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
南海市民吃火锅、买取暖设备,开启全方位御寒模式

■交警在寒风冷雨中执勤。

■市民在超市买电热毡御寒。

■风雨中,外卖小哥停车看单。
家人围坐“打边炉”、紧急采购取暖设备、线上下单货物上门……2月19日,受冷空气影响,南海区最低气温降到6摄氏度,直至目前,南海区寒冷橙色预警信号仍然生效,市民开启全方位御寒模式。而如何应对寒冷天气,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冷天市相
南海“暖家电”热销
冷空气来袭点燃了“冬日经济”,市民对暖风机、电热毯和热水器等冬日取暖设备的需求有所增长。
记者走访南海商超发现,大多数门店都在醒目位置开设了取暖家电专区,暖风机、热水器等“暖家电”被摆在卖场的醒目位置,方便消费者挑选采购,还有不少商超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取暖家电产品的促销力度。
市场上销售的取暖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些电暖器还带有遥控装置,可以定时、定温,并显示温度。在众多产品中,具有“小功率”“智能型”“高颜值”等特点的取暖电器颇受消费者欢迎。
在桂城一家大型商超电器区域,几名顾客正在挑选干衣机、电热毯等电器。一位在附近上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想挑选一款小功率、安全性能高的取暖器放在办公室,家电超市里有很多款设计简约的取暖器正合她心意。
“6秒速热,即开即暖,冷暖两用。”记者了解到,不少南海家电好物也成了市民御寒“神器”。佛山市吉星家电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介绍,公司一款安全暖风机在网上卖得不错,其具有对流式的设计和广角摇头功能,能实现全屋热循环,且还有高温自动断电提供保护。
“近期气温下降,不少采购商在去年早已预定各大系列产品,公司早早布局生产线,全力以赴抓生产。线上线下渠道同开启,暖风机等产品已被采购一空。”该负责人表示,今冬销售季节,电暖气等产品发货、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春节期间表现抢眼。
火锅食材“唱主角”
低温天气来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可以说是最温暖的慰藉了。
2月20日下午4点,在桂城中心市场,肉类摊位一片繁忙,蔬菜区域同样人气旺盛。“大白菜2.34元一斤,土豆2.6元一斤,莴笋2.5元一斤……”摊贩们叫卖着各种火锅食材,忙着向市民推销。
记者留意到,不少摊主把生菜、大白菜、茼蒿、菠菜等“火锅菜”放在了摊位的最显眼处,“天气变冷,大家都喜欢吃火锅暖暖身体,所以降温后进的菜除了应季蔬菜,还有煮火锅的必备蔬菜,像莴笋、白菜、土豆都卖得比较好。”摊主梁业军乐呵呵地分享。
提着一大包火锅食材的王女士说:“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火锅,遇降温必煮火锅,麻辣火锅、鸡火锅、鱼火锅换着口味吃,在家自己做比较实惠。”
“价格与春节假期相比,不少带叶菜每斤价格还便宜了1元至2元。”桂城中心市场经理王伟成介绍,虽然降温降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但菜价总体呈平稳状态。
随后,记者来到沃尔玛桂城店,生菜、黄白菜、菠菜、茼蒿等叶子类蔬菜的价格普遍在每斤0.5-5元之间。“这段时间天冷,我们火锅类蔬菜都卖得挺好的。”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叶子菜,还有莲藕、萝卜等蔬菜都成为市民下火锅首选,因是时令蔬菜,价格也较“亲民”。
同时,火锅丸子、羊牛肉卷等火锅“搭档”也占据超市一个区域,短短几分钟内就有五六个挑选火锅食材的客人。
“我们开设的火锅专区,这两天销量上升了不少。”沃尔玛桂城店总经理黎红表示,一降温这些火锅“搭档”就迎来了热销时刻,成为市民挑选火锅食材的必选项。
催热网上订单
“鸡蛋一盒、龙利鱼片500g、香菇贡丸一份......”记者在沃尔玛走访时,发现有不少商场工作人员提着购物篮在选购商品,黎红解释:“这是客户通过小程序下的订单,工作人员打包好后由骑手送货上门。”据其介绍,2月19日降温以来,线上订单量明显增加,相较上周约有40%增长,客户购买意向主要集中在生鲜商品。
线上平台订单量的增加,也让骑手格外地忙碌起来。
下午3时左右,刚刚从商场取到商品的骑手余先生立刻骑上电动车赶往市民家。
今年28岁的余先生已有3年“骑龄”,3年来,他发现每到冬季订单就会直线上升。“降温后,我接到的订单明显增加,平均下来每天能接50单左右。特别是中午和晚上,订单量特别多。”余先生说,2月19日,他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
“与往年不同,如今市民不仅在网上点饮品或小零食,一些取暖用品也会通过外卖的方式购买。”余先生在取货的间隙又接了一个新的订单,这个订单有些特殊,是一个取暖器。目前,不少商超都已开通线上购物小程序,特别设置了季节电器购物专栏,上面有多品牌的取暖产品销售。
在桂花园小区的一家小食店,记者看到,服务员正忙着打包餐食,一份份包好的快餐被放在保取货区里,外卖员小王边取餐边接单。
小王告诉记者,寒冷的天气会催热外卖订单,特别是立冬之后,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一般来说,中午12时左右订单量达到一天中的高峰,订单多的时候他一下午都停不下来。因为外卖配送要求的时效性比较高,因此,他们每天都是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力求每一单都能按时送达顾客手中。
御寒宝典
从衣食住行防寒保暖
