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长领治 专攻“硬骨头”

■施工人员在里水北沙社区的沙洛涌铺设污水管网。

■经治理后,里水沙洛涌告别黑臭水体。
“本人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功能,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深刻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行为的错误……”日前,里水镇一家配件加工厂经营者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致歉声明”,就自己的违法行为向公众道歉。
这是里水第一宗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水体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也是里水推动广佛跨界河涌水环境整治、打击企业污染环境的一个创新举措。今年里水将坚持“四源共治、流域治理”、“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治理思路,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不断提升河长领治能力,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战。
严厉打击
刑事+公益诉讼追究企业责任
上述提到的配件加工厂经营者姜某不仅被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根据公益诉讼结果支付环境损害赔偿费。
“本案是里水镇第一宗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水体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里水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广佛跨界河涌整治的典型案例。为了及时取证、有效打击企业违法行为,检察院在公安侦查阶段即提前介入取证,通过与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动协作的方式,及时查处污染环境的被告,制止污染行为的持续发生,并通过提起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要求被告对其污染环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令其意识到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并需为此承担沉重代价。
原来,针对类似的企业污染环境案件,以往均追究刑事责任,而本案在追究企业主刑事责任基础上还附带了民事公益诉讼,聘请专家鉴定企业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最终判定企业主还需支付环境损害赔偿费26万元并向社会赔礼道歉。
“创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除了追究企业刑事责任,还让企业承担环境损害的经济责任,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可震慑存在侥幸心理的经营者。”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里水执法大队大队长曹毅成表示,今年将加大广佛跨界河涌涉水企业整治力度,加强对企业日常的监督检查,从严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源头治理
多部门联动消除黑臭水体
河涌治理,既要严厉打击,也要从源头上治理。今年里水将以黑臭水体整治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以“控源、截污、清淤、管理”为思路,确保今年基本全面消除全镇黑臭水体。目前已明确了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黑臭水体等任务,同时还编制了镇内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位于里水沙涌社区困扰居民多年的黑臭水体上沙涌经过前期整治,目前水体已明显改善。
“拆了沿岸1200平方米的违建,清了淤泥,封住了排水口,截污管网收集所有生活、达标排放的工业污水,还建设了活水泵站,多个部门联动通过一系列工程才改变了河涌环境。”沙涌社区党委书记李业华介绍,河涌治理之前不仅影响生活环境,大量的污水直排,还污染珠江流域,多得河长统筹各部门对河涌进行治理。
原来,2019年6月,上沙涌河长巡查发现,上沙涌存在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内现象。在河长的领治下,河长办和多个部门一起召开研讨会,沟通治理办法,督促市政公司加快污水管网铺设修复,环保办加强对沿线企业的监管,水务所建设活水泵站,社区拆除杂草、垃圾、违章搭建物等。
如今,上沙涌水环境好了,周边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上沙涌附近的300亩村级工业园已纳入了三旧改造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工业、商住于一体的综合体。该社区还计划对上沙涌沿河岸线进行公园化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给居民创造美丽宜居的家园。
挂图作战
深化广佛跨界河涌治理
消除黑臭水体仅是里水治理水环境的其中一个任务。里水地处广佛交界,河涌密布,共计河涌220条,长度约272公里,水环境治理任务重压力大。自成立河长办开始,里水共设立17个镇级河长、34个村级河长,联合环保、水务等职能部门多管齐下,实施“一河一策”,逐条、逐步改善河涌水质,不断提升全镇水环境。
“不仅220条河涌实施一河一策,全镇治水还实施挂图作战,编制污染现状图、治理规划图、年度作战图。”据河长办邵俊华介绍,挂图作战明确了2020年项目清单和目标,形成“工作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目标化、目标责任化”。
记者从里水河长办看到了包括珠江西航道(里水段)、水口水道(里水段)、里水河(里水段)等多个流域作战图,每一张作战图上,均对一条主要河涌及其相关支流形成的整个流域进行治理工程细化,明确了每一项工程的任务内容、开工和完工时间、投资额等要求。
在珠江西航道(里水段)流域作战图上,可看到洲村涌、禹门涌、岗美涌等河涌的多个治理工程,这些都将影响到整个金峰洲的水环境。
据里水河长办介绍,目前金峰洲有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部分河涌的岸线整治、活水调度、沿河截污、清淤疏浚工作有初步成果。例如洲村涌、岗美涌经前期污水厂建设等项目实施,流域河涌污染已大大降低,水体流动性和保洁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岸线绿化和景观有效提升,下阶段将推行自然村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力争2020年底将水质提高至Ⅴ类水。
文/图见习记者欧林菊通讯员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