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藏家李冠春
8年向南海博物馆 捐赠藏品逾千件

■李冠春的藏品马家窑蛙纹陶瓶。
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当天,藏家李冠春再次向南海博物馆捐赠了10套古代琉璃器,藏品年代跨度大、品种多样,填补了南海博物馆藏品类别的空白。
自2013年开始,来自广州的李冠春每年都向南海博物馆无偿捐赠藏品,包括古陶瓷、木雕、钱币、石器、铜器、金银器等类别,8年捐赠的藏品数量已达225套超1000件。
出生文博家庭从小迷恋旧物
李冠春每次捐献文物,都优先给予区级博物馆。他认为,相比较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区级博物馆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更应该充实其藏品使其发挥更大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民间教化作用。
多年来,李冠春陆续向国有博物馆无偿捐赠了2000件左右藏品,包括祖庙、清晖园、南海博物馆、华南农业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部分国家级博物馆,其中向南海博物馆捐赠的藏品数量最多。
李冠春早年曾供职于广东省文物系统,曾担任《收藏》杂志官方网站、《古玩世界》、《收藏与投资》顾问和鉴定专家,也是南海博物馆、骆越博物馆、大观艺术馆等文保单位理事、顾问和鉴定专家。多年来,他热心于文物传承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文物鉴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荣获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2016年度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李冠春出生于广州一个传统文博家庭,父亲也热衷收藏善本古书,潜移默化下让李冠春对旧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从儿时起,李冠春就会攒下零花钱,时常跑到广州清平路地摊买旧物,“书店、古董店、茶叶店是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李冠春至今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本旧书就是光绪年间印的《康熙字典》,还有一只雍正青花龙盘,“当时只要几元钱,现在估计涨到1万多元了吧?”
多次在佛山展出精品古瓷器
“南海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虽然来自广州,但我对南海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能为南海文化历史的传承尽微薄之力。”在李冠春的印象中,广佛从来都是一体的,南海在岭南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南海博物馆负责人看来,李冠春为人低调谦和,是一位热心文博事业的热心藏家和专家。“自2013年与南海博物馆结缘至今,他多次向南海博物馆捐献文物,数量逾千件,品种繁多。”负责人还告诉记者,2018,李冠春从他捐赠的藏品中精选出100多件,成功举办了“传承·活化”——李冠春先生捐赠藏品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1年,李冠春以“联珠雅集”的名义,联合其他四位藏友在祖庙举办了一次“古韵瓷风”古陶瓷展,展出了五位藏家近百件高古陶瓷藏品,其中包括李冠春提供的17件古陶瓷精品。
擅长古陶瓷鉴定跨界作画
在李冠春数量庞大的藏品中,古陶瓷占据了大部分,且藏品横贯全国南北各个窑口,他也最擅长古陶瓷鉴定。多年来,他曾多次在省内多个国有博物馆免费为群众鉴宝。
收藏的乐趣在不断学习,早年李冠春供职于省文博系统,接触过的古董达数十万计。但直到现在,他仍在学习中。与一般藏家和鉴赏家不同的是,在收藏旧物古董的同时,儿时受叔公李澄之影响,李冠春从小便喜欢绘画艺术。李澄之是中国现代美术开拓者之一,解放前曾任广州美术团体“赤社”的负责人,毕业于法国马赛美术学院。李冠春没有采用油画的方式,而是用丙烯颜料作画,题材多为古董文玩和国画中的花鸟动物,颇有国画的古风味。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王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