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加码﹄、课后服务全覆盖……、14所学校将开通校园定制专线
开启新学期 迎来新变化

■叠滘中学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学校供图)

■新学期伊始,四川蔡坳小学的学子们用上由南海爱心企业捐
赠的崭新课桌,喜笑颜开。 (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供图)

扫码了解南海14所中学校园定制专线详情

扫码看“小神兽”开学第一天现场
开启新学期 迎来新变化
学校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做好师生返校准备;14所中学将开通校园定制专线,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双减”政策落地,引起学生家长热议……开学季,“小神兽”们陆续回到校园,南海各校如何做好防疫工作?新学期学生们将迎来怎样的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便捷
全区14所学校开通校园定制专线
新学期开学季,佛山辅助公交平台联合各大运输企业,为家长和学生打造绿色安全的放学与返校线路,共计划组织开通155条校园定制专线,覆盖27所学校。其中南海区将有14所中学开通校园定制专线,包括石门中学、南海中学、桂城中学、南海一中、罗村高中、南海艺术高中、西樵高中、狮山高中、里水高中、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南海一职、南海卫校、里水初中、旗峰中学。
各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通专线,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以石门中学为例,开通的定制专线多达18条,除了覆盖南海区各镇街外,还开通顺德大良、容桂、陈村北滘、禅城、三水、高明等方向。而佛山一中也拟开通南庄西樵线路,方便南海西部学生出行。佛山辅助公交平台表示,线路信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调整,以最终开通的线路为准。
据介绍,校园定制专线将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发车班次。车辆只搭乘本校学生,学生可直接在校内或校门公交站上车,做到疫情期间安心出行。线路通过GPS实时监测,学生家长可通过电子车票查看车辆实时位置,保障学生准时、准确到达发车地点上车。学生可提供纸质二维码给司机验票,用于购买车票的手机号码将收到相应学生的上车短信提醒。
另外,专线还将根据学生出行需求定制,减少频繁转车。在线路走向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高速行驶。平台方面表示,如正在运营的线路与出行需求不匹配,可来电登记,提交需求。平台将根据报名要求合理规划线路及上下车乘车点,并适时开通相关校园定制专线。辅助公交的客服联系方式为17322743607和17322745165,市民还可以关注辅助公交的微信公众号咨询。
防疫
学生进校后仍需多次测温
开学季,校园防疫工作做得怎么样?学生进入校园需要经过哪些流程?近日记者来到多所中小学,了解学校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每天最少喝5杯水,每次洗手至少20秒……”早在半个月前,南海实验中学实验小学部映月校区便安排各班主任将防疫知识发布到家长群中,让家长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防疫习惯,同时全体师生需提前14天返回常住居住地进行健康观察。
在学生为安全返校做准备时,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如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也早已运送到南海实验小学的仓库内。校园的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也在提前返校的工作人员的清洁消毒下焕然一新。“除了全面落实防疫预案,我们前几天还开展了疫情应急处置演练,通过实战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演练的副总指挥谢泽明介绍。
作为新建学校的怡海小学也十分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学生安全工作,除了按上级指导完成两案九制、宣传工作及各种台账资料准备外,还利用假期编写了制度及安全工作流程指引,并在开学前进行了多次防疫演练和学校安全排查。
怡海小学校长何洁冰说,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防疫意识,做好防疫措施,如每天上学要随身携带防疫物质,包括一次性口罩、便携式免洗消毒洗手液或消毒湿纸巾等;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要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距离。
新学期,各学校如何守好校门口这道防线?在叠滘中学,教职员工和学生进入时需进行体温检测,对来访人员会进行机器测量和人工测量两次体温检测并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此外,学生进入学校后还会进行多次体温测试,初一、初二的学生一天两测,每天进入教室之前和中午都会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初三学生晚上住校期间还会再进行一次测量体温。中午就餐时,食品公司会将饭餐直接送到教室,学生直接在教室用餐,避免了饭堂人群聚集的情况。
叠滘中学后勤部负责人吴文毅介绍,学校在防疫机制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班级防护上,教室内注意通风,使用空调时,室内门窗不能全部紧闭。教室没人的情况下,门窗要全部打开进行通风。
