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2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
    •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
    • 聚焦六大方面 作出更大贡献
    • 围绕七大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A02版:佛山两会

    • 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 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南海贡献
    •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第A03版:佛山两会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开启实验区建设新征程
    •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

    第A04版:要闻

    • 关爱道德模范 弘扬榜样力量
    • 确保全区粤港跨境货车司机 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
    • 一张“科技援疆膜”助棉农增产增收
    • 中考时间延后 科目顺序不变
    • 禁毒种子播撒 “小候鸟”心中

    第A05版:要闻

    • 四大领域齐发力 水乡河流展新颜

    第A06版:要闻

    • 高擎平安旗帜 铸就忠诚警魂

    第A07版:镇街

    • 打造活力南海 “七虎”将这样干

    第A08版:要闻

    • 小年食盆菜 职工暖笠笠
    • 大沥“村晚”上央视 文化大餐送全国
    • 城市管理有“瑕疵”市民可致电 12319
    • 南海将分类分批 改造一批农贸市场
  • 数字报首页

A07:镇街

打造活力南海 “七虎”将这样干

迈进“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南海七镇街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

2021年02月05日

不负春光起好步,凝心聚力谋新篇。进入2021年,南海区各镇街相继召开人代会或工作总结大会,回顾过去的工作成绩,部署未来的发展计划。产业提升、城市优化、民生发展……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南海七镇街2021年将继续精准发力,根据自身优势逐步实现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桂城 打造高品质新活力广佛极点都市区

新一年,桂城将以人城产文融合为发展目标,围绕“高品质·强中心”、“高技术·强产业”、“高标准·优生态”、“高水平·惠民生”、“高保障·善治理”五方面,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示范区,展现都市桂城、质量桂城、美丽桂城、幸福桂城、和谐桂城的魅力,打造高品质新活力的广佛极点都市区。

“2021年,让我们继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发姿态,谱写桂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说。

围绕都市桂城建设,桂城将全力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旧村改造,完成总占地2000亩的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任务;推进12个具有桂城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建设,持续发力夜间经济。在质量桂城建设上,桂城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最好最优的空间留给产业和商务,全面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一直是桂城人的期盼。桂城将全面铺开公园城市建设,启动并推进三山森林公园二期、文翰湖三期、怡海湖北岸建设以及千灯湖三期提升,全线提速63公里滨河景观公园带建设。桂城还将坚持大手笔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灯湖中学、怡海小学、映月四小等15所学校建设,力争完成3所学校的新建扩建,增加优质学位4830个。

针对各项重点难点工程,桂城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九江 “五个先行”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近年来,九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投入和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品质逐渐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一个以“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的新九江正在加速形成,九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以建设“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抓手,九江坚定不移走“党建强镇、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民生实镇”之路,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2021年,九江将坚定规划先行、产业先行、环境先行、民生先行和队伍先行的“五个先行”发展路径,推动“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实现跨越式进步,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少于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10%预期目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九江镇委书记徐永强表示,未来五年是九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窗口期”,围绕建设“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好“发展空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干部队伍”五大文章,推动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社会民生更有保障、干部队伍更有担当,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西樵 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

2021年,西樵将以“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为工作目标,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同时,西樵将努力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品质西樵、生态西樵、幸福西樵,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西樵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体育+会展+演艺+乡村振兴+生态公园”融合发展模式,紧抓环西樵山及西岸片区文旅项目联动发展和提质升级,高标准构建全域文旅产业大格局。

西樵镇党委书记关海权强调,西樵要坚定不移走制造业生态文明创新之路,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三产联动,三生融合”,争做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示范片区之一,环西樵山片区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建城区,既有成片农田坑塘,也有连片村级工业园,是展现西樵城乡格局的典型区域。在关海权看来,环西樵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是重中之重,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百里芳华西樵段建设,加快国家生态公园的建设,打造美丽田园。他透露,西樵预计用3年时间来建设该片区,总投资达80亿元。

丹灶 开启新征程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

2021年,丹灶将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围绕“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总目标,系统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丹灶镇镇长陆文勇表示,迈进“十四五”,丹灶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形成创新项目落地“强磁场”。通过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集群,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鼓励企业增加R&D经费支出,增强研发能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6%以上,年内新增省级、市级、区级工程技术中心20家以上。丹灶还将借助南海区“鲲鹏人才计划”,年内计划引进10个以上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接下来,丹灶将全力支持康士柏、中鹏、原点智能、炬申物流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成功上市。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2021年实现新增“小升规”企业60家以上。同时,积极推进五金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深度打造“有为五金共享制造平台”。

