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城乡融合改革 南海有了智囊团
9名专家学者受聘为专家顾问,为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陈祖煌 广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专家

关成华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

余宗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龙建刚 资深媒体人、南方日报《佛山观察》特约评论员
“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有三层重大意义,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做先行者;为其他地方的‘村改居’探索新路;在引导农民自愿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实践上提供样本。”
“‘既要马儿跑也要给马儿吃草’,首批8个省级支持事项这样的政策加持对南海来说尤为珍贵。”
“优先支持实验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这意味着佛山有了一个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就是南海。”
……
9月27日,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在南海影剧院举行。为广泛吸收各界智慧,南海聘请9位专家学者担任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专家顾问,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为专家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南海如何更好地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当日,“智囊团”就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未来,他们将发挥专家顾问的参谋智囊作用,为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提供智力支持。
南海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新路径
“如果南海能通过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率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对整个珠三角,甚至对整个广东省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陈祖煌表示,城乡融合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早做早主动,晚做成本高。”
在陈祖煌看来,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至少有三层重大意义。其一,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做先行者。《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为南海破解城中村问题,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的令人向往的优质生活地区提供了较好的探索路径。
其二,为未来其他地方的“村改居”探索出一条新路。南海推行“村改居”这些年来,农村社区没有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区,但其他地方还在不断地按照这样的路径进行“村改居”,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而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正是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新路径,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新示范。
其三,在引导农民自愿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实践上提供样本。一方面,城中村农民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意愿不高,在未来,是通过集体土地推进城市化,还是在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共同推进城市化仍值得继续探索。另一方面,实现城市化之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如何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值得思考。
他强调,南海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体制上要深化改革,在机制上要持续创新,要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议设置“发展指数”量化城乡融合工作
关成华指出,“城乡融合”,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把农村变成城市”。“城乡融合”实质是让城市和农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市要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农村也会有高楼大厦。而且“城乡融合”不仅是土地的利用问题,还包括经济制度、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许多课题,“南海的决策者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些问题。”
为了支持南海开展城乡融合试点工作,省市层面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关成华直言“政策给的足,力度非常大,感觉很震撼。”
关成华表示,南海当前面临的政策空间非常巨大。“南海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似乎都能对症下药,而且上级政府放手让南海一搏,这就使得南海有能力有勇气想要做的事情,都有了去实施探索的可能性。”关成华举例说,以前的集体土地,现在有的用来发展工业,有的发展起了服务业,那么集体土地该如何充分利用,这就要靠政策来解决。
南海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关成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设置“南海城乡融合发展指数”,以此来量化具体的工作。比如针对“土地利用率”,看看存量的土地释放途径有哪些;城乡融合的环境治理方面,大气、水的质量改善程度怎样体现等,都可以通过“数字”来直观反映。关成华还指出,将具体工作量化以后,从横向来说可以跟其他地区的城乡融合工作作对比,从纵向来说这也是个久久为功的过程。
“希望佛山南海能稳扎稳打做好各项工作,形成‘南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关成华寄语,若南海的城乡融合做好了,不仅是在广东省,在全国也是率先突破。
南海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智慧和样本
“《实施方案》是一份蕴含着省市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上下对改革创新的沉甸甸的期待!”余宗良对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余宗良表示,改革开放之初,“六个轮子一起转”的模式,成就了南海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样本,但如今,南海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都需要重新塑造。城乡融合发展可助力南海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实施方案》在南海的实践性很强,非常接地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路线图’。”余宗良表示,《实施方案》涉及南海城乡融合的方方面面,其发展路线十分明确。
《实施方案》明确首批8个省级支持事项,助力南海建设“加速度”,余宗良认为这是政策利好。
“区域政策创新的探索不断系统化、基层化,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支持,政策上的保障,‘既要马儿跑也要给马儿吃草’,这样的政策加持对南海来说尤为珍贵。”余宗良表示,此时南海在探路,国家、省在赋能,为省乃至国家探路。南海担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机遇,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再出发提供“南海智慧”和“南海样本”。
接下来,南海该如何更好地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余宗良建议,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南海要抓住关键环节补短板和清除历史欠账,促进区域更快更好发展。同时要写好城乡融合发展这份“答卷”,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引来电子信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海扎根。
佛山有了一个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
“如今南海到了改革再出发,为国家贡献‘南海模式’的时候了。”作为佛山本土的资深观察者,龙建刚对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充满期待。今后,他将以实验区建设工作专家顾问代表的身份,密切跟进、关注南海的实践,及时总结、传播南海的经验。
在龙建刚看来,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南海的重大机遇,更是广东省的重大任务,甚至在全国也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任务艰巨。不过,龙建刚表示,南海历来是改革先锋、试点大户,能够肩负着开疆拓土的使命和担当。
龙建刚从省委深改委印发的《实施方案》发现了几个惊喜。“赋予南海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权限,这在全国都是一个重点课题。优先支持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这意味着佛山有了一个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就是南海。”龙建刚表示。
这一“惊喜”对南海及南海的干部队伍都是一个大的挑战。龙建刚表示,关键就看南海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落实力、行动力,要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和经验,将其转化成对南海发展有益的政策。
“希望南海雄师能一路爬坡过坎,在改革中闯出新路子,再造一个新南海,这是大家对南海的期待。”龙建刚说,他将发挥顾问代表的作用,从宣传的角度及时做政策解读,提炼传播南海的改革亮点。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杨慧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杨慧谢轲吴美璇方智恒见习记者彭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