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举行“有为水道”历史文化银河研讨会
把脉“有为水道” 助力乡村振兴
珠江时报讯(见习记者/陈时然通讯员/张柏林)近日,以“跨越历史长河·凝聚乡村芳华”为主题的“有为水道”历史文化银河研讨会在丹灶镇举行,十多位大咖齐聚康园,为丹灶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工作出谋划策,为“有为水道”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文旅发展探索方向。
本次研讨会聚焦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研究,邀请历史文化、非遗、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有为水道”历史文化银河智囊团,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助力丹灶乡村振兴。
资深媒体人、广东史志专家张莹认为,对丹灶镇现有民俗进行深挖,探寻其中的价值、意义,打造丹灶民俗文化品牌、提升民俗文化价值是“后非遗时代”民俗文化开发的重中之重。
非遗学博士、广东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谢中元以丹灶有为、翰林水道区域为例,对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发表见解。他认为,民俗文化的发展,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民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除政府介入指导外,还要充分激发区域内村民的动力。
据介绍,在当今挖掘“有为水道”的民俗文化,不仅在于本地的文旅发展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更能凸显执政为民的本色。接下来,丹灶镇将依托“有为水道”,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持续推广“有为水道”优质文旅资源,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