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平均每天招商引资2.6亿元
(上接A01版)
近年来,深圳成为南海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自2020年起,南海先后从深圳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额超300亿元。深圳是全国营商环境的标杆,这片土地上滋养的企业,自然对营商环境最为看重,它们纷纷抢滩南海,无疑是对南海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当前,南海区正对标、落实佛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项“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项目加快动工建设,并以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吸引龙头企业落户投资。
成立投资促进中心推动招商队伍专业化
近年来,南海实施招商引资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产业统筹,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开展招商工作,聚焦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优质产业溢出。与此同时,不断探索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峰会招商等新模式。
近期,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南海新成立的投资促进中心正在“招兵买马”。该中心向社会公开招聘14名工作人员,并且待遇不菲,部长主管级包干年薪能达到近40万元。
成立专业队伍,大手笔从全国“招兵买马”,彰显了南海加大力度招商,推动招商队伍专业化的决心。
近年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招商的主战场。但新兴产业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往往是高端人才引领,不仅要求招商队伍懂政策,还要懂产业,能甄别项目的前景,确保与企业家、投资者在一个频道对话。
从南海的招聘信息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招商人才的一些新要求,比如瞄准“两高四新”,要求熟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且能开展一定的产业研究,能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这都表明,南海希望培养一批懂产业、懂招商的精兵强将。
与此同时,南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政策矩阵”。例如,对新落户南海的生物医药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对投资建设专业会展场馆最高可奖励3000万元;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集成企业应用机器人企业最高补助1000万元等。
覆盖行业广、扶持力度大、扶持指标多样化的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孵化奖励、上市奖励、融资扶持、人才政策等配套政策,组成了南海多项扶持政策的“组合拳”。
势如破竹的“南海地改”,也为引进大项目奠定了空间基础。南海坚持“工改工”“工改产”主攻方向,持续加大的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极大地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按照规划,南海将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形成一批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园区。
“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地改”释放的土地红利,大湾区的市场潜力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有理由相信,将有更多的高精尖项目落地南海,南海的产业格局将迎来新的蜕变。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李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