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4月1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19735844

    • 举全区之力推进实验区建设打造南海改革“金字招牌”

    第A01版:19735845

    • 破题起势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A01版:19735846

    • 选出您心中的南海杰出青年

    第A02版:要闻

    • “七步法”推进公共机构垃圾分类

    第A03版:经济

    • 这家南企供应的抗静电剂可生产超亿件防护服
    • 火力全开 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 网红各显神通 宣传南海企业
    • 高企认定培训首期明日上线

    第A04版:关注

    • 云上生活 别样滋味

    第A05版:镇街

    • 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促进
    • 桂城五斗桥将重建
    • 里水企业结对帮扶云浮罗定四个村居
    • 排查安全隐患 确保汛期安全
    • 系列教育活动学习国家安全
    • 破题起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A06版:法治

    • 更快破大案 积极破小案
    • 顺手牵羊偷卡板4名司机变成贼
    • 佛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关于上线广东省集中式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期间社保业务办理问题的通告
    • p39

    第A07版:教育周刊

    • 小英才能量大 用德艺传爱心
    • 线上学习促进步 线下践行促成长
    • 校车防控演练筑牢校园防疫墙
    • 广职院获赠爱心防疫物资
    • 关于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劳动模范、先进劳动者和先进集体候选名单的公示

    第A08版:时事

    • 严防境外输入风险无差别执行防控措施
    • 对无症状感染者采取与确诊病例同样的严格措施
    • 广东全体教职工返岗前需进行核酸检测
    • 英国首相约翰逊出院
    • 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初步查明起火原因
  • 数字报首页

A04:关注

云上生活 别样滋味

“云购物”“云课堂”“云办公”,“云生活”将成为现代生活新趋势,为未来社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2020年04月13日

■石门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尹旭在上网课。

■南海文化馆组织舞蹈老师开展线上教学。

■企业员工在家远程办公。

“司机已接单,请在5分钟内到达上车点。”“你的快递已送达,请凭提货码到小区快递保管点提取。”简单的一句话,一条短信,是现在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之一。

说起2020年的最大改变,在“云上过日子”一定是其中一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里,人们不得不选择足不出户的“云生活”,也迅速习惯着“云生活”。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南海已有超50万人通过“南海民政”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殡葬服务机构的网上拜祭平台进行“云拜祭”,让思念绵延。

而学生们依旧认真上着“云课堂”,他们每天打开电脑上网课,老师隔着屏幕敲黑板,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被点卯记考勤,作业也在网上提交批改。

“云购物”“云课堂”“云买菜”“云办公”“云拜祭”“云赏春”……这些丰富多彩的“云生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带来了新体验,也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能,为未来社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云生活”带来了什么?

与网同行

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我担心父母外出买菜不安全,就接了买菜的任务,每天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4月10日,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开始复工了,便指导父母如何网上购买蔬菜。张女士表示,一开始父母会担心蔬菜送过来不新鲜,但是购买之后他们还挺满意,最近便一直这么购买蔬菜。

张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尝试“云购物”“云娱乐”,网上购买新鲜蔬菜、水果,商家配送;网上听讲座,在家健身运动……通过线上平台改变线下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云看展、云买菜,宅家的日子可真是太难过了。”回忆起今年初不能出门的日子,在湖南大学就读的南海学子欧阳锦晖很是感慨。他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疫情发生后一直没能出门玩。“幸好今年很多博物馆都开展了线上看展的功能,不用去北京就能看到故宫的展览,这个体验非常好。”

而对于欧阳锦晖的一家,疫情防控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爷爷奶奶也学会了线上下单买菜。“买菜的APP很多,我就选择了一个口碑比较好的,除了挑选菜,下单的时候老人家还会有自己的备注,比如我爷爷喜欢嫩一点的菜心,奶奶觉得前腿肉好吃。”欧阳锦晖说。

宅家生活

减少人群接触支持抗疫

市民肖阿姨原本对于网上购物不太相信,但是这一场疫情,却让她感受到了网购的魅力。肖阿姨说,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超市也可以在网上逛,她学着在网上购物,每天捧着手机忙得不亦乐乎,还动员朋友一起学网购。

“抗疫期间,政府号召市民尽量少出门、少聚集,作为市民应该响应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支持抗疫。”肖阿姨说,学会了网购,疫情期间就不用去超市购物了,宅家生活可以减少接触人群,也算是支持政府抗疫吧。

80后的市民姚敏也是“云买菜”的深度依赖者。“我们家宝宝喜欢吃新鲜的鱼和虾,但疫情期间没法去超市选购,基本上整个2月份我都是在网上买菜。”她说,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盒马生鲜这些APP都是疫情防控期间下载的,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便利。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和家人担心去超市购物接触的人太多,每天晚上我们会在电商平台下单买食材,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有一次我们特别想吃火锅,饭店也没开门,就在电商平台下单,第二天中午就吃上了,满满的幸福感。”姚敏说。

除了“云买菜”,28岁的创业者李先生经常一个人做饭、吃饭,感到有些无聊,于是他打开手机视频,开始和朋友们一起“云做饭”“云聚会”,“感觉我们还是在一起的时候,聊到开心的地方就隔空碰个杯。”李先生说。

“云生活”改变了什么?

