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7月0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封面

    • 送上组织关怀勉励接续奋斗
    • 佛山将启用考生身份识别系统
    • 以强党建为引领 打造幸福儒林之乡
    •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佛山启动粤菜品牌评选

    第A02版:关注

    • 保持良好健康状态就是加分项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征集启事

    第A03版:城事

    • 整治交通违法 无人机来盯梢
    • 守护社区 20年 平凡工作也闪光
    • 广发银行佛山分行等四家公司举行“党建共建七一活动”
    • 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开始报名
    • 专家支招 企业上云
    • p58A

    第A04版:文化

    • 这些插画很潮也很佛山

    第B01版:封面

    • 习近平总书记六月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汇编
    • “五个抓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总书记这样强调“人民健康”
    • 学习园地

    第B02版:大家事

    • 警钟长鸣 慎终如始 毫不松懈 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 全面落实常态化管理 确保“双战双胜”

    第B03版:大家事

    • 以四个非常攻坚克难 打造出新出彩活力新南海
    • 2020年工作部署

    第B04版:大家事

    • 2020年度 10件民生实事项目出炉
    • 七虎抢抓新机遇 激发发展新活力

    第B05版:党旗红

    • 守底线 强担当 提效能 南海党员干部要这样干!

    第B06版:大家事

    • 南海扶贫:帮出新成效 扶起精气神
    • 拆除整理任务完成超五成

    第B07版:大家事

    • 做细做实服务保障工作 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
    • 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 暑期: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第B08版:大声公

    • 创业就业,来南海,就对了!
    • 救助对象申请流程一图话你知!

    第B09版:大声公

    • @各位老板 做生意快到南海来!
    • 南海这9人获命名 佛山·大城工匠
    • 集聚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第B10版:大声公

    •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些套路要当心
    • 吸毒能带来灵感? 都是骗人的!
    • 无人机航拍巡查 让违建无所遁形

    第B11版:廿四味

    • 来碗养生糖水 让你甜爽一夏

    第B12版:邀您共享

    • 家门口的文化盛宴邀您共享
  • 数字报首页

B11:廿四味

来碗养生糖水 让你甜爽一夏

2020年07月04日

海带绿豆沙、芝麻糊、椰汁西米露、杨枝甘露……炎炎夏日里,一碗甜入心扉的糖水下肚,最能安抚躁动的心神。

有人说,女人都是水做的,而广东人则是糖水做的。糖水更是和老火靓汤、凉茶一起,称为“广东三大神水”。

糖水能如此顺利地征服广东街坊,除了好吃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广东饮食文化的无缝契合。

广东燥热潮湿,容易上火,不宜用药大补,温和的食补更为适合。同时,食补也应该顺应四时,将食品性质与季节和天气的变化配合起来,方能达到滋养身体的目的,而糖水完美地符合了上述原则。

于是乎,一年四季,总有一款糖水适合你。春季养生以养肝调气为主,应食枸杞决明子糖水、木瓜炖雪蛤等;夏季养生以养心安神为主,宜食海带绿豆汤、马蹄西米露等;秋季养生以润肺为主,宜食川贝枇杷雪梨糖水、木瓜炖银耳等;冬季养生以滋阴补肾为主,宜食黑芝麻糊、桂圆红枣汤等。

在南海,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大街小巷的甜品小店和寻常百姓家,都有糖水的身影,用来制作糖水的原料包括红豆、绿豆、芝麻、杏仁、莲子、百合、桂圆、白果、银耳、鸡蛋等,糖水的种类也多不胜数。

“小时候就会跟家里人一起逛街,逛完了一起吃个糖水再回家,那种感觉让人十分回味。”市民林小姐说,餐后来一碗糖水,是不少南海人的习惯。

进入七月,酷暑难耐,身体容易出现火气旺盛的情况,这个时候不妨来碗清热解暑、清肝降火的绿豆海带糖水;天气炎热容易食欲不振,用乌梅、山楂、陈皮、冰糖煮一煲酸酸甜甜的乌梅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街坊打卡点

红星甜品每口都是正宗广东味

糖水与豆花碰撞出甜蜜嫩滑的糖水豆花,香甜四溢、浓香可口的黑芝麻糊,入口即化、软糯香甜的香芋西米糖水……在这里,每一碗糖水都诉说着老街的故事,传承着质朴又甜蜜的老街回忆。

位于大沥镇盐步直街的红星甜品店,创立于1996年,专营各式传统甜品。

糖水铺不大,约70平方米的店面仅能容纳8张桌椅,斑驳的红漆招牌、绿色转页风扇、墙上琳琅满目的价格表……店内依然保持着旧时的装修风格。

看似简陋的老字号店铺,流露着最自然的味道,存留着街坊们最初的情怀,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客人。“附近街坊在这里由细食到大,他们在这里能吃到很多经典美食,还能找到从前的味道。”红星甜品店负责人介绍,当初开甜品店是为了生计,做着做着就有了感情,后来慢慢成为了街坊们熟悉的味道。

