沥公园的核酸检测点排队等候的人很多。在漫长的等待中,难免有人会因不理解不耐烦而产生“小情绪”。“乖啦,再等一等,知道大家都很辛苦。”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葵姨“出马”,受检人便能马上平复情绪。“我经常做志愿,居民对我都很熟悉,只要我对着他们笑一笑,大家也不好意思发小脾气了。”李想葵笑着说。
17日晚,李想葵结束了师生专场核酸采样的志愿服务。18日下午4点,距离大沥城区小学第一批学生放学还有20分钟,李想葵再次拿着“马路天使”志愿服务的木牌站在学校门前,远远盯着玩耍的学生,随时引导他们安全离校。
疫情防控一线,“好人力量”源源不断。他们无惧苦累,不计风险,与社会各界志愿力量一起,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守护着南海。
连日来,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主动践行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榜样的责任与担当,构筑疫情防控屏障。他们是“疫”线最美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中传递“好人力量”,为南海增添爱与感动。
文/珠江时报记者薛紫琪林镜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