消费模式

线上购物模式渐成流行时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线上线下的界限变得模糊,似乎万物皆可“云”。尤其是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云生活”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消费观念。

“以前听过人家直播卖衣服,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成了卖衣服的主播。”近日,记者在南海万达广场一家服装店看到,店员们正做直播彩排,该店销售员小林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没人逛商场,我们只能尝试直播+线上销售方式,希望通过线上引流到线下,让客流尽快恢复。”小林还表示,前段时间通过直播售卖的春装,销量比预期的效果更好,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记者走访中发现,通过直播,不仅可以让客户亲眼看到店内的商品,还可以避免出现聚集的问题,成了近期不少商家的一种营销模式。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记者就收到了多家实体店店主的手机推送信息,邀请加入微信群“团购”,店员在店内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展示各种商品,还会给予较大的折扣,吸引大家通过微信群选购,购买的商品由店家直接邮寄上门。

家住桂城的90后小伙小汉告诉记者,他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网购的,每个月贡献给电商大约1500元左右,网购已成为了他的消费习惯。美团外卖小哥麦开进说,春节期间,他平均每天工作13个小时,一个月收入约1.3万元左右。

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电商、外卖线上订单量实现井喷式增长,记者通过美团外卖APP的数据了解到,这些线上订单中蔬菜配送占60%,日用品和餐饮订单约占40%。市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和观念正在慢慢改变,线上购物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学习模式

网课成为孩子成长特殊经历

因疫情防控需要,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正常实行,为了防止延迟开学耽误学生学业,教育部门要求“停学不停课”,于是上网课成为了很多学校的选择。

3月2日开始,南海区近40万中小学生开启了“云课堂”,老师们开始变着花样学习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继续学习。

屏幕这一端——“完结撒花!”“谢谢老师!”“XX同学赠送老师一朵花”……这样的字眼出现在高中课堂上,会不会让你有一种“走错片场”的感觉?其实,这是石门中学高一年级网络课堂上,学生们为老师刷出的“弹幕”。

屏幕另一端——“亲爱的同学们好,我是苏老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是疫情之下的数学。”大沥海北中学数学老师苏林健,将防疫知识引入数学微课堂,巧妙地为学生讲解如何用数学模型来判断受疫情影响的人数,以及古往今来伟大数学家的家国情怀。

大沥实验小学副校长殷德渊表示,网课虽然是这次疫情下“被迫”采取的选择,但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加强家庭教育的一次机会,有利于增加亲子教育的空间,增强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老师们开启直播,让学生足不出户收看网课,在家就能够学习各种知识。正是通过“云课堂”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孩子们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能高效学习。同时,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新奇开放的“云课堂”成为了不少孩子们成长中一段印象深刻的特殊经历,而教育行业也可以借机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推动优质线上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助推线上学习资源发展。

娱乐模式

网上学手工制作玩出了兴趣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市民都在家开启“云娱乐”模式。采访中,市民吴先生表示,春节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不仅学会了煮菜做饭,坚持每天在家打卡运动,甚至还发现自己竟然有插花的手艺。吴先生说,原本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想到他却玩出了兴趣。

与吴先生一样,肖女士也因为抗疫期间宅家爱上了手工制作和瑜伽。

“朋友推荐我关注了南海区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每天都有教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我现在就做好了一个茶席。”从2月10日开始,市民肖女士每天都跟着公众号在学制作小手工,还会跟着线上瑜伽老师练半个小时瑜伽。

为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抗疫期间,南海虽然暂停了所有文化场馆的开放和活动举办,但南海各文化场馆坚持公共文化线上服务不打烊,让广大市民和文化爱好者一样找到精神寄托和文化滋养。

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小杨每天忙着打卡上课,只不过她的网课和学生们不一样,她是打卡健身课。“因为疫情,很多健身房都停了,让我很难过,后来和我的健身教练建议,让她每天在网上给我们上课。”小杨说,一开始担心学员太少,她便试着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我一个舅妈没办法出去跳广场舞,现在每天跟着我在家学瑜伽了。”小杨认为,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不愿意出门运动的人可以在家运动,而且还不用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害羞。

疫情发生以后,每天下午5时开始的线上直播教学,已成为桂城一家健身房的常态。该健身房的负责人小李告诉记者,从线下到线上,一方面是回馈学员,督促大家在家锻炼,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救”,不希望学员流失,弥补线下无法提供课程的措施。

此外,医生在线“云问诊”、互联网公司实行“云办公”、房地产开发商“云卖房”……随着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各种“云办公“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就实行全员在线办公模式。佛山洛客市场总监郑洁介绍,办公室里的每台电脑都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只需派一位员工去值班,开启全部的电脑,设计师们在家即可操控公司的电脑获得工作资料,日常办公完全不受阻碍。

记者手记

万物皆可“云”释放新动能

传统购物变为“线上购物”、课堂教学变为“线上学习”,店铺销售变为网络营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方便快捷的“云购物”、快速周到的“云服务”、简洁高效的“云办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特殊时期,“云生活”正在释放新动能。

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云生活”改变了我们什么?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一种新的情感寄托,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实,不仅仅如此!

在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云生活”恰好迎合了时代风向,可谓是恰逢其势、恰逢其时。“在云上”顺利地在虚拟场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搭起桥梁,顺利地展现了一种不将就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必躬亲的沉浸式体验,一种便利性生活的新观念,一种用流量输出价值观的社交手段。

“云生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心,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由此催生了新的经济生态。而对于疫情的到来,只不过是将实体世界进行区隔而已。因为,就当下的图景来讲,就算没有疫情,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也是在云端完成的。因此,“云生活”将成为现代生活的新趋势,经济复苏的新动能,社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但是,面对真实的世界,有很多生活行为,还是必须依靠实体互动而完成的。因此,并不等于“云端生活”可以完全替代“现实生活”,只能说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

无论是“云端生活”,还是“实体生活”,“你我”彼此需要着,但是“彼此”也疏离着。好好生活,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肖莎莎蓝志中图/珠江时报记者肖莎莎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