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瞪羚动力谷以4个村改试点项目撬动区域连片改造提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大智变 打造智能产业社区

■占地6000亩的丹灶“城西片区”又称“瞪羚动力谷”,将建设成智能产业社区。(效果图)
产业发展协调、瞪羚企业集聚、城乡规划布局合理、要素配置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在丹灶镇,又一个智能制造服务创新发展高地正在筹备建设,占地6000亩的“城西片区”又称“瞪羚动力谷”,将建设成智能产业社区。
目前,瞪羚动力谷已有4个项目纳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总面积约1200亩,将有效撬动片区的连片改造提升,助力丹灶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典范。
4个村改试点项目连片开发
丹灶镇瞪羚动力谷位于南海区西部片区北翼、丹灶镇工业大道两侧地段,是丹灶新城的重点延伸区域,更是丹灶“仙湖氢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瞪羚动力谷将规划范围内已有的4个项目纳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分别是丹灶镇城西片区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伏水番稔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伏水坡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玻马厂地块改造项目,总面积约1200亩。
自2018年起,丹灶镇便开始在4个村改试点项目范围内,借助“混合开发”等创新方式,推进瞪羚动力谷片区内的土地征收、联合开发、连片租赁、旧改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连片改造地区的产业活力、平衡不同产业开发的总体利益,运用“以产业开发为主、住宅开发为辅”的土地复合利用方式,在“国有+集体、住宅+产业、出让+租赁”三个层面上,统筹推动区域的连片开发。
届时,当前产值较低的残旧低层厂房和仓库,将摇身变为都市型工业楼宇和研发办公大楼,引入和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瞪羚动力谷建设成为瞪羚企业的新聚点、产业振兴的新节点、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建智造服务创新发展高地
村级工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区作为丹灶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有力支撑点,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是促进丹灶创新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丹灶镇目前共有村级工业区116个,合计占地面积29224.47亩,占全区村级工业区总占地面积的15%。今年,丹灶镇将坚持“打、拆、建”相结合,以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为丹灶高质量全面发展腾出新空间,推动旧工业区向科技园区转型。
瞪羚动力谷在规划建设层面上更注重“人的发展”,它融入了人文、教育、环境等因素,使得园区和社区之间的融合之势更加迅猛。
瞪羚动力谷是“仙湖氢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区位转变、产业转变、功能转变、环境转变和文化转变”五大“智”变,建设成为丹灶智能制造服务创新发展高地。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从丹灶仙湖度假区出发,有一条水道自北向南蜿蜒流过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塱心5个村居,全长约8公里,这条水道名为“有为水道”。这条水道串起的还有中国近代的历史长河,从百年前康有为矢志推动变革,到陈澹浦用蒸汽技术创新改造缫丝厂,借助水道传播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忠义文化,更是为维新思想的孕育提供了良好土壤。
今年,丹灶镇将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视为重要工作抓手。把城西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与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把大金工业园连片改造与翰林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使得瞪羚动力谷与大金智地形成“双峰突起”之势,一幅产业、城市、人文、生态相协调的画卷正在丹灶徐徐展开。
丹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基表示,瞪羚动力谷立足“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立新城”的总体目标,将逐步建设成为创新型、低碳型、集约型、开放型的生态产业典范。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李阳通讯员李广斌图/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