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南海这么干
7大方面入手,促进生态环境工作上新台阶
今年是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开局年,也是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今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干?
昨日,南海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部署今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
2020年,南海将从7大方面入手,促进生态环境工作上新台阶。这7大方面包括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突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控等。
当前,南海正大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南海也将秉承“执法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实行行政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等级、不同信用评级的污染源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工业企业正面清单、混合清单、负面清单专项管理,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7方面入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南海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从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等7大方面入手,促进生态环境工作上新台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7大方面包括“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体系、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控、固体废物监管、村级环境整治等方面。
其中,在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体系方面,南海将强化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南海将其纳入整改重点,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行挂图作战、限期销号,列清单、建台账、设时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严防整改后反弹。
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突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控依然是2020年生态环境工作的发力重点。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海将进一步细化生活源治理和管控,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度,争取实现全区自然村污水管网全覆盖;从治源、压煤、抑尘、控车、禁燃、增绿、应急等七个方面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精准防控”。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固体废物监管水平,南海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加快推进佛山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和富龙项目建设,提升危废固废处理能力,建设完成17个一般工业固废中转站以及10个危废中转站。
此外,南海还将试点推行“区域环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评审批改革,实行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实行“最多跑一次”。
“三单”执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当前,南海正大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力争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强调,南海要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如何兼顾?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做出了有益探索。
为应对当前形势,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实行行政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将企业监管分为“正面清单”“混合清单”“负面清单”等三类清单。
对于划入“正面清单”内的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合理运用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对“混合清单”内的企业帮扶引导,对其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合理整改时限,主动指导企业落实整改,统筹第三方优质资源开展服务;对“负面清单”内的企业严管重罚,持续加大查处力度,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依法严惩。
“疫情以后,如何减少对企业的不良干扰又能够有效执法,‘三单’执法模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闫昊波表示,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通过线上交流等方式开展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做到了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区长顾耀辉表示,国家生态环境部也适时出台专门政策,明确建立和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南海要积极推动两个清单落地见效,助力新项目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顾2019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PM2.5下降3.0%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下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2019年,南海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及大江河干流水质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总体向好,功能区噪声质量有所好转,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质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环境空气质量轻微下降。
其中,2019年城市测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一氧化碳年评价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与2018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下降12.5%,二氧化氮下降2.2%,PM2.5下降3.0%。
从总体看,南海区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闫昊波指出,比如大气污染方面,南海区国控测点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共268天,优良率比较低。
闫昊波要求,针对当前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南海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迅速整改落实,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南海贡献。
2020年
南海7大方面入手促进生态环境工作上新台阶
1
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
●推行“差别化”考核●推动责任考核深入村(居)●结合第三方督查考评,对重点难点工作任务进行督查督办●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目标责任
从“非量化考核” 向 “量化精准考核”转变
责任主体
从“部门单位” 向 “关键少数”转变
考核方式
从“内部考核” 向 “内外考核”转变
考核结果
从“偏宽偏软” 向 “既紧又硬”转变
2
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
●围绕强化省、市控断面水质保障, 广佛跨界河治理和流域治理三大重点,进一步强化治水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度,争取实现全区自然村污水管网全覆盖
●推进已建小区
“雨污分流
” 整改和新建小区“雨污分流”规范化管理
3
突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控
从七方面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精准防控”
治源 压煤 抑尘 禁燃 控车 增绿 应急
4
进一步提升全区固体废物监管水平
●加快推进佛山市绿色工业服务中
心项目和富龙项目建设,提升危废固废处理能力
●建设完成17个一般工业固废中转站以及10个危废中转站
●打造一个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体系
、一个固体废物闭环收集系统和一套固体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的
“3个1”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5
持续打好村级环境整治攻坚战
●以更大力度推开对
3.5万亩村级工业园的综合整治
●深入挖掘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数据信息
,进一步理清全区村级工业园区的产业、企业、排污等现状信息
6
坚持重点治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实施标本兼治
●建立“正面清单”“混合清单”“负面清单”的“三单”执法模式
●进一步转化执法思路
,使执法重点由工业源扩展到生活源、移动源
●从精细化、全链条、高效能、长效化四个方面,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实行差别化管理,让守法企业切实获利
7
坚持改革,继续推进“放管服”
●试点推行“区域环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评审批改革,实行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实行“最多跑一次”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网上办事、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2019年南海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治水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黑臭水体治理
成效显现,广佛跨界流域水质改善幅度超过23%
●其中,国考西航道鸦岗断面水质自
2018年“攻坚战”以来首次达到国考标准,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历史上首次年均值达到Ⅳ类标准
治气
●大气环境质量关键指标PM2.5浓度远优于省下达任务目标
●工业污染标志性污染物二氧化硫浓度连续3年保持在个位数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林应涛通讯员杨科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