同样做好防疫“功课”的还有映月中学,该校已落实健康监测、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储备防疫物资、加强校园消杀等防疫措施。几天前,学校工作人员已对教室、过道、厕所、饭堂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并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此外,学校已提前备齐1个月用量的防疫物资,并为每个班级配备防疫物资盒,里面有口罩、酒精、洗手液、测温枪等。
暖心
四川学子收到来自南海的“开学礼物”
“我们有新的课桌啦……”8月30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怀德镇蔡坳小学正式开学,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看着来自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的爱心企业捐赠的崭新课桌,孩子们喜笑颜开。
据悉,2021年“送光明·献爱心”公益活动由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照明行业支部、佛山市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主办,历经一个多月的爱心物资募捐,截至8月30日,已经有33家爱心企业、2位爱心人士报名参与。目前,崭新的教室照明、学生桌椅、教师办公桌椅、教师办公室LED面板灯、户外太阳能路灯等爱心物资,已在新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蔡坳小学内设有幼儿园部,本届“送光明”活动也对幼儿园教室进行了地面改造,重新铺设崭新的地砖,安装了照明产品,打造“光明教室”。
为了让蔡坳小学课室照明产品能顺利投入使用,今年暑假期间,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秘书处一直与蔡坳小学校长钟朝明保持紧密联系,将改造所需的爱心物资顺利寄送到学校,最终在开学前完成安装,为孩子们新学期的学习保驾护航。
开学当天,孩子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教室,兴奋得欢呼雀跃。钟朝明发信息向南海区照明行业协会致谢:“新学期、新气象、新桌椅、新照明,学生们欢欣鼓舞,家长们赞不绝口。感谢南海照明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善举!”
热议
“双减”政策落地家长们怎么看?
今年暑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双减”政策落地,南海的家长们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听听他们怎么说。
建议学生评价机制更多元化
对于这样的政策落地,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学校“官方带娃”拍手称快。居住在桂城江南名居的梁女士,大儿子今年升初二,小儿子升小学四年级。“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就拿我大儿子来说,在小升初的时候就报了很多补习班,现在上了初中后更是担心跟不上,暑假花了将近一万元给他报补习班,由于政策的出台,课程只上了一半,往后我们不会再给他报校外培训机构,要靠他自己去消化学科内容了。”梁女士说,小儿子以往是周末去培训机构上奥数和语文课程,现在也会作出调整,“奥数可能不上了,现在孩子对编程比较感兴趣,那可能会带他去上编程课,原本周末报的画画、练字课还是会照常上。”
梁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双减”政策,而她认为大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其实我们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度评价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关键在于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机制,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期望“第二课堂”发挥效用
家长何女士的孩子今年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在暑假报了数学培训班,还想在新学期多报几个班“冲一冲”,“多数课时已经在8月前完成,最近补习机构说暑期补习被叫停了。”
开学在即,何女士的孩子所在学校已发布了课后托管意向登记,可选择下午5时或6时放学离校。何女士说,相信“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所在学校会有所行动,比如课后服务的覆盖,孩子的学习状况可能因此也要发生改变,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持续规范管理好校外学科培训的同时,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轻松一些。何女士认为,课后服务的效果如何,是“双减”政策落地是否见效的关键点,如果课后服务能起到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作用,自己就不会再给孩子在校外报班。
几位家长在受访时也表达了与何女士相似的态度。他们希望即将全面覆盖的学校课后服务,不仅能有效解决家长白天要上班没办法接孩子的现实问题,还能保证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学校老师能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水平、思考能力、兴趣爱好及相关核心素养,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成为家长和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李冬冬黎小燕区辉成彭美慈见习记者陈嘉敏梁欣昕实习生张雅琪通讯员黄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