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生活 别样滋味
“云购物”“云课堂”“云办公”,“云生活”将成为现代生活新趋势,为未来社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石门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尹旭在上网课。

■南海文化馆组织舞蹈老师开展线上教学。

■企业员工在家远程办公。

“司机已接单,请在5分钟内到达上车点。”“你的快递已送达,请凭提货码到小区快递保管点提取。”简单的一句话,一条短信,是现在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之一。
说起2020年的最大改变,在“云上过日子”一定是其中一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里,人们不得不选择足不出户的“云生活”,也迅速习惯着“云生活”。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南海已有超50万人通过“南海民政”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殡葬服务机构的网上拜祭平台进行“云拜祭”,让思念绵延。
而学生们依旧认真上着“云课堂”,他们每天打开电脑上网课,老师隔着屏幕敲黑板,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被点卯记考勤,作业也在网上提交批改。
“云购物”“云课堂”“云买菜”“云办公”“云拜祭”“云赏春”……这些丰富多彩的“云生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带来了新体验,也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能,为未来社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云生活”带来了什么?
与网同行
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我担心父母外出买菜不安全,就接了买菜的任务,每天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4月10日,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开始复工了,便指导父母如何网上购买蔬菜。张女士表示,一开始父母会担心蔬菜送过来不新鲜,但是购买之后他们还挺满意,最近便一直这么购买蔬菜。
张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尝试“云购物”“云娱乐”,网上购买新鲜蔬菜、水果,商家配送;网上听讲座,在家健身运动……通过线上平台改变线下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云看展、云买菜,宅家的日子可真是太难过了。”回忆起今年初不能出门的日子,在湖南大学就读的南海学子欧阳锦晖很是感慨。他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疫情发生后一直没能出门玩。“幸好今年很多博物馆都开展了线上看展的功能,不用去北京就能看到故宫的展览,这个体验非常好。”
而对于欧阳锦晖的一家,疫情防控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爷爷奶奶也学会了线上下单买菜。“买菜的APP很多,我就选择了一个口碑比较好的,除了挑选菜,下单的时候老人家还会有自己的备注,比如我爷爷喜欢嫩一点的菜心,奶奶觉得前腿肉好吃。”欧阳锦晖说。
宅家生活
减少人群接触支持抗疫
市民肖阿姨原本对于网上购物不太相信,但是这一场疫情,却让她感受到了网购的魅力。肖阿姨说,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超市也可以在网上逛,她学着在网上购物,每天捧着手机忙得不亦乐乎,还动员朋友一起学网购。
“抗疫期间,政府号召市民尽量少出门、少聚集,作为市民应该响应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支持抗疫。”肖阿姨说,学会了网购,疫情期间就不用去超市购物了,宅家生活可以减少接触人群,也算是支持政府抗疫吧。
80后的市民姚敏也是“云买菜”的深度依赖者。“我们家宝宝喜欢吃新鲜的鱼和虾,但疫情期间没法去超市选购,基本上整个2月份我都是在网上买菜。”她说,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盒马生鲜这些APP都是疫情防控期间下载的,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便利。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和家人担心去超市购物接触的人太多,每天晚上我们会在电商平台下单买食材,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有一次我们特别想吃火锅,饭店也没开门,就在电商平台下单,第二天中午就吃上了,满满的幸福感。”姚敏说。
除了“云买菜”,28岁的创业者李先生经常一个人做饭、吃饭,感到有些无聊,于是他打开手机视频,开始和朋友们一起“云做饭”“云聚会”,“感觉我们还是在一起的时候,聊到开心的地方就隔空碰个杯。”李先生说。
“云生活”改变了什么?
消费模式
线上购物模式渐成流行时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线上线下的界限变得模糊,似乎万物皆可“云”。尤其是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云生活”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消费观念。
“以前听过人家直播卖衣服,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成了卖衣服的主播。”近日,记者在南海万达广场一家服装店看到,店员们正做直播彩排,该店销售员小林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没人逛商场,我们只能尝试直播+线上销售方式,希望通过线上引流到线下,让客流尽快恢复。”小林还表示,前段时间通过直播售卖的春装,销量比预期的效果更好,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记者走访中发现,通过直播,不仅可以让客户亲眼看到店内的商品,还可以避免出现聚集的问题,成了近期不少商家的一种营销模式。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记者就收到了多家实体店店主的手机推送信息,邀请加入微信群“团购”,店员在店内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展示各种商品,还会给予较大的折扣,吸引大家通过微信群选购,购买的商品由店家直接邮寄上门。
家住桂城的90后小伙小汉告诉记者,他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网购的,每个月贡献给电商大约1500元左右,网购已成为了他的消费习惯。美团外卖小哥麦开进说,春节期间,他平均每天工作13个小时,一个月收入约1.3万元左右。
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电商、外卖线上订单量实现井喷式增长,记者通过美团外卖APP的数据了解到,这些线上订单中蔬菜配送占60%,日用品和餐饮订单约占40%。市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和观念正在慢慢改变,线上购物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学习模式
网课成为孩子成长特殊经历
