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上涨芯片短缺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涨声一片
新能源车企继2022年初第一轮集体涨价之后,近期又开始第二轮涨价潮。包括特斯拉、小鹏、比亚迪、哪吒等在内的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布调价公告,普遍涨幅在3000元到10000元不等,也有车企上调价格近3万元。
面对愈演愈烈的涨价潮,“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这一购买新能源车的“定律”已被打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退坡及芯片短缺的影响,眼下,消费者购车不得不承担更高的成本。买?还是再等等?这个问题让不少消费者纠结不已。
现象
涨价潮愈演愈烈
2022年以来,已有超2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宣布涨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等。
3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理想ONE售价将上调1.18万元。东风岚图在3月24日表示将于3月31日公布价格调整方案,在此之前下定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的影响。
近期,威马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几何汽车、奇瑞新能源、长城欧拉等车企也纷纷对旗下车型上调售价。其中,小鹏汽车价格调整后,补贴前售价上调幅度为10100元至20000元;哪吒汽车旗下全系车型涨价3000元至5000元;几何汽车旗下几何APro、几何C、EX3的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元至7000元不等;零跑汽车也将对C11全系车型的补贴后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涨价幅度达2万元至3万元。
上述车企的涨价只是跟随,而“始作俑者”是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在销量榜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
3月16日,比亚迪汽车对其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从3000元至6000元不等,涉及10款车型共39款配置。这已经是比亚迪今年以来第二次官宣调价。
3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上涨1.506万元。这已是今年3月份以来特斯拉中国对旗下产品第三次上调价格。
消费者是买是等很纠结
不少消费者对这波新能源车涨价有点不淡定了,纷纷趁周末出来选车,但对比了涨价前的价格后又纠结起来,是立即购买还是再等等?
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他在去年年末订构了一台特斯拉ModelY后轮驱动版,此轮涨价让他“净赚”4万元。“我看到最近二手特斯拉的价格也涨了,买到手再卖出去还能赚钱,买车像是买理财产品。”
正在某4S店外试驾的李先生则表示,自己相中的车在20万元左右,涨价3000元完全能接受。但这次涨价确实非常突然,完全没给消费者反应的机会。
“本来打算订车,涨价前两天我还去试驾过,当时联系的两家4S店销售都对涨价完全不知情,等到3月16日到店已经来不及了。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波涨价了,心里真的挺难受,只能暂时不买了。”合肥市民卢先生说。
对于涨价后新能源车市的情况,乘联会日前发布预测数据显示,虽然近期部分头部车企进一步上调指导价,但从终端表现来看,销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预计本月新能源市场仍保持三位数的同比正增长,渗透率有望达到历史新高。
探因
电池成本上涨“离谱”
新能源汽车涨价理由直指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锂、钴、镍等。从去年开始,作为动力电池最主要原材料的锂,价格就已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50万元/吨左右,而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与此同时,钴价也从去年初的不到30万元/吨上涨至目前超过55万元/吨,涨了近一倍。
此外,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国,受近期俄乌冲突的影响,镍价格也出现猛涨。仅硫酸镍的价格变化,就使得三元材料价格每吨上涨16万元至25万元。有券商据此测算,因镍价上涨,三元锂电池每千瓦时价格上涨31元至47元。以当前主流的纯电动汽车搭载70千瓦时动力电池计算,一辆车的电池成本近期的上涨幅度就达到2000元至3300元不等。
全球
“芯”荒短期难解
“除了动力电池涨价,缺芯也增加了芯片的购置成本,这是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占全球氖气产量约一半的两家乌克兰氖气供应商现在已经中断生产,而氖气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这也加重了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短缺。
据外媒报道,3月16日深夜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的7.4级地震也影响了包括瑞萨电子、索尼、村田制作所等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其中,瑞萨电子是全球最大的车用微控制单元供应商;村田制作所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龙头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芯”荒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在前端供应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需要经历环保、审批、选址、建厂、投入等流程,而且在前一轮半导体的浪潮中,由于12吋的晶圆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导致很多8吋以下的晶圆厂被关闭,重新开放十分困难,而新能源汽车大量需要的正是这些8吋以下的晶圆。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
一些厂商将涨价的直接原因归结于补贴退坡。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非运营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新政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根据2022年新补贴政策,满足“300公里≤续航里程<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将减少3900元;满足“续航里程≥400公里”且售价不超过30万元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将减少5400元;插电混动(含增程式)乘用车补贴则将减少2040元。
但英大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行业将真正进入内生增长阶段,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
影响
集体涨价恐难有赢家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尽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主要是受政策激励、技术进步和产品丰富等因素的驱动,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与同等级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价格还是有些偏高。如果涨价幅度超过消费者可承受的程度,极有可能出现两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下降的局面。
如果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失速,企业的产品销量甭说实现更大跃升,就是维持当前份额都会很难。无疑,这将会给补贴政策退坡后的行业换挡前进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化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哑铃型”的发展格局,一是特斯拉、比亚迪汉、蔚来、小鹏等品牌的高端化路径;二是以五菱宏光MINIEV、欧拉黑猫和白猫为代表的品牌推出的A00级车型,在低端市场铺开销量。涨价潮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哑铃型”的发展格局开始悄然生变。
在低端市场上,欧拉宣布旗下两款主力车型白猫和黑猫停止接单。欧拉方面表示,2022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之后,欧拉黑猫单辆亏损超过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与其他级别的车型相比,A00级的小型电动车利润空间有限,主要依赖的是规模生产带来的效益。当成本大幅上涨后,其利润必然会受到挤压,生存危机也会率先暴露出来。
此次涨价潮正加速市场分化,一些掌握定价权的新能源车企,其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到终端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而缺乏技术和品牌的低端车企,只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沦为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破局“原材料之困”
近日,工信部召开锂行业运行相关座谈会,听取了重点企业生产、扩产和销售情况,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快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在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公司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形成正极材料的技术不断提升,机制不断完善,都有助于释放更多碳酸锂产能,推动价格回归正常。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市场上用回收动力电池形成的碳酸锂约为1万吨,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为3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吴艳华说,随着我国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的加强和回收体系不断健全、规范,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将不断提升。这些都将成为国内市场碳酸锂供给的很好补充。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商报、证券时报)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