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安亮出首季度打防成绩单,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
更快破大案 积极破小案

■民警集中发还一宗口罩诈骗案涉案财物,事主送锦旗致谢。 珠江时报记者/杨慧摄
“出现了!”3月21日18时许,南海公安民警发现盗窃嫌疑人董某出现在黄岐南海路路段,快速出击,将其抓获。2天前,董某在黄岐嘉洲广场某商铺盗走几瓶饮料,“案值虽小,但小案也要当成大案破。”办案民警说。
这是南海公安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个工作缩影。今年以来,在市公安局和南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以“平安南海”建设为牵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强力推进涉疫情违法犯罪打击行动,不断升级完善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7.7%,其中涉黄、赌警情同比分别下降77.9%、42.3%。2018年、2019年,南海区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综合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
打击涉疫犯罪助力疫情防控
2月18日17时许,家住南海黄岐的向小姐报警称,自己通过某社交软件平台向一陌生人转账135600元用于购买口罩。后对方电话关机,并将自己拉黑。
接报后,南海公安迅速出击,于次日13时许在顺德杏坛镇将该犯罪嫌疑人陈某健抓获。此时,距离事主报案时间不足24小时。“之前以为诈骗案很难破获,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帮我抓到人!”当听到民警抓获嫌疑人的消息,向小姐直言生活在南海安全感十足。
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民急需防疫物资的心理,非法生产假冒防护用品,甚至发布出售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的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警力跟着警情走,南海公安对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无论数额大小、情节轻重,坚持“快侦快破”予以坚决打击,以此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1月29日上午,佛山110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我们村里有个厂房,现在在开工,不知道生产什么东西!”南海公安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现场,民警发现群众举报的小厂房门窗紧闭,屋内3台生产设备正在全速运转,一箱箱成品半成品口罩被堆放在四周。民警要求现场工人出示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但对方均无法提供。民警立即叫停生产,并协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处理。
经初步调查,民警确认该工厂生产的这批产品是假冒某著名品牌口罩,由于行动及时,这些假冒口罩尚未流入市场销售。最终,民警将6名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的作坊工人抓获,并现场查扣生产设备3台、假冒口罩(成品/半成品)17.5万余只、生产材料80余箱。
“涉疫案件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安全,对于此类案件,我们坚持重拳出击,发一起、破一起!”南海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1月23日至3月31日,南海公安共破获(查处)涉疫情电信诈骗犯罪案件121宗,抓获涉案人员134人。
打击侵财犯罪助力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正当时,南海公安研判发现,“盗抢骗”等侵财类犯罪也频频发生。对此,南海公安重拳出击,打击侵财违法犯罪人员的嚣张气焰,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3月18日凌晨,南海狮山的杨女士报称,其住所被人入室盗窃人民币4000元、港币40000元以及6只名贵手表,总价值超过130万元。接报后,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立即指派辖区派出所展开调查。
经现场勘查走访和大数据分析,民警发现三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掌握了其中两名嫌疑人位于清远市的落脚点。3月20日下午,民警兵分两路,分别抓获嫌疑人黄某龙和林某铭,并在两人身上各起获一只被盗手表;一天之后又在广州市越秀区抓获涉嫌收购赃物的嫌疑人胡某东和王某,起获被盗手表2只;3月25日、26日,在南海大沥及清远英德再抓嫌疑人林某荣和林某富,起回最后2只被盗手表。至此,该入室盗窃案成功破获,6只被盗手表被悉数追回。
在南海,破“小案”也成为提升居民安全感的数据基础,因此,“更快破大案,积极破小案”已成为新形势下南海公安打击犯罪的理念。在侦破“小案”时,南海公安依托智慧新警务,加强大数据应用,不断强化各警种间情报推送共享,提高“小案”的闪电化打击速度和精准化打击水平。
“这么小的事情,警察会侦查破案吗?”不久前,里水某水果摊被人偷走一把香蕉和6罐蜂蜜,摊主利先生一边报案一边犯嘀咕。
很快,南海公安就打消了他的疑虑。接报后,南海公安分局打击街面犯罪专业队迅速通过大数据研判调查,成功抓获了两名“嘴馋”的小偷。
根据今年首季度警情数据显示,强烈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两入”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4.4%、46.8%。数据的背后,凝结着南海公安坚定为民的初心和辛勤耕耘的汗水。
南海公安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巡查城中村人员聚集的场所,针对警情多发区域,不定时地开展清查与打击,将清查教育与打击惩处相结合。同时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动员群众加入到治安防范宣传中来,共建“平安南海”,全力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通讯员陈思颖