而在推进城乡融合方面,丹灶将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示范镇。同时擦亮特色品牌,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确保年内完成“有为水道”各项工程,仙岗蟹眼仙池、西城伏水湾、大果忠义主题园、银河龙舟掠影、良登田园印记等重要节点景观实现开门迎客,将“有为水道”打造成佛山市“百里芳华”最靓丽的金色名片。

狮山 推进全域城乡融合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

展望“十四五”,狮山将在开局之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环境生态和社会治理体系,办好民生实事,打造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枢纽、佛山科创新城,主动扛起全区高质量发展大旗。

在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狮山将坚守制造业不动摇,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围绕“两高四新”产业主题着力引进规模大、创税多的优质项目;加快平谦智慧产业园、万洋众创城、深圳科创园、京东智联云等主题园区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新城。

产业转型的背后离不开城市配套的支撑,狮山提出深化“两区一基地”布局,其中北部产业基地以汽车产业为龙头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基地,中部科创生态区以大学城和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进行连片整合,南部城市核心区把博爱新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大学城、广佛新世界等连成一体,构筑一个具备超强吸引力的强中心。

“狮山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连片打造‘一核、两线、三片’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狮山镇镇长黄伟明表示,狮山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发展并举,打造高品质园林城市。其中,狮山将再投入2亿元支持普惠性乡村振兴项目,投入1亿元加快红色印记等连片示范项目建设。

同时,在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方面,狮山提出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安全监管体系化、推动城乡服务一体化、保障政府运作规范化,着眼共建共享,攻克社会治理“新课题”。“改善和增进民生,维护和发展好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狮山镇党委书记林健表示。

大沥 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商贸大沥智创新城”

发展就是硬道理!2021年,大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持续开展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商贸大沥,智创新城”。

大沥镇镇长游剑锋表示,2021年大沥将从财政精准投入、城市精雕细琢、治理精细到位、服务精心周到入手,以四个“精”字破解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同时,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广佛全域同城化、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等良好机遇,借助自身优势,汇聚多方资源,出实招、抓成效,努力推动大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望新的一年,大沥将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建设高端产业园区,融合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南海艺术中心、创客产业中心、南海会展中心、中盈国贸中心、南海之门、广佛慧谷等城市中轴标杆项目。通过推动“深圳科技+佛山制造”、“广州人才+佛山平台”融合,承接科技、资金和人才溢出。

“2021年,‘南联桂城’将有更大动作,亚铝二期,聚豪片区等已经在加快拆除及招拍价流程,城市中轴连片3000多亩地的土地,将在2021进入密集的挂网和招商阶段,为大沥商贸展贸经济注入新的动能。”游剑锋说。

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新的一年,大沥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以更足的干劲推动升级。一方面集约土地资源,用好储备土地、挖潜存量用地,实施集约连片开发,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用好社会资本,做实以商引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唱响“引进来、落下去、服务好”的“三部曲”,全方位推动大沥高质量发展。

里水 专注抓落实全力打造“一美三新”

“梦里水乡‘十四五’的发展蓝图已绘好,我们要聚焦目标,专心专注抓落实。”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表示,“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梦里水乡湾区名镇”;发展定位是“一美三新”,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创新发展新高地、城乡融合新标杆、湾区人居新典范。

2021年,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方面,里水将抢抓千灯湖片区北拓机遇,加快推进里湖中央公园等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健康硅谷,持续提升资源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同时,还将打造金峰洲片区、金溪片区等五个示范片区,为实现全域城乡融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在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方面,里水将全力打好交通大会战,持续实施“一轨二桥三路四纵五横”交通战略,着力构建内通外畅、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全力推进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建设,提速“二桥”前期工作,加快“三路”进程,优化“四纵”、“五横”体系,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全力对标广州先进城区,加快实现边界变中心,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在产业升级方面,里水将围绕“一产转型、二产提升、三产优化”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接下来将继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云端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聚焦“两高四新”产业导向,引领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文商旅体创”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夜游等夜经济项目,拓宽市场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何万里钟泽诗吴泳梁凤兴吴志恒欧林菊通讯员杜建新李芳毅关蕴琪刘成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