受强冷空气影响,佛山这几天持续阴雨寒冷,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感冒发烧。面对湿冷天气,该如何保暖防寒?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桂城卫健办专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为市民支招。
衣
要配备好防寒衣物
湿冷天时,除多穿保暖外,更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在低温环境中,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帽、鞋、手套等。服装、鞋、手套等应避免潮湿,保持干燥。手脚部位不可缚紧,以免影响到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冻伤等。
人体的热量大部分都是从头部散发的,所以怕冷的人不能硬抗,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出门一定记得戴上帽子。做好颈部保暖还能预防颈椎病,舍弃那些领口过大的打底衫和针织衫,套上高领衫,裹上厚厚的围巾,才是冬季养生之道。此外,还要注意不要露腹、露腰、露脚。“寒从足底生”,一旦脚部受寒,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食
适量吃温补益肾食材
食物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食。如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
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来源。就餐时,可以适量吃一些温补益肾的食材,如羊肉、牛肉、芡实、山药、黑豆、核桃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蔬果,像黑木耳、番茄、芹菜、玉米等。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建议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等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豆制品,大豆里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住
家中备好除湿干燥剂
寒冷天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潮湿的空气,让家里的物品都蒙上了“水雾”,人睡在潮湿的被褥上,很容易着凉引发疾病。应抓紧太阳出现的时间,多晒被褥,或者将床单、被罩烘干,勤换洗。家中多备一些除湿的干燥剂,衣柜内放些除湿盒、樟脑丸,防止衣物发
霉。此外,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防止霉菌滋生。
寒冷天,最好的养生方式之一就是泡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泡脚的水不是越热越好,最好的水温一般是比人体的温度高5至6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水温最好保持在42℃为好。如果太热,会导致我们不舒服。如果太冷,泡脚的作用又不大。泡脚时,如果在热水里加点醋的话,那么泡脚的效果会更大,不仅能快速减轻疲劳,而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温度,有抵御寒冷的作用。
行
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
外出当心路滑跌倒,尽量避免雨水打湿身体,潮湿会让人感觉不舒适,也容易引发疾病。有条件的话,避免外出,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如果外出注意携带雨具,时间长的话穿上雨靴,避免脚长时间潮湿,也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不在室外停留过长时间。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有他人搀扶。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若是驾车出行,应尽量缓速慢行,转弯时预防侧滑,路遇行人,减速鸣笛,经过有积水的地方尽量慢行或者绕行。
天气走势
九江
“下雪”?原来是“霰”
2月20日中午1时左右,九江下雪的视频在朋友圈上传开了,从视频可看到,雨水夹着雪花一块飘落下来,雪花触地即化。
据拍摄者陈敏贤介绍,她家住誉江华府,当时恰好在阳台写东西,看到有白色的东西飘落在玻璃上一触即化。“以为是眼花了,东西落下来就不见了。”陈敏贤说,她就向窗外望去,看到有白色的东西飘下来,再想到之前看手机说今天下雪,于是她家人就跑上楼顶拍摄。“下的时间不久,也就10分钟左右。”
佛山市气象局回应称,因为目前所掌握的影像资料有限,但从相关视频中,白色物的降落轨迹和速度来看,可能是雨里夹杂着“霰”,而更大可能还是雨。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23日天气转晴
佛山市气象台2月20日预报,2月21日维持阴雨寒冷,有大雨,局部暴雨,阵风6级左右,日温差小;2月22日降雨减弱,仍有小到中雨,天气依然湿冷;展望2月23日小雨转多云,天气转晴好。
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彭美慈李冬冬沈芝强通讯员陈敏贤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