每天选用新鲜的食材,坚持传统方式制作,加以真情经营,成就了红星甜品店的经典美食。店里产品价格也极其亲民,均价4元,便能品尝到老广传统甜品。

20多年过去,红星甜品店一路走来,以平价的美味留住了一代人的回忆。

医生提醒

夏日吃糖水谨记适量适度

炎热的夏天,把人们“烤”得大汗淋漓,十分难受。面对高温的夏天,喝些清凉降火的糖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师彭玉莹提醒,夏日吃糖水要适量与适度。

夏天多吃甘味食物可以起到益气生津作用,但“甘”并不等同于“甜”。因此,糖水的糖度要适宜,不可过甜,脾虚的人吃过甜的东西会滋腻生痰,阻碍脾胃运化功能。糖水要寒温适宜,在食材方面寒性与温性搭配得当,例如绿豆和海带都属于寒凉的食品,煮糖水的时候

可以搭配温性的陈皮和红糖进行中和;食用温度也要适宜,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过于冰冷的东西容易损伤脾胃,同时,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腹痛腹泻等。同时,糖水的食用要适量,食用时要按照个人体质和状态选择适合的糖水,小朋友也不宜多吃糖水,多吃甜食会抑制食欲,导致吃主食减少。

医生还提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要少吃甜食,糖尿病患者也要忌食糖类,心血管人群不建议吃冰镇糖水,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

皂角米桃胶炖银耳

1

材料 皂角米15克 、桃胶20克、银耳半朵、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桃胶和皂角米分别置于大碗中清水浸泡半天以上,桃胶泡发中途需换水,将表面杂质清除。

2、银耳泡两个小时左右,涨发后剪去蒂,撕成小块。

3、把水煮开之后,将所有泡发好的材料过水冲洗后倒入高压锅中。4、大火烧后转小火,炖40分钟即可,快出锅时加少许冰糖。

烹饪技巧

桃胶的泡发率很高,一定要注意用量,一般每人3颗到5颗即可。

功效

桃胶有活血益气稳定血糖的作用,银耳滋阴润燥,皂角米可以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美容养颜,三种食物搭配使用可以有很好的滋阴养颜效果。

四款糖水陪你度夏

2芝麻糊

材料 黑芝麻200克、白米1汤匙、冰糖适量

做法 1、将黑芝麻和米洗净,浸泡2小时。

2、将黑芝麻、米及4碗水放入搅拌机内,搅拌5分钟,将芝麻及米搅至全烂。

3、将芝麻米浆倒在纱布袋内隔渣,令芝麻糊更滑。

4、把4碗水及冰糖放入煲内煮溶,再放芝麻米浆,慢火一边煮一边搅动,煮至糊状即可。

烹饪技巧 芝麻糊要煮出带糊状的质感,必须要落米浆。而想芝麻糊香一点,就应再放少许白芝麻一齐煮。功效 芝麻味甘、性平,有补血、润肠、通乳、养发等功效,适于治疗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多吃芝麻糊皮肤会滑溜、少皱纹,还会令肤色红润白净。

3

莲子百合红豆沙

材料 红豆500克、白莲子30克、百合10克、陈皮适量、冰糖适量 。

做法 1、把红豆、莲子、百合洗干净,并用清水泡浸两小时。

2、把水煮开之后,将红豆(和浸豆水)还有陈皮、莲子、百合放入锅中。

3、先用中慢火把材料煮两小时,最后才用大火煮大概半小时。

4、煮至红豆起沙和还有适量水份,就可以加糖调味,甜度根据各人所爱。

烹饪技巧 红豆要煮至裂开后再加入糖,太早加入糖,红豆不容易煮至起沙。

功效 红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止血、强健筋骨等作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

4

紫薯芡实糖水

材料 紫薯100克、芡实60克、糖适量、牛奶适量

做法

1、将紫薯洗净削皮、蒸熟,将蒸熟的紫薯切小块并碾碎。

2、芡实洗净并煮熟,将紫薯与芡实共同放在锅内,加入牛奶,分量以浸没食材为佳。

3、大火煮开,然后关小火煮5分钟左右即可。4、依个人口味加糖调味,紫薯芡实糖水就完成了。

烹饪技巧 紫薯可以碾碎一些,这样糖水的颜色更好看。

功效 芡实非常易于消化吸收,能够起到滋补脾胃的功效,夏季人体的脾胃功能容易受损,适时食用芡实能修复脾胃功能,为接下来的秋冬进补打下坚实基础。

文/珠江时报记者 洪晓诗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