因疫情防控需要,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正常实行,为了防止延迟开学耽误学生学业,教育部门要求“停学不停课”,于是上网课成为了很多学校的选择。
3月2日开始,南海区近40万中小学生开启了“云课堂”,老师们开始变着花样学习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继续学习。
屏幕这一端——“完结撒花!”“谢谢老师!”“XX同学赠送老师一朵花”……这样的字眼出现在高中课堂上,会不会让你有一种“走错片场”的感觉?其实,这是石门中学高一年级网络课堂上,学生们为老师刷出的“弹幕”。
屏幕另一端——“亲爱的同学们好,我是苏老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是疫情之下的数学。”大沥海北中学数学老师苏林健,将防疫知识引入数学微课堂,巧妙地为学生讲解如何用数学模型来判断受疫情影响的人数,以及古往今来伟大数学家的家国情怀。
大沥实验小学副校长殷德渊表示,网课虽然是这次疫情下“被迫”采取的选择,但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加强家庭教育的一次机会,有利于增加亲子教育的空间,增强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老师们开启直播,让学生足不出户收看网课,在家就能够学习各种知识。正是通过“云课堂”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孩子们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能高效学习。同时,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新奇开放的“云课堂”成为了不少孩子们成长中一段印象深刻的特殊经历,而教育行业也可以借机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推动优质线上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助推线上学习资源发展。
娱乐模式
网上学手工制作玩出了兴趣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市民都在家开启“云娱乐”模式。采访中,市民吴先生表示,春节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不仅学会了煮菜做饭,坚持每天在家打卡运动,甚至还发现自己竟然有插花的手艺。吴先生说,原本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想到他却玩出了兴趣。
与吴先生一样,肖女士也因为抗疫期间宅家爱上了手工制作和瑜伽。
“朋友推荐我关注了南海区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每天都有教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我现在就做好了一个茶席。”从2月10日开始,市民肖女士每天都跟着公众号在学制作小手工,还会跟着线上瑜伽老师练半个小时瑜伽。
为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抗疫期间,南海虽然暂停了所有文化场馆的开放和活动举办,但南海各文化场馆坚持公共文化线上服务不打烊,让广大市民和文化爱好者一样找到精神寄托和文化滋养。
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小杨每天忙着打卡上课,只不过她的网课和学生们不一样,她是打卡健身课。“因为疫情,很多健身房都停了,让我很难过,后来和我的健身教练建议,让她每天在网上给我们上课。”小杨说,一开始担心学员太少,她便试着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我一个舅妈没办法出去跳广场舞,现在每天跟着我在家学瑜伽了。”小杨认为,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不愿意出门运动的人可以在家运动,而且还不用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害羞。
疫情发生以后,每天下午5时开始的线上直播教学,已成为桂城一家健身房的常态。该健身房的负责人小李告诉记者,从线下到线上,一方面是回馈学员,督促大家在家锻炼,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救”,不希望学员流失,弥补线下无法提供课程的措施。
此外,医生在线“云问诊”、互联网公司实行“云办公”、房地产开发商“云卖房”……随着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各种“云办公“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就实行全员在线办公模式。佛山洛客市场总监郑洁介绍,办公室里的每台电脑都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只需派一位员工去值班,开启全部的电脑,设计师们在家即可操控公司的电脑获得工作资料,日常办公完全不受阻碍。
记者手记
万物皆可“云”释放新动能
传统购物变为“线上购物”、课堂教学变为“线上学习”,店铺销售变为网络营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方便快捷的“云购物”、快速周到的“云服务”、简洁高效的“云办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特殊时期,“云生活”正在释放新动能。
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云生活”改变了我们什么?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一种新的情感寄托,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实,不仅仅如此!
在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云生活”恰好迎合了时代风向,可谓是恰逢其势、恰逢其时。“在云上”顺利地在虚拟场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搭起桥梁,顺利地展现了一种不将就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必躬亲的沉浸式体验,一种便利性生活的新观念,一种用流量输出价值观的社交手段。
“云生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心,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由此催生了新的经济生态。而对于疫情的到来,只不过是将实体世界进行区隔而已。因为,就当下的图景来讲,就算没有疫情,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也是在云端完成的。因此,“云生活”将成为现代生活的新趋势,经济复苏的新动能,社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但是,面对真实的世界,有很多生活行为,还是必须依靠实体互动而完成的。因此,并不等于“云端生活”可以完全替代“现实生活”,只能说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
无论是“云端生活”,还是“实体生活”,“你我”彼此需要着,但是“彼此”也疏离着。好好生活,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肖莎莎蓝志中图/珠江时报记者肖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